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志工全美冬令發放紀實

美國總會  |  2018年12月10日
慈濟志工全美冬令發放紀實_donation

資料提供/全美人文真善美志工

行動不便的長者,親手將匯聚點滴的愛心竹筒,倒入滿滿祝福的功德海中。攝影/陳欣悅

一年四季,冬天氣候寒凍,對於貧窮殘病加飢寒交迫的人,是最難受的事。美國慈濟志工多年來在各社區角落發現需要幫助之人,在寒冷的冬季送上一餐熱食或幾件禦寒衣物,希望這份溫暖,可為辛苦的人們帶來幾分希望。

 

不會煮飯 卻愛跑這個廚房

一個只會煮泡麵和白飯的中年男子,為什麼要常往新澤西伊萊嘉廚房跑呢?新澤西慈濟志工10多年來在伊萊嘉(Elijias Soup Kitchen)定下熱食與送暖時間表,從不間斷。

美國的社會福利金通常在月初發放,所以月初來領取熱食的受助者通常不多,但2016年12月3日卻來了60多位民眾。今年有幾位新來的長者與年青客,多次詢問志工,確認菜餚是否全素,因為他們都是是素食擁護者。他們認識素食的美味,那種立刻得到的成就感是非常美好的。

志工蕭惟斌的太太很好奇,自己的先生明明不會煮飯,卻很喜歡參加熱食中心的服務,她覺得應該是在幫倒忙。蕭惟斌卻分享,服務遊民和低收入戶的餐點,是要從零做起的,看著種種食材經志工們精心烹調變成美味餐點,再看著受助者大口大口地把菜餚全部吃光光,那種感覺非常滿足。

志工吳濟耀(右)和新科慈誠邰竹生雖然平時在家不做飯,但是來到了熱食中心,動起手來也還蠻利落的。攝影/蕭惟斌
由於 Soup Kitchen的規定,所有食材都必須在廚房準備,所以平常不太煮飯的師兄姐也必須下手做羹湯。攝影/蕭惟斌

一位從臺灣來的黃先生,多年來都會出現在受助隊伍中,相對於其他人會領受所有志工準備的熱食與物資,黃先生只拿了他所缺少的手套。他告訴志工,自己沒有親人可以依靠,只能住在避難所,他對佛法很有興趣,知道貪念是很可怕的「三毒」之一,所以儘管生活不豐裕,他卻很知足。

蕭惟斌回想之前開始做發放時,心裡曾有過許多疑問,「為什麼這個人衣著這麼光鮮,還來吃這免費的食物?」「為什麼這個人這麼多年了,還是不停的來呢?」這些妄念在每一次的服務中,慢慢的消失了。他學會不要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自己捏造故事。

回家的路上,他回想今天的一點一滴,那種付出後的滿足感,就是讓他一直願意來這個最不熟悉的廚房服務的動力。

持續16年的愛與關懷,從來不曾因任何原因而缺席。攝影/韋偉

北加州聖荷西 | 關懷街友及孩童

2016年11月13日早晨,志工來到聖荷西市中心的何瑞斯曼小學(Horace Mann Elementary)進行冬令發放。這份持續了16年的愛與關懷不曾缺席。媽媽志工們藉由退伍軍人節學校放假時,領軍孩子們提前到分會打包物資。

活動當日,幾位柏克萊大學的慈青穿梭會場、關懷街友,並以小提琴演奏古典音樂。一位街友生活困苦卻明白手心向下的道理,願意與志工一同幫助他人;退休的哈里森先生,因為社會福利金無法負擔高漲的房租,從此成了街友,他拿出口袋裡的歲末紅包,遙遠轉達對上人的感恩。

熊貓集團(Panda Express)持續3年提供午餐,今年準備160份簡餐,在寒冷的季節為街友添增了熱騰騰的溫暖。

12月9日,北加州志工又來到南聖荷西市的萊容大學預備學校(Lairon College Preparatory Academy),該校由四至八年級學生組成,90%以上的學生是低收入家庭。

志工多年來都將這所學校列為重點,從校園贈書、愛心麵包隊、學生課後輔導及幸福校園計劃,不斷給予滿滿的愛。9日當天,志工準備食物給35戶家庭;還有聖荷西慈濟人文學校學生親手製作的卡片。

熊貓集團(Panda Express)持續3年冬令發放提供午餐,今年準備160份簡餐,寒冷的季節為街友添增了熱騰騰的愛與溫暖。攝影/韋偉
活動當日一早,不少街友已經開始排隊等待發放,幾位柏克萊大學的慈青穿梭會場、關懷街友,並以小提琴演奏古典音樂。攝影/韋偉

南加州橙縣 | 冬令發放六單位小學孩童

2016年12月3日,橙縣志工在聖塔安娜市(Santa Ana)男孩女孩俱樂部(Boys & Girls Club)舉辦冬令發放,由5所小學和俱樂部各選出10戶需要幫助的家庭,一同溫馨過節。

往年志工會分別到各小學發放,因時間有限較難深入互動,今年是首次大型冬令發放。橙縣花園食物銀行 (Garden Grove Food Bank)贊助六十五箱食物,每戶家庭也有量身訂製的物資及五十美元現值卡,孩童則能領到一份由慈少認養的聖誕禮物。

