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律慈、陳修文、顏國興
志工仔細檢查每一床棉被的質量,確定完好無損才開始打包。攝影/顏國興
七月的最後一天,是一個周末假日,慈濟美國總會聖諦瑪斯市(San Dimas)的園區卻是特別地忙碌。志工們圍繞在十張擺滿了棉被的長桌,不畏驕陽烈日,專心地將棉被按厚薄、大小等一一分類,並仔細檢查,確定都是乾淨和沒有破損,才摺疊裝袋,交給當天來到園區接受捐贈的緬甸寺廟;這些棉被將於九月中旬運到泰緬邊境,好讓那裡的緬甸(Myanmar)難民能溫暖度冬。
為緬甸難民盡一份心力
美國總會的惜福屋,自成立以來,舉辦過多次的發放和捐贈活動,早已聲名遠播。近日位於包德溫公園市(Baldwin Park)的緬甸寺廟(Power Mindfulness and Detachment Center),提出泰緬邊境的難民需要禦寒的棉被,志工們立即回應,將平日收集的棉被拿出來整理打包。
志工徐群聲(Albert Hsu)說:「惜福屋一直以來都在收集二手衣和棉被等,各種的二手物品,其中有很多的棉被。今天趁著這個美善的因緣,大家一起把庫存的棉被拿出來整理打包,讓寺廟的志工們可以在下午五點過來拿取。」
這是我們最開心的一天,大家都非常感恩,志工們努力收集的棉被正好積滿了一個房間,今天終於有機會可以把它們送給需要的人。
志工 徐群聲
志工宓愛群平時就在幫忙收集二手衣,長則一個月,短則一個星期,就將收集的衣物送到惜福屋。當天,她將收集到的十五袋衣物送到園區,正好看到志工們在整理衣服和折疊棉被,二話不說,立即加入作業行列。
「慈濟在美國的名聲很好,當我去收集二手衣物時,居然有一個箱子上面寫著『慈濟加油』,真是讓人感動;也肯定我們慈濟人會永遠地一條心,只要有事就會一起去做;大家各司其職,盡自己的力量做到最好。感恩有很多的志工默默地為園區付出,尤其感恩能有這個機會為緬甸難民盡一份心力。」志工宓愛群高興地說。
難忘又美好的參與
全家總動員的志工劉裕民說:「今天真是非常的感恩,我們全家能有這個機會來到慈濟園區,參加惜福環保,讓資源再生的活動。我們家的兒子劉思源今年大學畢業,全家人能夠一起來為緬甸難民盡一份心力,一起種福田,真的是美好的幸福時光。希望今後還能夠有這種機會,為我們的家庭留下一個又一個難忘又美好的記憶。」
志工孫冀煒說:「平日經常和我們配合的緬甸寺廟,向慈濟美國總會負責二手衣回收項目召集人志工夏濟奐提出,緬甸難民需要棉被過冬,剛好惜福屋有一大批的棉被,我們就過來幫忙整理。這個工作看起來容易,其實還是要有一點經驗和技巧。今天,我大都是跟著志工學習,負責比較大、比較厚重的棉被;先把被子平攤在桌子上,再和志工一起摺疊,摺好之後就放入棉被袋。雖然在這麼高的氣溫下打包,的確是有點辛苦,但大家都是滿心歡喜地。特別是能夠見苦知福,讓我覺得格外地有意義。」
長期以來的善因緣
緬甸寺廟代表艾林(Al Linn)說:「九月中旬,我們將發送一個貨櫃到泰緬邊境,那邊的緬甸難民需要禦寒的棉被,所以我們過來接受慈濟的捐贈。我們非常感謝慈濟對我們的捐贈,慈濟和我們有著長期的關係,並一直在幫助我們位於緬甸仰光(Yangon)近郊丹茵鎮(Thanlyin)的總部。」
我想說,感謝慈濟的所有幫助,不僅在緬甸或是在這裡,你們都給予我們很多很多的幫助,謝謝你們。
緬甸寺廟代表艾林(Al Linn)
2008年,納吉斯風災(Cyclone Nargis)重創緬甸,慈濟以「誠」與「情」取信於當時的軍政府,在當地發放稻種與肥料,幫助農民解燃眉急。之後,慈濟進入這個佛國賑災,從急難救助到援建希望工程,幫助貧窮學生讀書,廣贈農民稻種等,一連串的短、中、長期計畫,產生了善的效應。
尤其是慈濟的稻種發放,在緬甸農村推展「日存一把米」的「米撲滿」善舉,得到一村又一村擴散的成效,已經成為流傳各地的佳話。2021年,慈濟為幫助新冠病患早日康復,捐贈緬甸最大的新冠病醫院彪基(Phaungyi),一千臺製氧機,一千個四十公升氧氣筒等。現在,美國的慈濟志工為緬甸難民整理打包棉被,善的因緣,愛心的漣漪,就這樣的蕩漾開來,溫暖每一個人。
點滴凝聚「心」動力,請以行動護持慈濟美國,成為弱勢家庭最好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