
作者/黃婉玲;編輯/李成林
媽媽在聽完慈濟的故事後,向志工領了一個竹筒,她沒有推車,只能讓孩子抱著竹筒。攝影/林峯元
一場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慈善工作的模式也不得不隨之調整。2023年7月22日起,慈濟喜瑞都聯絡處將疫情期間採用的「得來速」模式,調整為疫情前的面對面方式。居民推著手推車,在擺滿食物的長桌前直接領取各種食物和蔬果;志工和照顧戶可以有更多的交流,一起唱手語歌、關懷他們的生活近況。
洛杉磯縣的亨廷頓公園市(Huntington Park)有超過90%以上的居民是低收入的西語裔,從2017年6月開始,慈濟喜瑞都聯絡處志工在該市的邁爾斯小學(Miles Avenue Elementary School)舉辦每個月一次的蔬果發放,通過與學校合作,讓有需要的居民感受到慈濟的關懷與愛。


快樂的一起學手語
大清早,邁爾斯小學外的街道上,社區居民已經推著手推車,排成長長的隊伍,等待入場登記。大家期盼的面對面服務又回來了!居民可以走進學校,完成簡單的資料填寫,安坐在涼棚下,等待領取食物。在此之前,他們只能坐在車裡。現在,保持安全距離的疏離感沒有了。志工就用這個間隙,帶動居民一起比手語「你好、你好」(hello hello)。喜瑞都的慈濟少年團(簡稱:慈少)陪伴跟隨家長同來的孩子們,一起做手工藝。
前來領取食物的居民都是有備而來,他們帶著家中可以派上用場的手推車,因為他們知道將可領取到包括各式罐頭、米、麵、堅果、豆類,還有蔬菜水果等,超過40磅,健康營養、又可照顧到飽足的食物。

慈濟喜瑞都聯絡處的志工一大清早就來到學校的教室展開發放前的最後準備工作,他們熟練而快速的擺設長桌,並將發放的物資一一擺放好,大家都很高興能夠恢復到疫情前的發放模式,不僅節省裝箱打包的工序,也可以有更多的互動。
喜瑞都慈濟志工曾經在2020年3月隨疫情嚴峻,一度暫停發放;同年6月7日,為幫助疫情中陷入困境的民眾,決定採取「得來速」模式,繼續為弱勢居民發放物資,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近300個家庭受惠
發放前的簡短的開幕式,志工請邁爾斯小學校長戴安娜·埃斯皮諾(Diana Espino)致詞:「早安,歡迎這麼多的家庭來到邁爾斯小學,我們很榮幸藉此感恩慈濟在社區的食物發放。」她感恩慈濟、社區志工、市警察局、市議會的努力,才能有今天的發放活動。
志工介紹慈濟和負責發放的團隊,並向民眾解說證嚴法師的福慧紅包,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意涵。居民在魚貫入內領取食物之前,可以領到一份慈濟志工準備的伴手禮,袋子裡有因為疫情而不得不延到現在才發的福慧紅包。

居民在長桌前領取免費的食物,志工們親切的和他們打招呼,讓發放的行動充滿互相的感恩。發放物資豐富,蔬菜、水果、豆子、堅果、米、麵、罐頭…等等,志工們在選擇食物種類時,盡量做到營養均衡,每個照顧戶可以得到超過40磅的食物,所以在外場的志工們也不停忙碌著,幫助拉著手推車的居民,將物資搬運到車上,特別是老年人和婦女。今天,總共有近300個家庭受惠。


志工居民互道感恩
居民馬里盧·倫東(Marilu Rendon)是在臉書(Face Book)上看到慈濟的發放訊息,她很感恩這項計劃:「幫助到許多在經濟困難中掙扎的低收入家庭,並沒有對領取人有很多要求,志工服務快速,發放的食物既豐富又健康,足夠一家人吃三個星期。」
這是一項非常感恩的活動,因為慈濟正在幫助社區和社會上有需要的人,真的非常感謝。
居民 拉斐爾(Rafael)




七個多月前,拉斐爾(Rafael)和家人搬到這個社區,他是通過女兒的學校知道這個活動。他在領取食物後向慈濟志工道謝。
第一次來領取食物的卡娜·卡瓦列羅(Karla Caballero),是從做學校志工的媽媽處聽到有關食物發放的訊息。戴安娜·古茲曼(Diana Guzman) 已經多次來到這裡領取食物,她熱淚盈眶的告訴志工,這些食物對她幫助很大,足夠她們一家五口吃兩、三個星期,她充滿了感恩。
慈濟志工在入口處送走每一位居民 :「下一次見面是8月26日,再見,保重喔!」西班牙語和英語,互道感恩,最美的是不需要語言即可互通的那份愛。


幫助貧困弱勢人群 獻出愛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