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张娟熹、黄琳琅、吴丽卿、常宏文/西雅图报导
开学的第一天,低年级学生围坐一圈,彼此先认识。摄影/黄琳琅
2022年9月10日是西雅图(Seattle)慈济人文学校的开学日。早上八点不到,慈济志工总动员,从四面八方来到租借教室场地的图利库姆中学(Tullicum Middle School),开始搬物资、贴名单、设音响;八点半一到,爱心爸爸就站定交通指挥岗位,老师们在各自的教室布置,注册、辅导、教务等工作台在中堂一字排开,一切妥当,等待孩子们的到来。
别来无恙,欢喜相逢
家长带着孩子陆续到来,不论是否认识,大家互相寒喧问好,热闹非凡。孩子们依序入列到自己的班级,随即就是简短的开学典礼,校长张娟熹欢迎大家回到学校,勉励孩子们用口说好话、心想好念、身行好事“三好”,并提醒大家还是要注意防疫,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老师带的小朋友进教室。摄影/吴丽卿(合辑)
校方特别准备礼物给所有租借教室的图利库姆中学班级老师 ,感谢他们同意慈济人文学校在星期六使用教室。当天也是中秋佳节,张校长贴心的准备月饼和老师、助教、行政团队及志工结缘,开心的在一团喜气中圆满完成开学日。
希望体验更多人文活动
家长黄应璿的女儿欧媛现在在九年级, 她很高兴在疫情过后,终于又可以回到学校上课。欧媛从幼幼班开始在慈济人文学校上学,也是她第10年接送女儿上下学。过去两年多疫情期间,远距教学,她亲身经历慈济没有放弃孩子们的中文教育,还是安排老师在线上进行一切正常的上课。
之所以我们会选择慈济,是因为慈济在中文教育之外,还注重相当多的人文,文化上的传承,我们在慈济这边学到了很多,孩子也学到很多。
家长 黄应璿
她说:“我们很感谢慈济给在海外的父母一个这样的环境,在传承中文教育上面,给我们很多的帮助。经过了很辛苦学中文和抗拒的年纪,她现在已经能够接受中文是她的母语,学到了很多关于文化的事情。”
家长邢维维说:“我们的小孩从幼幼班开始在这个学校学习,今年是第四年。我很喜欢学校教小朋友要怎么从善,怎么帮助别人,而且学校有很多文化的内涵是我很喜欢的,例如以前有茶道课,后来受到疫情影响就停止了,很希望今年有机会重新开课,让我们能够体验这些人文的文化课程。”
学生颜芷琳说:“我在二年级,我很久没有来学校,今天来学校很开心,我看到很多朋友,也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
给学生最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来慈济是学习,只有在慈济才能够学习到成长到个人的本质。 这是我们成立人文学校基本的信念。
慈济志工 徐广平
在经过两年多的线上课程之后,今年慈济人文学校的学区跟着华盛顿州(Washington)展开了实体的课程。今年的校长张娟熹说:“我们的团队在整个暑假是非常的努力,全心全力准备应付实体上课。虽然我们觉得有点辛苦,有点困难,但在今天的开学日,看到学生,看到家长,大家都集聚一堂, 大家都非常的开心,就相信我们会克服一切,在实体给学生最好的学习环境。”
曾任西雅图之会负责人的志工徐广平回忆说:“1995年,西雅图人文学校在第一任负责人交棒给我的时候,就特别嘱咐我,要把人文学校开始筹划起来;1996年,时任美国慈济基金会执行长黄思贤来到西雅图, 也给我祝福。他说:‘广平,要把人文学校在西雅图创办起来。’我接到这个任务之后,积极的筹划,在1997年用合唱团募款的方式,募了将近两万美元、人文学校就在1998年的九月开始第一次招生,正式成立。”
人文学校的建立,主要是通过家长募集和招生。如今,西雅图慈济支会,几乎有90%来自家长的投入和参与。 当初,资深的西雅图志工,只有给予学生家长一个理念:来到慈济,不是付出多少,而是能够学习多少,能够成长多少;期盼一颗颗善种子,能够遍洒到每个角落。
一颗颗善的种子已然遍撒出去, 静待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