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開雅熱食服務 青少志工共圓滿

北加州分會  |  2024年4月15日
Tzu Chi’s You Kaiya volunteer team invited local students, community parents and nine young students to prepare hot vegetable meals for local street residents.

英文作者/潘慈捐;中文編譯/張今寶;編輯 /張今寶

慈濟尤開雅志工團隊邀集當地學生及社區家長,為街友準備蔬式熱食。攝影/蔡佳雯

復活節假期週日,北加州猶感春寒,尤開雅(Ukiah)志工團隊一行共16名志工,包括7名成人與9位青少年學生,投以熱情與溫心,為當地街友準備蔬式熱食,於2024年3月31日前往當地社區餐飲中心(Plowshares Community Dining Center),提供街友及住在收容所的行動不便者熱食服務,共有 60 位民眾受惠,感受到假日中的溫暖人情。

復活節供餐 慈濟送溫情

復活節是基督教重要節日,尤開雅慈濟志工在特別的宗教節日期間前去陪伴街友,這對於街友是一份特別的關懷驚喜,因為自2020年初疫情發生之後,此次熱食服務是街友們首次可以在週末於室內享用餐點;同時不同於週末其他團體的三明治和捲餅簡餐,慈濟也是唯一一個在餐飲中心廚房烹調熱食提供現場服務的宗教慈善團體。

Before Easter, Tzu Chi volunteers ordered meals from takeaway restaurants, and street residents came to pick up the food.
復活節之前,慈濟志工在外賣餐廳訂餐,由街友前來領取食物。攝影/潘慈捐
The hot food service during the Easter holiday is the first time that street residents can enjoy meals indoors during the weekend.
此次復活節假期的熱食服務,是街友們首次可以在週末於室內享用餐點。攝影/蔡佳雯

當日的蔬食供餐全部都由16位志工一起在現場準備,不同以往的是此次不是由成人志工主導學生輔助,而且鼓勵青少年志工擔任主要大廚工作,大人們在旁協助工作進行。這對於多數沒有烹煮經驗的青少年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陪同前來的學生家長也有些擔心孩子們是否能順利完成任務,同時志工團隊也希望利用此次熱食發放的進行,來讓新加入的社區志工了解如何在活動互動中融入慈濟人文,讓施與受的志工,和關懷民眾彼此都能感受到「感恩,尊重,愛」的精神所在。

感恩尊重愛 大家分工做

熱食服務前置工作開始時,16位志工手上都拿到慈濟基金會的簡介,再由志工潘慈捐為大家解說慈濟的宗旨與行動,以及社會對慈濟的認同。很多時候,居無定所的街友們被社會普遍地邊緣化,因此即使志工所提供的只是一時的友善和尊重,都能讓街友們感受到大大的不同,而帶來正面的改變。

Volunteer Pan Ci donated the pre-work training and precautions for the service volunteers.
志工潘慈捐為服務志工先進行前置工作講解訓練及注意事項。攝影/蔡佳雯

這不僅是有關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而更是我們如何去做些什麼。

大家一起忙著削皮和切菜備料。攝影/蔡佳雯

於是青少年學習熱食服務的第一課就是如何恭敬地用雙手將盛滿食物的餐盤端上送給街友,帶著微笑並微微地鞠躬。用無聲的行為說出慈濟最重要的「感恩,尊重,愛」的人文內涵。

Student Zhou Yuan handed the plate with food to the street residents with both hands in a respectful manner.
學生周源以恭敬的態度,雙手將盛好食物的餐盤遞給街友。攝影/蔡佳雯

廚房工作開始前,資深志工也對青少年學生和家長進行有關食品和志工安全協議的快速培訓,包括戴上手套、髮網或帽子和圍裙,以確保廚房進行中的各項注意事項都能獲得確實的執行。雖然多數人沒有烹煮經驗,但青少年志工滿滿的服務熱情掩蓋了生疏廚藝的憂慮。趙欣蕊(Cristabel Zhao)自信地說:「沒問題,我可以用大刀切菜。」十一年級的周源( Tanya Kao)則熱情地自願學習如何煮高達十四磅(約六公斤多)的米飯。之後大家按任務分工合作,煮飯、洗菜、切割、烹飪、上菜和炊具清洗,學生主責,大人輔助,各司其職,準備在下午 3 點準時出餐,迎接前來的街友。

大家一起站在餐台前,分工將食物分裝在餐盤上,進行熱食服務。攝影/伊利(Elie Koay)

家長廚師瑟琳( Celine Adams)和她的助手菲力克斯(Felix Koay)和里奧( Leo Wang)合力做素咖哩。為了確保適當的營養,使用了各種新鮮蔬材,如胡蘿蔔、馬鈴薯、綠花椰菜、洋蔥、鳳梨、鷹嘴豆和組織蛋白。大量的削皮和切菜工作都是由各個年齡層學生分工完成。另外慈濟志工蔡佳雯也為供餐提供第二主菜烤地瓜和玉米。很快三點服務時間到了,由於大部份成員都是新志工,時間掌握還在培養默契,所以遲了十分鐘才上菜。共有33位街友在餐飲中心用餐,整體而言,服務過程十分順利,結束後志工還將剩下的餐點分裝打包,送給因行動不便無法前來的街友和其他需要的民眾。總計60位民眾接受關懷,熱食服務成功圓滿。

父母和孩子 一起做好事

此次活動的志工有很多都是家長陪伴孩子全程參與,例如班.山鐸(Ben Sandel)帶著八年級兒子迪倫(Dylan),劉琳 (Lin Liu)陪同她的女兒,余禾(Helen Yu)的兩個兒子伊利(Elie Koay)和菲力克斯( Felix Koay) 一同前來。

我們很幸運能夠參與慈濟的活動,也很感恩給我們這個服務社區的機會。青少年們玩得很開心,在志工服務的過程中,他們還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做人道理。期待下一次的活動。

Volunteer class. Sanduo chats with street residents who come to eat and cares about their lives.
志工班.山鐸與前來用餐的街友聊天,關懷其生活。攝影/蔡佳雯
After the meal, volunteers Cai Jiawen and Yu He worked together to wash the dishes and complete the aftermath.
志工蔡佳雯和余禾在供餐結束後,合力洗碗,完成善後工作。攝影/潘慈捐

雖然只是一餐熱食服務,但每位志工在過程中都十分用心付出;尤其是所有過程都放手由學生們主責,大人們退居二線在旁指導,因為給予學生們充分的信任與支持,學生們看到大人們的開放態度,給予選擇和機會,反而更將自己的角色盡職扮演到位。志工也鼓勵學生們在完成自己的任務後,記得幫助其他未完成的同伴,大家相互成就按時完成供餐服務。當所有的食客離開後,青少年學生們擦桌子,將椅子歸位,一切都是自動自發,現場清理乾淨後,16位志工帶著感恩和喜悅的心情一起踏上歸途。

學生們自動收拾善後,將桌椅清理乾淨,恢復原狀。攝影/蔡佳雯

參與學生伊利的心情分享為此次熱食服務做了一個最好的註解:

為需要的人付出是一項永遠不會過時的行為,而是一種受到普遍讚賞的仁慈行動(Giving to others never gets old, it's an act of kindness that is universally appreciated)。

護持慈濟美國,一起發揮正能量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