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帆洲、龍翔宇、王偉齡 /肯亞奈洛比報導
聯合國環境大會公布最新的「全球環境展望報告」,每年有七百萬到九百萬人,因為空汙的關係非自然死亡,如果人類再不即刻改變行為模式,將會面臨嚴重後果。
海洋、空氣、土壤、水、生物多樣性,地球未來何去從?
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的重頭戲之一,就是這份由兩百多位科學家、七十多個國家所集結而成的「全球環境展望報告」第六期,從空汙到食物浪費,從能源使用到農業行為,深入各個面向,進行長達五年的資料收集分析,結論並不樂觀。
全球環境展望報告第六期主持人 保羅.艾金斯:「我們都做得不夠好,有些國家是比其他國家做得多,有些國家在某些方面是比其他國家做得好,但結論是所有國家都有待加強。」
這份報告的主持人保羅.艾金斯,針對環境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特別是空汙,提出驚人的數字。
每年有七百萬到九百萬人,因為空汙的關係非自然死亡,我們是知其可為卻不為。
全球環境展望報告第六期主持人 保羅.艾金斯
這份報告指出,空氣中有超過十萬多種的被人類使用而釋放的化學物質,它們對環境和人體的傷害,至今都沒有被監測或是分析,其中一個會產生PM2.5的隱形殺手,就是氮汙染。糟糕的還不只如此,氮氧化物可以將熱氣鎖在大氣層裡,比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效應高出三百倍。
斯德哥爾摩環境組織 裘漢.庫列斯提納博士:「氮汙染來自高溫氣體排放,例如汽車和發電廠的廢氣排放,都屬於高溫氣體的排放,另外主要的氮汙染來源,還有阿摩尼亞的釋放,其中70%來自農業行為,包括養殖業和肥料的不當使用。」
英國環境組織代表 克萊爾.哈沃博士:「當人們使用化肥或糞肥時,氮氣會釋放出阿摩尼亞到空氣中,也會釋放硝酸鹽到水裡,這些汙染都會造成人體健康問題,並且影響到環境,不幸的是它也是溫室氣體,破壞臭氧層。」
記者 王偉齡:「氮汙染和其他的空氣汙染,都極需要更廣泛的監測系統,不過礙於過去的技術不夠純熟,導致空氣汙染沒有辦法被好好監測,還好在這次的聯合國環境大會上,我們看到一線曙光。」
空汙偵測公司發展部經理 米歇爾.艾斯克巴諾:「左邊是傳統空汙偵測機,像是一座小型實驗室放在路上,但現在研發出來的電子空汙偵測晶片相當迷你,還設有無線連網功能,可直接將收集的資料傳輸到中央雲端,這個電子偵測晶片不像傳統大機器,只能裝在一個地方偵測,而是可以方便裝在很多地方,形成一個網狀偵測系統,可以裝在街燈桿、警車、公車、卡車上,我們再根據傳回來的資訊做大數據分析,非常有用。」
這項空汙晶片監測的新科技,已經被美國墨西哥等12個國家採用,接下來幾個月,中國日本南韓也將一起跟進,運用大數據分析科技來協助策略擬定,已然成為對抗環境汙染的重要一環。
記者王偉齡:「根據這份報告,綠色科技發展和解決方案,可能會耗資22兆美金,不過如果可以達到巴黎氣候協議中所訂定的目標來解決空汙問題的話,我們可以省下的健康成本將會高達54兆美金,究竟這是不是值得的投資,相信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以上是牧帆洲、龍翔宇、王偉齡在肯亞奈洛比的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