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舞台 休斯敦人文学校学艺竞赛

德州分会  |  2023年5月23日
TzuChi_Blog_Houston_Academy01

作者 /林嵩然;编辑/李成林

评审之一(家长张园立)颁奖给朗读竞赛中获得优胜的学生,志工与行政团队拍照录影,为他们留下难忘的瞬间。摄影/林嵩然

休斯敦人文学校的一项传统,一年一度的学艺竞赛就是以西方社会的教育风气为基础,鼓励孩子既然每个星期日都来努力来学习这一个可能是很陌生、又可能是有点熟悉的语言,就应该试着鼓起勇气,挑战站在更多人面前开口说中文;还有不只能说,也要能够写出一手的好字。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休斯敦慈济人文学校陈俐桦校长为孩子们的表现感到骄傲:“学校有年纪较大的孩子,他们有很多的才艺课,时间有限,让他们在海外的中文学习更加困难,但他们表现得很好。”中高年级朗读比赛开始前,陈俐桦校长跟学生们解释规则,当问及小朋友们是否有信心时,大家都心有忐忑地说:“没有。”但问到谁觉得自己会得奖时,很多小朋友都信心十足的举手,确认自己会胜出得奖。

今年学艺竞赛活动的设计,老师与行政团队从细节进行讨论,筹备颇费时间精力,但意义非凡。陈校长分享这是由教学团队中蔡老师的一句话获得启发:“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竞赛活动从准备起跑到结束,一切的展现就是:“形式不那么重要,过程才是最可贵的。”

风气,是一种环境的形塑之下,自然而然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内涵与素养。老师的教学,人文教育的熏陶,让孩子这样的潜移默化的风气之慢慢成长。这次的学艺竞赛有朗读与写字两项,由于考量孩子的准备时间,并不一定两项都要参加,可选择较有把握的一项报名;但也有不少孩子不想错过这个挑战自我的机会,一次报名两项。学生姚予晴就是主动表示想要参加朗读与写字竞赛,虽然她曾短暂的在台湾上小学,基本条件比较好,但仍努力准备、克服考试与上台的临场压力,在两项比赛中都获得“优胜”。

TzuChi_Blog_Houston_Academy02
由慈济志工及学生家长组成的评审团队,一起讨论评分的方法,并将朗读及写字竞赛的题目交给每一位评审。 摄影/林嵩然
TzuChi_Blog_Houston_Academy03
严阵以待的学生们,仔细聆听老师说明比赛的时间和规则。摄影/林嵩然

老师殷勤耕耘,孩子成长茁壮

环境与天赋可能让竞争得到比较有利的条件,但不可少的其他因素还包括了自身的努力,才能让成绩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学艺竞赛的成果,需要孩子的努力、家人支持,以及一位有智慧的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适时的引导和鼓励。

陈菊贞老师的班上有12个孩子,其中五位是家中完全没有中文环境;他们没有因此抗拒参与竞赛,因为她用持续的鼓励与肯定支持每一个孩子,也获得孩子积极的回应。

陈菊贞老师投入在慈济休斯敦人文学校已经28个年头,一直在教育的领域“耕耘”。她经常引用证严法师的比喻,老师就像一位农夫,孩子就像一颗最纯真的种子,农夫殷勤的灌溉与照料,就能成长、茁壮;环境中不免长出杂草,就像一些不好的习惯或大环境的浊气,农夫拔除杂草,有如老师将孩子导回正轨,用的就是充满爱的“人文教育”。

人人参加、人人得奖

中文不只说,写字也非常重要,因为字就代表你这个人,你的字写得正,别人看你也同样会觉得很正。

陈老师在带班级学生时,一开始就跟孩子说,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得很好,并且她会用鼓励的方式,让孩子在考试时写好名字,就能够获得加分,所以孩子们也习惯于写字就应该写好,因为这是老师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由于平时打下的良好基础,让孩子们在竞赛中自然而然地脱颖而出。

华人常常在面对没有把握的比赛,就会用“志在参加、不在得奖”鼓励参赛者,休斯敦慈济人文学校的学艺竞赛则是“人人参加、人人得奖”。

陈俐桦校长在颁奖典礼尾声时说:“没有上台获颁奖状的小朋友,都是‘表现优良奖’,也会有奖状。”因为,无论竞赛活动怎么办理,总是一个竞赛,其中比较突出的孩子得到“优胜”,但每一个愿意挑战自己的孩子,只要站上舞台,就值得拿一个“表现优良奖”。

《静思语》:“现在分分秒秒的付出,就是未来点点滴滴的收获。”

支持慈济人文教育,献出爱与关怀

更多新闻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