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志工/陳修文、錢美臻/洛杉磯報導
作者/錢美臻
慈濟美國總會7月13日在羅蘭學區的維拉卡爾他小學進行每月一次的蔬時發放。攝影/錢美臻
南加州地區的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峻,其中,洛杉磯縣自7月10日起,幾乎每日都新增2000例以上的確診病例。加州和地區政府不得不關閉部分先開放的產業;在經濟遭到疫情嚴重影響的情況下,社區中需要食物的居民也越來越多。


越做越歡喜
慈濟美國總會自六月起恢復在聖蓋博谷東區羅蘭聯合學區(Rowland Unified School District)的蔬食發放,之後每個月第二個星期一,慈濟都將到羅蘭學區的維拉卡爾他小學(Villacorta Elementary School)舉辦例行的食物發放。
為了進行蔬食發放,美國總會準備了米、豆子、美乃滋、烏龍茶、餅乾等物資,志工提前在7月9日先做食物分裝工作,志工王正茵說,除了食品外,發放箱內也會裝入慈濟文宣和勸素齋戒卡,期許民眾能每日吃素,一起來消弭疫情。


已經食素30年的民眾陳安琪(Angel Chen),表示自己是以同理心來參與打包工作,她說:「無論是在什麼角落或不同宗教,在疫情發生時,大家用同理心一起來做志工,正如證嚴法師常講,用慈悲心來幫助他人,就會越做越歡喜、越做越快樂。」
無力負擔食物支出
終於,7月13日蔬食發放日來到,一早六點多起許多家庭已開車到學校外排隊等候發放。居民妮莉·佩拉特(Nelly Perate)說,家裡有六口人,她和先生已經失業兩、三個月,一星期前她才找到一份零時工。但家有兩個孩子和兩位老人家需要撫養,生活非常吃緊,能來領取一份食物減少家庭支出,對她而言非常重要。


因為疫情約罕娜·沙丁(Yohana Shatin)的丈夫工時減少,家庭收入銳減一半,她說,疫情讓很多人失業,沒有收入,但還是要付很多生活支出。例如:昂貴的房租還有要撫養家裡的四口人,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生活負擔很重,食物支出讓人感到吃力。
羅蘭學區的校工馬里奧·阿里亞斯(Mario Arias)幾乎每次慈濟發放,都會來現場協助做志工。他表示,在羅蘭學區工作五年,瞭解到這是一個非常需要幫助的社區,能來協助發放工作他感覺很棒,附近的家庭,都非常感激慈濟舉行例行發放。

亞裔居民需求增加
雖然,本月的發放依舊採用得來速模式進行,但志工觀察到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和上個月相比,亞裔居民來領取發放的人數增加。羅蘭學區有半數以上為亞裔學生,且多數為華人,過去慈濟發放食物,華人參與的比例並不高,絕大多數來領取者都是西語裔居民。
負責此次發放現場協調工作的志工陳鑫纓表示,隨著疫情越來越嚴峻,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缺乏食物。這一帶是羅蘭學區內較貧窮的社區,居民主要以西語裔為主,但當日發放卻見到有不少亞裔民眾來領食物。這是一個警訊,代表當疫情未消弭,社會隔離狀況越久,許多過去生活尚可的家庭,會因經濟惡化,開始需要幫助。

民眾楊秀萍在5月份時參與慈濟在核桃教育園區的發放活動。她說,家裡兒子失業了,經濟陷入困境,非常需要食物援助,感恩慈濟在社區發放食物,幫助有困難的家庭度過難關。
董倩在家中有兩個孩子還有父母要照顧。看到學區通告,為了節省家裡支出前來領取食物,她說疫情發生後,全家都待在家裡不敢外出,生活費大增入不敷出;李玲家裡有三個孩子,接到老師通知來領取食物發放,她表示全家每天都吃很多蔬菜,吃蔬果有益健康,她會考慮逐漸增加素食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