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攝影/海克特
作者/王偉齡
紐約慈濟志工三度和希望組織合作,透過捐贈蔬果給需要的西語裔家庭,也積極推素。攝影/韋佳欣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慈濟美國媒體製作中心的員工韋佳欣,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工作,這三個月來,偶而還是會去位在紐約皇后區的製作中心,但不是以員工身份,而是作為一名食物發放志工。
8月8日,她再度回到熟悉的辦公室,就位在法拉盛一棟三層樓紅磚房的最底層。原本拿來放電腦和攝影器材的桌子,被堆疊的食物蔬果給取代,而以往一起並肩作戰的同事也陸續出現,加入慈濟志工的「分裝生產線」——大夥現在追趕的不是交片或截稿日期,而是食物箱該怎麼及時、有效率、安全地交給皇后區受疫情重創的西語裔低收家庭。
「我很高興我們的辦公室現在是用來作為這一區的食物發放據點。這是慈濟第三次和法官卡門·韋拉斯克斯所創辦的紐約希望組織(Judge Carmen Velásquez,Board Memeber,Brigada de Esperanza)合作,服務這一區的西語裔家庭。」韋佳欣不捨地看著大排長龍的隊伍:「很多人都失業了,生活十分拮据⋯⋯」
即便疫情的情況讓人沮喪,但發放現場的氣氛卻非常高昂。法官韋拉斯克斯一如往常的精力充沛,看見聚集等著要進行發放的志工們,就開心大喊「Brigada!Brigada!Brigada!(意指服務社區的「軍團」)」,讓所有人開心地笑著跟著大聲呼應。這位模樣像是親切鄰家大嬸的她,在紐約州的最高法院卻是首位民選出來的女性厄瓜多裔法官,逞惡揚善,是她的職責。
但在發放現場,她則是重要的支柱和精神力量,用西語對著領取物資的民眾自我介紹。
你們在場的有些人是第一次看到我,我的轄區就在這裡,人民賦予我力量,我可以判壞人100年的徒刑,但我更可以給社區一百萬分的愛。今天我以「希望組織」志願者的身份來服務大家,能和慈濟一起行動,是我的榮幸!
法官 韋拉斯克斯
這天為300個家庭提供的食物,準備了大約可以餵飽1200人的份量,藉由過去的經驗,除了讓所有家庭分批來領取,避免過度擁擠,也會在等待的過程中,向他們介紹慈濟,和食物發放的由來。
「我們今天的食物不只來自食物銀行(Food Bank)、新鮮直送(Fresh Direct),還有許多是慈濟志工和其他捐贈者帶來的食物,讓食物包更豐富。」懂得三國語言的韋佳欣,也用西語向這些受惠家庭解釋,一份食物箱裡頭不只有解飢的食物,更有眾生的愛。
隊伍中有許多家庭攜家帶眷前來,一起幫忙扛食物回家。一位墨西哥裔媽媽碧翠絲・博嘉(Beatriz Barga,Recipeinet)帶著五個子女出現,最大的女兒比她還高,但最小的還在牙牙學語:「我來美國22年了,雖然我先生現在有工作,但不夠養活一家,所以才來這裡求助。沒有這些,我們要怎麼活下去⋯⋯」
媽媽抱著小女娃,讓其他孩子輪流用嬰兒車推著放有蔬果、麵條、罐頭等的食物箱。她的二女兒才十歲左右,但小小的心靈已在食物發放中感受了希望,扭著手,靦腆說出了這番話。
看到這麼多人一起合作、相互扶持,感覺真好,人與人之間是可以團結在一起,一視同仁地相互對待。
受惠者 喬瑟琳·可羅納(Joclyn Corona)
這次發放,慈濟志工積極地在領取物資家庭等待時刻,呼籲大家「茹素、護生、愛地球」,一位厄瓜多裔的慈濟志工瑪瑞貝・沙瑞茲(Maribel Suarez,Tzu Chi Volunteer)也在勸素行列。
「中南美洲的飲食文化,就是肉、肉、肉,尤其是智利、阿根廷,至於墨西哥、厄瓜多等其他國家也每餐都一定有肉在桌上。」瑪瑞貝知道,勸素可不是一、兩天的事。然而,當大人聽到吃肉的壞處、或是不吃肉的勸說,露出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眼神尷尬地飄開時,孩子們倒是好奇地傾耳聆聽。
這已經是根深蒂固的概念,雖然大家聽到我說每天有多少動物因為人的口慾而被殺時,神色間透露出了驚異,但習慣卻不是一時半刻就能扭轉⋯⋯我會每次發放,每次都推素,總會有慈悲的種子種在某些人的心中,特別是這些孩子。
慈濟志工 瑪瑞貝
蔬果食物包的發放,不只是對生靈的尊重,更是對人類的慈悲,志工們希望藉由給予健康的飲食觀念,降低慢性疾病在低收西語裔社區的好發率。
「移民的兄弟姐妹們,你們不會孤單!」在發放會場,最常聽到這句話。許多慈濟志工也並非在美國土生土長,因此更覺得移民間需要彼此照顧,讓所有人一起健康地度過疫情,在這片土地上守住平安。
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尚未平息,美國慈濟要號召50萬人,期許以每人至少10美元的捐款,籌募至少500萬美元投入災疫中長期援助,讓我們用心用愛,幫助陷入困境的家庭度過艱困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