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鄭茹菁
上午場次人醫感恩茶會團體合影。攝影/彼得·西蒙斯(Peter Simmons)
賭城三月天,慈濟拉斯維加斯聯絡處會所停車場突然熱鬧了起來,紅色的奔馳、藍色的寶馬、銀色的奧迪、黃色的捷豹,還有各式各樣的瑪莎拉蒂、路虎、凱迪拉克等豪車魚貫入場,令人目不暇給;志工的車停在不遠處的黃土地,把停車位讓給當日的「貴客們」,歡迎與慈濟合作的專業醫護們前來參加感恩茶會。
遠來助陣的醫療團隊


當疫情來襲,號稱「不夜城」的賭城大道奉州長之命熄燈歇業,百業蕭條,家家戶戶閉門謝客避疫,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讓這個觀光勝地沉寂了……然而,慈濟拉斯維加斯聯絡處仍為當時陷入黑暗的社區點亮一盞燈,在最危險的地方照亮第一線醫護人員的生命!
志工團隊服膺證嚴法師:「口罩治標,茹素治本」的呼籲,響應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發起的「萬人萬餐救地球」勸素活動,號召愛心餐館製作素食便當送往醫院診所,照顧醫護人員的健康!
疫苗初問世,賭城社區的亞裔居民不諳英語、不懂電腦,在疫苗當推出時根本無法取得接種機會,拉斯維加斯人醫會正副召集人麗蓓嘉醫師(Rebecca Edgeworth)及阮帆醫師(Phan Nguyen)登高一呼,取得內華達州政府核發疫苗,在慈濟會所為亞裔居民接種疫苗。
四月健走為醫療教育募款


疫情稍稍平緩,拉斯維加斯人醫會恢復義診,在2021年下半年先後舉辦眼科及牙科義診,數十位醫師投入義診行動。為感謝社區專業志工,拉斯維加斯負責人高翠玲及副負責人林妙琪帶領團隊在2022年3月13日舉辦感恩茶會,邀請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董事長葛濟捨及執行長鄧博仁越州而來,由鄧博仁頒發感謝狀、葛濟捨董事長代證嚴法師發福慧紅包給護持慈濟義診的醫護人員。
近期,主導美國慈濟募心募愛項目的志工葛濟捨及孫慈喜伉儷正在為「2022慈濟健走」(Tzu Chi Walkathon)奔走,募得善款用以護持美國慈濟的醫療及教育服務。葛濟捨為大家詳細講解「慈悲行動力:2022慈濟健走」為了支持慈濟能達成「醫療護健康.教育見希望」,他邀約拉斯維加斯團隊加入健走的行列。
群眾募款(Crowdfunding)是新興的募款活動,目前有超過五十組團體透過活動頁面來募款,其中有兩個群眾募款的主角是志工現身說法,希望以病示現能夠感動人群中的你我他,捐款與慈濟一同行善。
洗碗工的榮董之路

拉斯維加斯「賭城打工皇后」的頁面,是個人與病共枕的故事。多年來,鄭茹菁歷經過左一刀、右一刀的多次手術,至今仍堅守慈濟志工崗位。去年底茹菁經歷了驚險地腦梗突發,近日又將進行脊椎修復手術,希望自己受病痛折磨的經歷,能鼓勵更多人了解認同慈濟醫療對民眾的幫助,所得的募款將用於採買牙科及眼科的大愛醫療車,能幫助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義診活動。
茹菁在賭場宴會廳擔任經理工作,常常在宴會後帶著員工們一起洗碗,不久前剛剛圓滿了「慈濟榮董」(慈濟榮董:發願捐款一百萬台幣/36,500美元)。茹菁經常分享自己的經驗:「證嚴法師教導我們,『佈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一份虔誠的愛心。』我是一個洗碗二十三年的工人,用了1,000個日子存下每一個零錢,終於圓滿了榮董金額36,500美元。如果洗碗工能做到,您一定能做到!」
單日來回六百英哩


在當日活動中,葛濟捨用愛呼喚:「是否有人願意響應拉斯維加斯的群眾募款?」阮帆醫師的女兒阮裘莉(Jolie Nguyen)在孫慈喜鼓勵下率先發言:「我願意捐款二十五美元,作為幫校園貧窮學童配一副眼鏡的基金。」然後她用撒嬌地眼神看向父親,輕輕地叫了一聲「爹地」,深受感動的阮帆醫師當場認捐1,000美元。
阮裘莉是八年級的學生,列入擊劍運動員全美排名榜五年,她平日也喜歡畫畫、彈吉他和唱歌。她的一念悲心正是小兵立大功,帶動了滿座「大人」群起效尤;之後台下此起彼落紛紛舉手,不僅當地的醫護志工踴躍捐款,來自總會地區的葛濟捨與鄧博仁也各自認捐了1,000美元,從100、500到1,000美元的捐款讓志工感動不已、熱淚盈眶。當日總共募得8,925美元。
在募款中有人愛心加碼,志工伍燕萍為懷念甫仙逝的百歲人瑞母親,發願捐出36,500美元圓滿榮董,用於紀念母親;熊貓快餐退休經理王瑞峰新近喬遷到拉斯維加斯,不但加入奉茶隊伍,也上臺分享自己的志工路歷程,最後還慷慨解囊護持慈濟醫療工作,贏得大家的熱烈掌聲;志工岑慧意在捐款後上臺分享個人的海地經驗,她無畏艱辛十九次與慈濟往返海地協助賑災發放,令人肅然起敬!


連續兩場感恩茶會,讓拉斯維加斯的醫療志工充滿了歡喜,眾人懷抱著感謝狀、福慧紅包及福慧袋而去;然而,在與會者歡喜賦歸的同時,風塵僕僕進行「一日遊」行程的總會地區醫療團隊,卻要踏著夜色、驅車三百英哩返回南加州。
一天往返六百英哩募心募愛,志工絲毫未感到疲累,因為相信串聯起兩地醫療志工滿滿地關懷能量,我們一起努力,將讓更多的人獲得更美好健康的人生。
請加入【慈悲行動力:2022慈濟健走】,讓慈濟美國的醫療與教育志業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