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善美志工/鄭茹菁、林碧鳳、約翰(John Teanio)/美國報導
慈濟美國總會志工,為病苦的人從南加「開拔」至拉斯維加斯,悉心「開拔」街友壞牙。 攝影/葉晉宏
專業設備、專科人才,慈濟美國總會牙科義診前往拉斯維加斯,為了餐風露宿的街頭浪人,換上新衣、新髮型,以及一個全新的健康笑容。
繁華暗角
根據2005年人口普查局的官方數字,拉斯維加斯(Las Vegas, NV)的都會區人口僅有191萬人。然而,在這個「小」城市中卻是遊客如織、商展頻繁且商機無限,到處都是資金無虞、隨時可以投資的「大老闆」。總面積僅293平方公里的拉斯維加斯擁有68個公園、123個遊樂場、10個美式足球場、6個社區中心、4個老人中心、109個滑冰場,甚至還有10個遛狗公園,連寵物都享受到福利。
然而,在這個號稱天堂的賭城,卻存在著超過六千名的街友,他們盤據在賭城的窮街陋巷,用窮人的眼睛眺望富得流油的拉斯維加斯。
經由美國居住和城市發展部(U.S.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最近的調查得知,美國街友人口總數自2010年以來雖已下降近14%,但目前仍然有近55萬人沒有固定居所,拉斯維加斯街友據統計大約有6208人,街友人數之多高居全美大都市排行榜第九名。


關心街友問題的慈濟志工自2007年開始為街友發放熱食,自2015年起為街友提供牙科義診,經由志工與街友的長期交流,發現街友來自四面八方,有些是剛出獄卻不被親友接受的更生人,有些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也有陷身賭與毒不可自拔的天涯淪落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有不事生產、等人救濟的好逸惡勞之輩,多半是不適應社會的弱勢族群。
一點都不痛
慈濟人醫團隊在6月2日,邀約13位牙醫師、一位口腔外科醫師、十位牙科助理進行牙科義診,另有兩位醫師及兩位護士在場提供測量血壓以及開藥方的任務。
除了專業志工之外,慈濟動員了總會12位志工、拉斯維加斯47位志工,從前置、報到、流程、機動、消毒到收拾善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非營利組織救世軍(Sarvation Army)則提供了場地及四位志工負責後勤,熊貓快餐(Panda Express)也提供了6位志工,提早一天協助會場的前置作業。

街友佩姬·李(Peggy Lee)深受牙痛困擾,有11顆牙齒需要拔掉,拔的過程中她一點也不覺得痛。
牙醫的技術非常好,感謝你們。願上帝保佑每一個在這裡提供服務的人,你們的義診真的很棒!
街友佩姬
一年前才從雷諾(Reno)搬到拉斯維加斯的黛安娜·簡絲(Diane Janes)是救世軍的照顧戶,她洗了牙,讚揚牙醫師的技術和服務非常周到,還花時間告訴她如何保持牙齒衛生的小竅門。她比較自己看普通牙醫和慈濟義診的區別,大聲地表揚慈濟義診團隊:「快速、高效率、友善。」


初夏換季,志工們還悉心準備近五百件的二手衣,發揮了意想不到的功能。
街友保羅(Paul)拿到衣服感激的說:「我需要可以穿去教堂的衣服,謝謝你們幫了我的忙。」
不問原由
如果每一個街友的背後都有辛酸,那麼,每一位投入義診的志工也有其不平凡的心情故事。約瑟夫·溫曼醫生(Joseph Wineman)是內華達州當地的執業牙醫師,參加過五次慈濟義診,他同情那些淪落街頭不幸的人們。

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街友流落街頭,只要能減輕他們的痛苦悲傷,讓他們的笑容更燦爛,確保他們的牙齒更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牙醫師 約瑟夫
約瑟夫還說,義診是社區大事,他讚揚慈濟團隊鉅細靡遺地掌控全局,醫師們要做的只是出現及看牙而已,志工團隊負責提供所有的醫療用品、消毒及設置可攜式的折疊椅。對醫師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回饋社會,只要貢獻時間及技術即可。他承諾:「隨時隨地,只要慈濟登高一呼,徵召我做牙醫,我都會隨傳隨到!」
街友是在鈔票堆疊的城市暗角、掙扎求生的淒涼人。無論因何原因落魄街頭,醫者仁心,不問原由,需要的人,都將得到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