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课程4步走 开启幼小纯真爱心

德州分会  |  2024年2月22日
On February 3, teach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of Tzu Chi Houston Humanities School participated in the food distribution organized by the Texas branch and the Houston Food Bank, which beca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are" humanities themed course.

采访、撰文/林嵩然;编辑/黎艳娟

2月3日,慈济休斯顿人文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参加德州分会与休斯顿食物银行合作的食物发放,成为“关怀”人文主题课程的重要环节。摄影/林嵩然

让孩子们学会主动真诚地关怀别人,难不难?2024年新年伊始,慈济休斯顿人文学校,为该校学生设计整月的人文主题“关怀”课程,让学生们动手做,走出教室,关怀老人院,参加食物发放,书写最好的“人文课程”,同时也让当年的慈青、如今的人文学校校长陈俐桦,一圆自己心中那份长久的期待。

为何要将“关怀”作为2024年第一个月份的人文主题课程?慈济休斯顿人文学校人文组老师蔡文惠解释,在校园设计“关怀”人文课程,目标是让“关怀”这个词成为“动词”,而非“名词”,首先学生们需要动手做,其次要走出教室,与“人”有所连结,结合很多活动,如果能够启发孩子们最纯真的爱心,孩子们从内心散发最真诚的“关怀”,那么这就是最好的“人文课程”。

第一步:动手做

Houston Academy Student Care Nursing Home.
休斯顿人文学校学生关怀老人院。摄影/林嵩然

关怀课程的第一步,是让学生们动手做,在老师的带领下手作饰品、书签,送给需要关怀的对象。老师在手作课程上,带入“天上最美是星星、人间最美是温情”、“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乐、求人痛苦”等静思语,并让学生们观看慈济志工关怀老人院的影片,希望孩子们将心中的爱与善注入作品,更启发每个孩子心中那份悲天悯人的胸怀。

Students presented handmade bookmarks to the elderly.
学生向老人赠送手作书签。摄影/林嵩然
The patient looks at the handmade bookmark presented by the student.
病患观看学生赠送的手作书签。摄影/林嵩然

另外,老师也发动家长,协助孩子募集罐头食品、二手书籍、优质二手衣物等爱心物资,孩子们在家中帮忙家长清洗整理,带到学校。孩子与爱心家长同心协力,分类整理,不只是手动、身动,其实最重要的是内心的那份“心动”与“感动”。

Parents assist their children in collecting second-hand charity supplies.
家长协助孩子募集二手爱心物资。摄影/林嵩然

第二步:走出教室

孩子们动手做了,那么动词“关怀”人文课程就圆满了吗?还有下一步走出“教室”的课程,把学生们的这份爱心传播出去。学生跟随家长走进老人院,与爷爷奶奶们互动,送上亲手做的吊饰和书签,给老人们带来温暖。而学生和家长募集的爱心物资,则由慈济志工送到与慈济德州分会合作的“幸福校园”,赠与学校弱势家庭的孩子。

Students at Houston Humanities School walked out of their classrooms to participate in a food distribution.
休斯顿人文学校学生走出教室参加食物发放。摄影/许维真

2月3日 ,学生们参与在德州分会进行的食物发放,也是另一个展示手作的最佳机会。当日,孩子们帮忙大人搬桌子、打包分发物资,给领取物资的爷爷奶奶们唱《Hello》歌,并向他们赠送亲手制作的吊饰和书签。

Students help Tzu Chi volunteers and teachers move tables.
学生帮忙慈济志工和老师搬桌子。摄影/许维真
The students gave handmade pendants and bookmarks to the grandmother who received the food.
学生将亲手做的吊饰和书签送给领取食物的奶奶。摄影/许维真

食物发放结束后,蔡文惠老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们分享什么是关怀,以及参加食物发放的心得。人文学校中六班同学姚予晴分享参加食物发放心中的感动:“我看到爷爷奶奶们拿到食物很开心,我也觉得开心,他们可以吃两个星期的食物,而我们只花了一个小时包装,我觉得我也有能力,去帮助需要的人。”

Teacher Cai Wenhui interacted with students to share her experience in participating in food distribution.
蔡文惠老师跟学生互动分享参加食物发放的心得。摄影/许维真

第三步:统整式分享

慈济休斯顿人文学校约有一百位学生,因受场地、时间等限制,无法让所有的孩子都来参与关怀课程。校长陈俐桦深刻感受到蔡文惠老师的用心,在2月4日开展主题统整分享,邀约全校师生和家长们欢聚在静思堂,蔡文慧老师以问与答方式与学生互动,回顾这一整个月的关怀主题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来感受关怀与付出。

All the teach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of the school gathered happily in the Jingsi Hall. Teacher Cai Wenhui interacted with the students through questions and answers, reviewing the caring theme activities throughout the month.
全校师生和家长们欢聚在静思堂,蔡文惠老师以问与答方式与学生互动,回顾这一整个月的关怀主题活动。摄影/林嵩然
Students from Houston Humanities School happily performed the piano song "There is Love in the World".
休斯顿人文学校学生开心演奏钢琴曲《人间有爱》。摄影/林嵩然

中八班同学吴沛絜分享关怀老人院赠送吊饰的感动。当时她与一名手拿充气棒的老爷爷互动,一起玩打地鼠游戏,虽然她离老爷爷活动的范围很近,但老爷爷几次都没打到她。她不解地问老爷爷,对方解释说,你长得那么可爱,真的舍不得打你,也怕打痛你。吴沛絜对老爷爷说,充气棒很软,打了不会痛,就是希望你开心地和我们玩。此事让吴沛絜意识到,原来“关怀”是双向的,当你向别人付出关怀时,别人也会回馈关怀给自己。

Teacher Cai Wenhui interacts with Wu Peijie, a student in Class 8.
蔡文惠老师与中八班学生吴沛洁互动。摄影/林嵩然

总结:圆了慈青梦

慈济休斯顿人文学校校长陈俐桦表示,学生们演唱的《人间有爱》这首歌,让她回忆起20多年前作为慈青到街头关怀收容中心游民的经历,那时她在收容中心听到《人间有爱》英文版,觉得这首歌很适合慰籍那些无家可归者,让他们在人生低潮时,也有依靠的希望。现在学校将这首歌的中文版指导学生手语演绎,“人间有爱”呼应“关怀”的主题,给低潮期的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陈俐桦还说,作为一个母亲,她曾想,自己什么时候能看到孩子,像当年的自己那样,去关怀别人?

The middle and high school children sang "There is Love in the World" together with classmate Yao Yuqing's sign language on the stage.
中高年级孩子在台上,加上姚予晴同学的手语,一同唱出《人间有爱》。摄影/林嵩然

那天,当我们带着学生跟我自己的孩子一起进入老人院的时候,哇,当年我做慈青的感觉全部都回来了,感觉就像自己做慈青,去到老人院陪伴这些爷爷奶奶,跟他们互动玩游戏。看着自己的孩子,甚至我们的学生也能够这样做,我真的觉得非常开心。

陈俐桦的两个孩子都已经在人文学校学习中文,她没想到,这次“关怀”的人文课程,在蔡文惠老师用心的规划之下,她竟然可以牵着孩子的手一同走进老人院,一圆自己心中那份长久的期待。

广告词曾有“让孩子一次满足三个愿望”,看完这个“关怀”的人文课程,相信你会认同,这是一个让所有亲、师、生,共同满足好多愿望的优质课程。希望你心中的爱,也融入这份“关怀”之中。

加入慈济志工行列

更多新闻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