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獅子山小兒麻痹社區 盼來嶄新廁所、水井

美國總會  |  2021年4月6日
Play Video

採訪/獅子山共和國聯合組織志工;資料編撰/王偉齡

西非的獅子山共和國的格拉夫頓,有個小兒麻痹社區,那裡聚集著被社會和原生家庭遺棄的人,相互扶持。圖攝於當地孤兒院外。攝影/康尼爾(Nils Aucante)

一位行動不便的婦女,一拐一拐地走著,手裡推著一台輪椅,上面坐了一位癱軟的小男孩,她身後有另一名年紀稍長的少年,直接手腳並用,身體匍匐在黃褐色的土地上前進——這是位於西非獅子山共和國格拉夫頓的小兒麻痹社區(Community Grafton,Sierra Leone),放眼望去,幾乎都是不良於行的人⋯⋯

「那位坐在輪椅上的孩子,被他母親丟在醫院,靠近我的這位,則是洪災後被棄置在災民庇護中心,社工人員發現他送到我們這⋯⋯」桑托·卡瓏(Sento Kallon,Director of Orphanage Home)是小兒麻痹社區孤兒院院長,身邊圍繞著一群眼睛睜得大大的孩子:「我們這裡最缺的就是糧食,沒有足夠的米,而醫療資源也十分有限,許多孩子就這樣死亡。」

獅子山共和國的殘疾人士,一部份是連年內戰所造成,而另外一大部分,則是因為環境衛生極差 —透過污染水、便溺或食物傳染的小兒麻痹病毒,在當地肆虐,加上內戰,國際人道組織施打疫苗計畫受阻,過去幾十年來,這個病毒在獅子山共和國孩子的身上,留下現代醫療依舊無可轉圜的殘破印記,直到成年、老去⋯⋯

支持慈濟災疫中長期援助計劃,陪伴疫情中受重創的弱勢族群。
食物、水、糞便污染,是小兒麻痹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五歲以下小孩會造成神經系統的傷害,幾小時內就會造成不可逆的癱瘓,嚴重致命。攝影/康尼爾
幼時罹患小兒麻痹的人,從此終身殘疾。攝影/康尼爾

「我們被社會歧視,當我們去找工作時,他們說『你們無法爬樓梯』就不給我們工作。」在社區小學裡擔任老師的蘭拉納·哈蘿(Lamrana Jalloh,Teacher,Maria Primary School),不想向命運屈服:「我們不願就這樣整天坐著自怨自哀,或只能淪落到街上去乞討,所以我們在社區成立小兒麻痹的各種自救組織,包括成立學校!我們教育孩子,因為他們是我們未來的領袖。」

去外頭求學不易,因此小兒麻痹協會特地為社區的孩童開辦學校。攝影/康尼爾

只能靠下雨

1992年,小兒麻痹協會成立(Polio Challenge Association),2002年獅子山共和國內戰結束,這個組織向軍政府請求一塊6.4公頃的土地,在格拉夫頓建了小兒麻痹社區。但得到土地的他們,幾乎沒有任何資源,政府沒有建設,都要靠非營利組織援助。

感覺我們只是在這裡活著,但我們都是人啊,政府卻棄我們不顧⋯⋯

支持慈濟災疫中長期援助計劃,陪伴疫情中受重創的弱勢族群。
政府撒手不管,沒有公共設施,衛生環境成為疾病散播的溫床。攝影/門海梅(Jaime Puerta)
老天下雨,當地才會有水。攝影/門海梅(Jaime Puerta)

「只能靠下雨,我們這裡才會有水可喝。」亞斯密納雙臂下拄著一對拐杖,和其他近五百名住戶一樣,生活在這個沒自來水、電、廁所的地方,每天光是跋涉取水,就要花上兩個小時:「晚上七點天黑以後,我們就無法去取水,因為一路上都沒有路燈。」

但就算政府沒有提供公共建設,至少這些小兒麻痹患者,在這裡找到歸屬 — 有的在這裡結婚、成家、生子,有的在社區裡工作、教書、有的學做手工藝、鑄鐵賣錢⋯⋯努力自給自足,無需承受「正常人」的異樣眼光。

