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倫理」代際傳承 多元文化共築綠色未來

Play Video

作者/錢美臻 ;採訪/范婷 、龍翔宇(Borja Campillo);編輯/林計鑫

「信仰館」是本屆峰會首創,慈濟在此與各個宗教團體深度交流。攝影/范婷

在「第28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 28)上,慈濟積極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推廣環保和食物倫理方面。今年峰會的一大亮點是設定12月10日為「糧食、農業和水日」(Food, Agriculture and Water Day),並發布有關全球水資源短缺和糧食安全的重要公告,152個國家支持《第28屆氣候峰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農業、糧食系統和氣候行動宣言》(the COP28 UAE Declaration on Agriculture, Food Systems and Climate Action)和《水行動議程》(the Water Action Agenda)。

「食物倫理」

同日,慈濟也在「信仰館」(Faith Pavilion)舉辦一場以「食物倫理」(Ethical Eating)為主題名為「氣候韌性糧食系統道德發展路徑」(Ethical Development Pathways for Climate Resilient Food Systems)的座談會。參與慈濟「食物倫理」座談會的來賓,分別就氣候專業、原住民、環保運動等不同立場,闡述糧食系統對於地球生態影響與道德的影響。

「每年有800億隻動物,為獲取肉品而被宰殺。人們食用那食物,應該是為了健康而吃,那些食物的生產,也應該是最不會影響與破壞環境的。換句話說,食物應是對健康有益,也對地球有好處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森林與氣候高級顧問查爾斯·麥克尼爾(Charles McNeill, Senior Advisor of Forests & Climate at UN Environment Programme)鏗鏘有力地說:「食物,這是一個道德問題。」

座談會現場。攝影/范婷
慈濟美國總會執行長曾慈慧在現場發言。攝影/范婷

早在秘魯舉辦第20屆氣候峰會時,慈濟已開始推動「世界蔬醒日」(Ethical Eating Day)行動。多年來慈濟持續推廣素食,進一步深化為「八分飽兩分助人好」,在宣導素食之際更結合慈善以降低全球飢餓人口。2020年疫情爆發後,慈濟推展「健康挑戰21天」行動,鼓勵民眾以健康飲食習慣強化身體健康,繼而提升自我免疫力。

慈濟美國總會執行長曾慈慧還總結了自第20屆峰會以來,慈濟在推動環保飲食方面的進展:「從第20屆到第28屆氣候峰會,我們看到了行動和行動帶來的結果。接下來應該是連續性的努力,更深入的思考和跳脫傳統框架的創新。」

多元文化共抵一個目標

Play Video

「宗教教導在推動氣候正義中的力量」座談會現場。攝影/范婷

本屆峰會中不僅大幅提供素食餐飲,更史無前例設立了「信仰館」(Faith Pavilion),讓跨宗教組織有獨立的空間可以表達各自的理念。慈濟代表團善用這個特別的空間,不僅舉辦座談會分享慈濟的觀點與成果,更舉辦佛教的清晨拜經祈禱活動,邀請不同種族、宗教的來賓,透過經行(編註:步行冥想)感受佛陀的智慧與萬物平等的理念。

慈濟美國總會執行長曾慈慧介紹說:「他們邀請所有跨宗教的代表,參與早晨進行的祈禱,這是另一個突破,呈現(跨宗教)互相尊重,並且展示了文化的多樣性。」

慈濟「信仰館」舉辦清晨拜經祈禱活動。攝影/范婷

當日在「印尼館」,還舉辦了一場名為宗教教導在推動氣候正義中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Religious Teaching Toward Climate Justic)的座談會,從穆斯林、佛教到原住民的傳統信仰,探討不同宗教信仰如何在社區中,倡議以行動落實友善氣候與環境。

「宗教信仰與團體在社會意見領袖中,扮演著關鍵作用的角色。宗教信仰不僅僅是經文,或是神學,宗教是可以動員人們的。」《穆斯林氣候變遷指南》作者卡姆蘭·沙赫扎德(Kamran Shahzad, Author of “A Muslim’s Guide to Climate Change”)認為:「宗教組織有影響力、可以激勵人們,並能夠吸引人們投身參與。這代表讓更多宗教團體參與其中,將讓世人更齊心合力。」卡姆蘭肯定宗教信仰對帶動氣候行動的正向作用。

我們需要共同努力,讓我們的聲音,在積極的能量和正面的因果中被聽見。然後我們能團隊合作,守護我們的地球家園,為未來而努力。

本屆峰會上的信仰館成為了一個多元文化和宗教交流的舞臺,慈濟人積極參與不同宗教、文化與國家組織舉辦的座談會,與穆斯林、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原住民等不同信仰代表深度交流,展示了不同信仰在促進氣候行動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共同努力。

慈濟以其行動將佛教的慈悲精神和佛陀的智慧傳承給世人。攝影/范婷

代際傳承

Play Video

與會人士合影留念。攝影/范婷

今年參與峰會的慈濟代表團,有多位來自不同國家的慈濟青年代表,他們活躍於多個座談會與會場間,說慈濟、道慈濟,靜思法脈的世代傳承皆在他們的行動之中。

在名為「文化、價值觀和精神視角:動員行動促進公正的糧食系統轉型」(Culture, Values, and Spiritual Perspectives: Mobilising Action Towards a Just Food System Transition)的座談會上,慈濟英國青年志工吳佳倫(Jia Luen Goh, Youth Representative to the UN at Tzu Chi UK) 代表慈濟發言:「我論述的內容基於證嚴法師對我們的教導誠正信實這是我們(慈濟志工)在全球推動所有志業的行事準則。

吳佳倫代表慈濟於多個座談會中擔任講員,侃侃而談慈濟環保、醫療與健康理念。攝影/范婷
陳姬宇在座談會中發言。攝影/范婷

慈濟美國青年志工娜塔莉·賴特(Natalie Wright, Youth Representative to the UN at Tzu Chi USA )在座談會中討論氣候變化問題時,她強調了科學與信仰的交集:「當談到氣候變化時,我們常常將科學和信仰視為對立的概念,或者至少在西方世界是這樣理解的,但實際上它們是交織在一起的。我認為慈濟能夠連接這兩個世界,既擁有科學專業知識,又是個以信仰為基礎的組織。」

慈濟澳洲青年志工陳姬宇(Jiyu Chen, Youth Representative to the UN at Tzu Chi Australia) 在座談會上討論了教育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重要性:「我了解更多有關氣候教育的知識,這讓我作為一名教師反思我想為我的學生準備哪些課程。」

來自英國、美國、澳洲的三位慈濟青年代表,展現了慈濟新生代志工的熱情與行動。這次氣候峰會不僅是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臺,也是一個啟發和激勵青年代表們的機會。他們通過親身體驗和交流,了解了各地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不同做法,這些經驗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寶貴的。相信這一群接受慈濟理念並具體去實踐的青年,將能成為橫向串聯的力量,跨國越洲的影響全世界,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進一步了解慈濟在氣候峰會的行動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