在英雄小學服務的馬拉(Marla Bock)是聽障者的母親,她今天協助一位聽障女孩手語翻譯,她說因為小女孩的父母不懂美國手語,失去許多讓她與人互動的機會,今天的活動則讓她打開眼界。一位父親之前參加慈濟義診時被診斷出糖尿病,經慈濟轉診後即時接受洗腎治療。會感恩的孩子最有福,許多家庭都畫了感恩卡送給志工。

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 | 與沙莫之友基金會合作供應熱食晚餐

在繁華的拉斯維加斯,三餐不繼的街友總在日落時分拖著蹣跚步履走向「沙漠之友」基金會,該基金會為街友準備食物已經16年,每天有80位至100位街友前來吃飯。

2016年11月29日傍晚,慈濟志工來到漢德城(Henderson)的 St. Timothy 教堂,舉辦第11年的冬令發放並供應素食晚餐。當天還有星巴克(Starbucks)提供的甜點,Trader Joe’s 及 Albertsons 兩家超市提供的吐司及各式蔬果。

晚餐開動前,志工介紹慈濟緣起於臺灣,51年前由30位主婦發展到現今全球1千萬會員,鼓勵他們即使是窮人也可以佈施。一位來自喬治亞州的街友看著志工表演手語〈愛與關懷〉時感動地淚流滿面;當天共嘉惠69位街友。

道別時,一位女街友表明她明年不會再來,「我要重新出發,追求一位正常人的生活!」

慈濟人發放時90度虔誠的鞠躬,為街友帶來了尊嚴和感動。攝影/鄭茹菁
慈濟青年志工上街發放毛毯給遊民。攝影/包逸涵

德州達拉斯小學制服發放 | 累計七萬五千件制服

過去12年來,德州達拉斯志工在學區內的公立學校,為低收入戶家庭發放已超過7萬5千件制服。今年志工到兩所小學 – 史塔克斯小學(J. P. Starks Elementary School) 以及芭芭拉喬丹小學(Dr. Barbara Jordan Elementary School) 發放制服。

2016年12月6日志工前往史塔克斯小學(J. P. Starks), 除了發放之外,還準備竹筒與師生結緣,讓每個人都有機會付出,活動中介紹慈濟緣起、牙齒保健教學,並提供牙刷作為有獎徵答的獎品。當志工彎下腰發放制服表達感恩,校長霍華德(Lucy Hopkins)說:「好美的畫面!」她感恩慈濟讓孩子學習到愛、信任及原諒。

7日志工前往芭芭拉喬丹小學(Dr.Barbara Jordan),學校有98%家庭為低收入戶。道格拉斯督導特別前來陪伴,分享靜思語中「多做多得,少做多失」的道理。校長告訴志工,多年來慈濟已經在學校種下愛心的種子,今年全校師生共捐出288美元。

全場合唱「愛的禮物」。攝影/陳欣悅

德州晚晴公寓 | 匯聚家人暖流

2016年12月17日,德州志工到20年來的好鄰居─晚晴公寓,舉行歲末聯誼會,與年長者共聚一堂。行動不便的長者雙手倚賴助行器,仍親手將匯聚點滴的愛心竹筒,倒入滿滿祝福的功德海中。

志工先以一首幸福的臉手語演繹傳遞幸福。「二、二、三」是慈濟志工和晚晴公寓互動的時間表暱稱,指的是每個月的第2個星期二下午3f點鐘,志工前往公寓關懷長輩,並透過靜思語、上人說故事融入日常生活。大愛幼兒園有近百位小朋友到訪,孩子藉機體驗大家庭倫理,也溫暖了爺爺奶奶的心。

住戶張堅靜女士是位基督徒,曾擔心自己參加慈濟活動會被拒絕,後來發現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她與慈濟結善緣後心情開朗,並歡喜響應竹筒精神,每個月固定捐款,匯聚善念。

紐約冬衣發放 | 25年來不間斷

2016年11月底到12月中旬,紐約慈濟人安排了幾場發放,今年有來自執法單位查封的全新外套,還有浸水處理過的毛毯和披肩,為冬衣發放增添一層暖意。

11月27日在布碌崙聯絡點舉行第一場發放;2014年獲得慈濟獎學金的瑪莉亞(Maryia)特地前來協助;幾位住收容所的婦女攜帶孩子前來領取冬衣,孩子們露出溫暖的微笑

第二場於12月3日在新國際教堂(New Church International)舉行,桑迪風災時志工曾與民眾在此結緣,埃德溫牧師說:

慈濟做的還有後續關懷,過去曾尋求慈濟幫助,善緣也自此開始

在布碌崙會所第2年發放冬衣,一早就大排長龍。攝影/翁秀春

12月11日的發放對象為曼哈頓遊民,今年由紐約大學慈青社發起,志工分成4組區域發放。14日前往聯合廣場老人院發放260條毛毯,志工親自將毛毯披在每一位老人身上,院方形容:「聖誕老人真的來了!」

紐約慈濟成立至今25年,冬衣發放未曾間斷,傳達的每一份愛讓無數家庭溫暖過冬。

2016年全美冬令發放約有6千戶弱勢家庭受惠。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