鑄鐵賣錢。攝影/康尼爾
不被自身的殘疾桎梏。攝影/康尼爾

在這個不給殘疾人士任何保障的國度裡,他們自己救自己,打造可以當作『家』的社區,讓生活可以繼續。

我們可以好好看顧這裡的每個人,比在外面好,因為我們都有相同的際遇。

在獅子山共和國的一隅,小兒麻痹患者在這裡找回可以稱之為「家」的地方。攝影/康尼爾
社區裡的孤兒院,收容許多被遺棄的小兒麻痹病童。圖中坐者為院長桑托。攝影/康尼爾

打造水井、廁所

自由城明愛會執行長彼得神父(Father Peter Konteh, Executive Director of Caritas Sierra Leone)在剪綵前,大聲說出:「感恩上人!感恩慈濟!謝謝全部慈濟人!我們愛你們!」

自2015年起,慈濟前進獅子山共和國,協助對抗伊波拉病毒疫情,並確保當地受到內戰、土石流、洪災、祝融等重創的弱勢社區,獲得所需資源,過去六年時間,為當地帶去醫療物資、大米五穀粉等,甚至重建醫院。而其中一個關懷重點,就是格拉夫頓的小兒麻痹社區。

2020年12月29日,小兒麻痹社區像是舉辦慶典一樣歡欣鼓舞,在當地衛生部部長和彼德神父剪綵後,嘩啦啦的水聲伴隨著乾淨透亮的水,從成排的水龍頭源源不絕地流出,居民圍繞在一旁鼓掌歡呼,還有十座全新設有殘障設施的沖水式廁所落成!對住在城市裡的人們,也許是稀鬆平常,但看在居民眼底,卻充滿了不可思議的感動,像是觀光客造訪泰姬瑪哈陵般,攜家帶眷來來回回看了又看。

支持慈濟災疫中長期援助計劃,陪伴疫情中受重創的弱勢族群。
2020年,慈濟提供經費,和當地非營裡組織合作,捐贈廁所與水井給小兒麻痹社區。圖左為彼德神 父。圖片來源/希利基金會
全新的沖水式廁所共有十間,裡面都有扶把方便殘疾人士使用。圖片來源/希利基金會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衛生,以及其永續管理,我們相信支持政府的行動,是我們的責任。」慈濟在獅子山共和國合作的非營利組織——希利基金會專案經理伊斯米爾·查爾斯(Ishmeal Alfred Charles,Healey International Relief Foundation),和所有居民一樣興奮:「今天透過幾個組織的合作,蘭頤基金會(Lanyi Foundation)的領導、慈濟基金會的援助,我們發現這個社區需要幫忙,於是我們提供了水井和衛生設施的援建,幫助格拉夫頓社區行動不便的居民。」

小兒麻痺協會主席艾薩克(Issac Kamara,Director),也掩不住內心的激動:「過去的幾年對我們來說很痛苦,不管是取水或是尋找廁所,我們是一個很大的社區,也有很多的居民,我們也有上百位行動不便的人,附近的居民也會來社區,找尋水資源。」

我們很高興終於有乾淨的水和廁所,我非常高興,也很感恩!

除了小兒麻痺疫苗,乾淨的自來水、廁所,是對抗小兒麻痹病的最佳良方,而眼下新冠肺炎病毒環伺,急需勤洗手、保持衛生——慈濟和當地組織再度跨越宗教、種族、信仰,攜手為小兒麻痹患者築起防護網,也讓被遺忘和忽略的殘疾人士,重拾尊嚴和健康。

支持慈濟災疫中長期援助計劃,陪伴疫情中受重創的弱勢族群。
盼來乾淨的水源,降低病疫的威脅。圖片來源/希利基金會
守護健康、生命和笑容。攝影/康尼爾

慈濟美國「有愛無懼・慈悲相繫」災疫中長期紓困計畫,與您攜手幫助無數家庭度過這段艱困苦澀的黑暗時期。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