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稿/周素滿、蘇慈聯
慈濟座談會開場。 攝影/裘曜陽
在慈濟基金會參與「聯合國第62屆婦女大會」期間,於3月13日邀請非政府組織代表,以「氣候變遷下農村婦女的角色」為題進行座談,並在3 月15日在婦女工藝展場內設攤,展售靜思產品、推廣大愛理念。
2010年起,慈濟每年都會參與聯合國婦女大會,舉辦週邊座談並且設攤推廣靜思產品。今年也不例外,慈濟聯合國團隊、以及紐約志工分工合作,共同成就這項年度活動。
慈濟座談有三個目標,第一點是透過分享讓聯合國知道,與會組織都在為保護農村婦女權益努力,歡迎聯合國多跟這些組織互動;其次,希望所有與會人士明白,與談者提到的作法簡單易行,大家回到自己國家後,可用氣候變遷的觀念保護農村婦女;第三點,希望大家日後遇到困擾,能夠有管道尋求協助,彼此組織起來合作。
今年大會主題是「促進兩性平等與增强農村婦女權能的挑戰和機會」(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achieving gender equality and the empowerment of rural women and girls),慈濟聯合國團隊根據大會主題籌辦座談會。應邀與會的非政府組織包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美國分會」(UNICEF-USA)、「國際援助行動組織(ActionAID International)」、以消彌飢餓並保障食物安全為主的「飢餓工程」(Hunger Project),與談代表來自南美洲及非洲、美國等地,平時與慈濟往來互動、理念相近。


最後開放問答,有五位發言,其中一人提出,偏遠鄉村婦女最缺乏的是機會。迪恩女士來自加拿大,她覺得,醫護人員不願到偏遠鄉下服務、農村婦女生病求醫無門,是嚴重問題,必須回到自己國家與政府合作才能改善。
「壽量寶藏」概念和老人家歡喜做環保的照片令觀眾感動。分享到寶特瓶可織成毛毯、用於國際賑災。在介紹省水撇步、竹筒歲月精神時,會衆不時用手機拍照紀錄。來自墨西哥的饑餓工程代表洛雷娜·巴斯克斯·歐達茲(Lorena Vazquez Ordaz)提醒大家,如果農村婦女沒有權力與領導地位,2030年恐怕很難實現零饑餓的願景。

最後開放問答,有五位發言,其中一人提出,偏遠鄉村婦女最缺乏的是機會。迪恩女士來自加拿大,她覺得,醫護人員不願到偏遠鄉下服務、農村婦女生病求醫無門,是嚴重問題,必須回到自己國家與政府合作才能改善來自北達科達州的弗雷德里克斯女士強調,應以積極、有效的方式與社區合作以求改變,最重要的是從改變自己做起。慈濟聯合國團隊留下與會者資料、保持聯繫、繼續瞭解他們的需求,希望把大家連結成網彼此互動、形成善的循環,真正助人。
座談過後兩天,慈濟紐約分會5名志工在聯合國外圍「教堂中心」(Church Center)舉辦的婦女工藝品展示場設攤推廣靜思產品,從日常用品到食品都有;志工們從產品談到慈濟的環保理念、也因為談用辣木製成淨皂而說到慈濟到海地賑災。

推廣產品之餘,志工不忘介紹慈濟大愛足跡、廣結善緣。志工看到蘇丹代表,便說起慈濟醫生曾在蘇丹內亂時去幫助幼童和在非洲的慈濟人,最後邀請他們回到家鄉可以和非洲慈濟取得聯繫。另外有位男士名叫普拉迪普,來自尼泊爾、是社區刊物總編輯。志工蘇慈聯順著這個因緣提及尼泊爾地震後慈濟人在當地救災6個月,並且曾募捐物品,送到在皇后區艾姆赫斯特地區的尼泊爾小店。這位男士接著說,有4萬尼泊爾人在另一區域傑克森高地,其中,有1萬5千人没身份,志工邀請他八月份介紹鄉親参加慈濟社區義診。
許多人隨性在展場閒逛,志工們把握因緣邀請以一個25分錢銅板投入慈濟竹筒、捐款行善,得到不少回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