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駱淑麗 ;編輯/劉嘉麗
8月13日,總會園區舉辦疫情以後的第一次牙科助理與志工培訓,志工學習牙科診療工具的使用。攝影/駱淑麗
美國總會為偏鄉農工提供義診服務已逾20年,其中牙科是義診中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牙科診療花費昂貴,對這些貧困人群而言是極大的負擔,而在慈濟義診中他們可以得到免費且高品質的治療。
牙科的治療過程中,除了牙醫師外,牙醫助理和醫療器材是缺一不可的。8月13日,總會園區舉辦疫情以後的第一次牙科助理與志工培訓,距離上一次的牙科助理志工培訓已是十個春秋。由於疫情和世代交替,再加上資料與設備的更新,一切都得重新整理。
培訓內容大不同
往常的義診志工的培訓,是按照一般牙科診所的培訓標準,而這一次是以義診的角度來牙醫助理和志工,希望能讓大家在上完課以後,可以立即上手。
美國總會醫發室主任陳恂滿牙醫師說:「義診的牙科助理所包含的層面非常的廣,和一般診所的牙科助理有所不同,它包括機械原理,流程和法規,器材與設備的設置,非常的繁重,經過志工摸索了一些經驗以後,加以簡化,希望所有來上課的人,大家都能夠收穫滿滿。 」
醫療團隊優化了培訓資料和教材,特別針對義診的主題而設計,希望可以適用到將來經常要舉辦的義診牙科助理和志工培訓課,負責整理教材的志工呂旻原說:「我們發了很多的心血整理這些教材,規劃整個課程,包括上午的教程和下午的實作,同時也跟大家介紹如何妥善保管和使用這些牙科貴重的器材,延長物命。
志工們珍惜這難得的培訓機會,踴躍報名,積極參與,登記只有55位到場的卻有70多位,收穫了滿滿的知識和歡喜。
歡喜培訓 收獲滿滿
志工黃莉華努力克服心中對針、血、和病菌感染的恐懼,前來參加培訓,經過學習,她懸著的心也逐漸放下來:「經過牙醫師的授課後,我發現只要做好防護,穿戴好防護衣、手套,有正確的知識做後盾,便可以放心地做牙醫助理。」
來自鳳凰城的志工邱淑玲是台積電員工眷屬,對慈濟一見鐘情隨即加入,上課時,她認真用手機紀錄下每一個細節,她說:「從今天的課程中,我學到了更仔細更完整的知識,希望回到鳳凰城後, 可以傳承給志工們,同時也希望能夠把愛傳遞出去。」
來自拉斯維加斯的志工王瑞峰,希望將這次學習經驗帶回拉斯維加斯,讓拉斯維加斯的義診服務能夠不依靠協助自力更生,更好的為社區服務。
經過這一次的培訓學習,我希望能夠把學到的寶貴知識,帶回到拉斯維加斯,讓我們的牙科義診更圓滿,更多的志工都能加入我們的行列,更重要的是,能夠嘉惠更多需要牙醫服務的社區人士。
志工 王瑞峰
負責指導醫療器械中心的志工侯秀綿,是十多年的牙醫助理,她很感恩有機會通過慈濟為社區做出貢獻,在每一次義診中,都能學習到很多知識和做人處事的方法,她說:「因為義診需要大量的人來共同成就,所以希望接引更多的人來參與,傳承有是很重要的。大家喜歡來做志工,牙醫器材都很昂貴,希望大家學到正確的使用方法。」
志工汪笑芬也是資深的牙醫助理,課上負責教大家如何在醫師旁邊提供協助,她說:「看到偏鄉的農工和街友因為缺乏牙科護理的痛苦,自己小小的付出,能夠幫助他們很開心,也更堅定自己在牙科助理上付出。」她也曾經參加國際醫療義診,已經將近八十歲的她,因做志工心態一直保持著年輕,把握每一個可以復出的機會:「趁現在身體還健康走得的時候,還會繼續做下去。」
在一片溫馨中,培訓活動圓滿落幕,大家對這一次的教學都有很好的回饋,每個人都收穫滿滿,期待將所學帶回社區加以實施和傳承,一同見證慈濟義診的發展與進步。
加入慈濟志工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