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尼泊爾移民社區首次發放

紐約分會  |  2020年10月13日
Play Video

作者 /王偉齡

疫情中,紐約慈濟志工展開對尼泊爾移民社區的發放。攝影/海克特

一位住在紐約的尼泊爾婦女,看見慈濟志工抱來兩大箱的紙箱,裡頭裝滿了新鮮蔬果和食物,還外加一桶一加侖的牛奶,她的眼神先是露出了驚喜,後來又顯得有些躊躇和不知所措:她完全沒有料想到,來到慈濟紐約分會的食物發放現場,竟可以拿到這麼豐富的食物,接下來整整一個禮拜,全家可以確保都有營養的東西可吃,但苦於只有一雙手,沒有帶拖車菜籃的她幾乎無法同時搬運兩大紙箱,志工見狀趕緊幫她接過食物箱,替她想辦法,讓她把物資順利帶回去。

沉甸甸的食物箱,來領取的婦人帶不走。攝影/海克特
志工改用袋子讓她裝回家。攝影/海克特

8月15日,紐約天氣晴。這天,皇后區尼泊爾獅子會成員也捲起袖子,加入慈濟紐約分會在皇后區尼泊爾社區進行的食物發放。疫情拖越長,對低收移民家庭來說,影響就越大。慈濟志工蔣珊珊熱情地歡迎首次合作發放的對象,朝氣十足地說:「歡迎來到我們的社區!我們一起開始打包吧!」

「我們分發食物給有需要的人們,這次能夠幫助到150位,受到疫情影響的尼泊爾人。」皇后區尼泊爾獅子會的會長桑傑桑傑·塔帕(Sanjay Thapa,President,Nepalese Lions Club of Queens),和慈濟志工很有組織地,將後車廂的食物卸貨、分裝。

150戶家庭,分時段排隊領取慈濟食物包。攝影/海克特
處在飢餓邊緣的人們。攝影/海克特
不斷動員的紐約慈濟志工。攝影/海克特

在獅子會的志工行列中,有位身形特別小的尼桑·潘迪特(Nishant Pandit,Lions Club Volunteer),他還在念小學,但說起話來卻和大人一樣,眼睛黑亮亮地,炯炯有神:「我和我的爸爸一起從新澤西來到紐約,來幫忙分發食物。」他的父親貝甘·潘迪特(Begam Pandit,Lions Club Volunteer),很滿足地看著孩子在這方面特別有愛,不是幫忙分發罐頭,就是舉著牌子提醒移民家庭填寫人口普查。

孩子一直有看到我做的事情,他一直在觀察,所以無論我去到哪裡,他都想要幫忙。

慈濟志工與獅子會小志工尼桑(左二)合作無間。攝影/海克特
有著柔軟心腸的桑尼。攝影/海克特

前來領取食物的羅杉·奧恰(Roshan Acharya,Queens Resident),一家四個成員,四個人都失業了:「我也是(失業)其中的一員⋯⋯這些食物幫到我很多。」許多人無法相信,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裡,竟然有人會因為疫情而餓肚子。持續在皇后區各族裔社區發放食物的慈濟志工,已看過太多家庭陷入困境,沒有收入,就沒有食物!而慈濟若能提供食物給這些家庭,也許這些家庭就能有餘錢,可以去繳付水電費、網路費、或籌攢房租,亦或是在孩子開學時,能買一台二手電腦,讓他們學習不中斷。

怕低收家庭挨餓營養不均。攝影/海克特

「分發的食物,都是靠慈濟的幫忙,我們尼泊爾社區所用的食物,比如蔬菜、新鮮蔬菜,還有米。」桑傑指著會場中,食物堆疊小山一樣高,都是慈濟從各方籌來的愛心,有的是政府組織提供、有的是民間組織贊助、還有食物銀行,慈濟志工四處找資源,在發放上的協調能力備受信賴,志工動員不僅迅速也十分細心,每一份捐出去的食物,都當作是給自家人吃的,乾淨、好品質、又考量到營養均衡。

這些食物對我們來説非常重要,而且這裡提供的都是很好的食物,很好的東西。

支持慈濟災疫中長期援助計劃,陪伴疫情中受重創的弱勢族群。
每人拿到兩大箱蔬果食物的尼泊爾居民。攝影/海克特
拿到慈濟英文期刊尼泊爾移民,當場翻閱,很是喜歡。攝影/海克特

慈濟的發放讓這些家庭開心極了!其他地方的食物發放多是罐頭為主,新鮮蔬果缺乏,尼泊爾社區家庭最常使用的食材,就是大量的新鮮蔬菜,還有米飯為主食,慈濟志工什麼都想得周全,發放中少不了香積飯,甚至孩童尺寸的口罩都有——每個從發放會場離開的人,帶著兩大箱食物和一份沉甸甸的安心返家,而無法來會場領取的,則是由獅子會志工為這些家庭送去。「有些人在新冠疫情中感染到病毒,他們沒有辦法,出門去採買食物,我們就給他們送去。」尼桑,將社區的需要扛在小小的肩上。 

我感覺非常好,我覺得我在……你知道,在向著世界,散播愛,散播歡樂,這就是我為什麽和我爸爸一起來幫忙。

攜手成就百餘戶家庭發放。攝影/海克特
猶如大型市集,愛讓發放熱鬧滾滾。攝影/海克特

慈濟美國正以「有愛無懼・慈悲相繫」行動募集50萬顆愛心,每人至少投入10美元籌募500萬美元的災疫中長期援助善款;這份力量將幫助無數家庭度過這段艱困苦澀的黑暗時期。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