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錢美臻
慈濟志工協助聖諦瑪斯市提供該市耆老「照護項目」,每週把蔬果乾糧送到長輩的家中。攝影/馬嘉瑞
慈濟美國總會與聖諦瑪斯市(San Dimas)針對該市耆老的「照護項目」(Care Project),已進行了兩個月。每週四上午慈濟志工會在聖市市府前集合、分組,把慈濟美國總會準備好的食物箱各自搬上車後,便依照聖市公園與娛樂部門事先聯繫好的家庭名單,一一為年長者送上新鮮的蔬果乾糧。
獲得均衡膳食營養
從4月16日首次發放至6月11日,志工們已完成了九次的食物配送服務,每一週協助完成三十至五十多戶的食物配送。這項服務是源於居家避疫期間,慈濟美國總會和聖市考量社區長輩們外出購物不便,且可能會增加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的機率,因此特別設立食物發放配送,關懷聖市需要食物援助的長輩們。
為確保每一戶耆老家庭能獲得均衡的營養膳食,慈濟美國總會除了準備一箱洛杉磯食物銀行提供的罐頭乾貨,還配搭一箱新鮮蔬果。
每一箱食物都約有十至二十磅重,名單上有部分住在三樓的長輩,看到志工在大熱天汗流浹背的把食物箱扛到三樓交付,都感動不已慈濟志工的貼心與關懷,而志工親切的問候,讓社區耆老對身穿藍制服的志工,留下深刻印象。
熱情的台灣婆婆
在6月4日協助運送食物的志工鄭玉美提到,印象深刻的是她和顧束玉同一組去送食物,遇到了一戶台灣人李婆婆。李婆婆一見到志工是亞裔面孔便轉換用國語打招呼,之後更說起台語。移民美國三十多年的李婆婆,在家中也穿著整齊漂亮的粉紅上衣,且非常健談與熱情。她笑著要志工猜她幾歲,一問之下才知道走路和言談邏輯都非常年輕的李婆婆,竟然已有91歲高齡了。
李婆婆三度邀請志工入屋喝茶聊天,但鄭玉美礙於防疫規定以及還有任務需要完成,只好婉拒這位活潑長輩的邀請;另一家有著一張西裔面孔的女士,也以中文問候給了鄭玉美驚喜,那位女士說自己的祖父是中國人,還說了幾句廣東話,證明自己有華人血緣。
每一趟去遞送食物的行程,都帶給參與的志工不同感觸。有些志工遇到獨居且身上掛有醫療管線或呼吸器的老人,就會慶幸自己有機會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帶來幫助。甚至,有接受幫助的長輩拜託志工帶回十美元的捐款給市政府,希望自己也能回饋鄉里。
需要幫助的長者們
6月11日,參與發放的志工共有八人,其中有四人是第一次參加,有夫妻檔也有母子檔一起來付出。王紅看到丈夫閻宏宇作慈濟志工忙得不亦樂乎,主動提出想參與發放,閻宏宇特地向公司請假與妻子一起前來。志工顧正文帶著第一次做志工的小兒子馬修(Matthew)來服務,忙了一天結束,馬修感慨的說:「許多鄉親長輩確實很需要大家幫忙送食物。」
儘管慈濟美國總會已進駐聖諦瑪斯市近二十年,許多志工常年頻繁的來往園區參與各項活動,但今年卻因疫情契機開啟每週食物配送項目,讓慈濟志工融入在地社區。協助6月11日配送食物的夫妻檔志工林學德和張文寧忙碌了一天後,張文寧頗有感觸的說:「自從總會搬到聖諦瑪斯後,今天是第一次來到小鎮另外一頭,看到了小鎮不一樣的風貌。」
疫情重創美國社會,儘管我們因防疫需彼此保持社交距離,但慈濟正在進行的疫情中長期援助行動,讓我們的心緊緊相繫。您的參與能讓更多遭受疫情打擊的人,接收到一份暖洋洋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