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少班親子連心歡慶母親節

德州分會  |  2024年5月30日

作者 白淑宜;編輯 /李成林、錢美臻

慈少們完成靜思花道之後,依序轉換空間,進入炭筆素描,描繪媽媽畫像。攝影/劉本琦

品格教育一向都是「慈濟青少年班」(簡稱:慈少)的課程重點,人文課程不但教導基本禮儀,同時融合《靜思語》,在潛移默化中鞏固孩子美善的心靈;更是寓教於樂,引導青少年孩子明確和正確的人生方向,所以慈少班的每一堂課程的安排,都是一個挑戰。

母親節前夕,5月5日既是慈少的結業典禮,也是慶祝母親節的親子活動。整個課程包括四個單元,靜思花道、炭筆素描、靜思語桌遊,以及結業典禮,每個單元都是精心為母親設計,不但藉由課程教導孩子孝親的道理,同時也是親子同樂、增進彼此感情的活動,期許能帶給母親一個難忘的回憶。

靜思花道茶道

慈濟教育獨具特色的是人文教育,而靜思花道是人文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慈濟靜思花道課是心靈教育,也是美的呈現,從一花一葉、一草一木中,學習、欣賞、與大自然互動。

慈少們排隊依序坐定之後,在《櫻花雨》清脆委婉的音樂中,大家放下繁擾的雜念,慢慢沈澱心靈,定心在當下。

孩子們在志工指導下完成花道作品。攝影/劉本琦

志工詹純首先介紹花材,此次因應節母親節花材以康乃馨為主,搭配菊花和滿天星;由於這堂靜思花道以《靜思語》為主題,詹純詳細說明插花的步驟以及要領,並且一一示範每句《靜思語》的插法。其次慈少們選定一句母親喜歡的《靜思語》為主題,再以媽媽最喜愛的顏色的花來插花,送給媽媽當作母親節禮物。

志工詹純帶領同學們為媽媽們製做母親節小品花。攝影/劉本琦
花道志工指導孩子依序完成花道的作品。攝影/白淑宜

茶道志工更教導孩子透過與花草對話,不但能呈現心靈境界,更能表達對大自然蘊育萬物的感恩之情。慈少們不論男女,用心在手上的一花一草,發揮創意,呈現至真、至善、至美的一面,也藉著花花草草傳達對媽媽的感恩之情,雖然只是小小一盆花,卻是孩子至深的愛。

炭筆素描畫媽媽

同學們為媽媽們畫素描,孩子們畫出非常傳神的媽媽。攝影/林嵩然

當媽媽坐定之後,親子之間融洽地溝通,達成默契,媽媽是畫像的焦點,孩子拿起畫筆之前,除了要在畫紙上先大略規劃出位置,也要仔細觀察媽媽的特點,才能勾勒出母親特有的神韻。

現代社會繁忙,生活步調太快,人們幾乎忘卻了停下腳步,享受片刻寧靜的時光;孩子們更是在忙碌中,很容易忽略了時時照顧及陪伴我們的父母,也從未好好端詳母親的臉龐,素描的同時,親子之間在沉靜的氛圍中更加親近。

親子遊戲,家長同學一起玩同學們親自製做的桌遊。攝影/林嵩然
慈少和母親盡情同樂於孩子創作的桌遊中。攝影/林嵩然

隨著科技發展迅速,現代孩子太早接觸電子產品,小小年紀「機不離手」,很容易沉迷其中,影響身心發展,有鑑於此,休士頓慈少班主任安排了有趣又富創意的《靜思語》桌遊創作課程,慈少分成三組,共同討論設計一套運用《靜思語》的桌遊。透過討論,孩子們學習溝通及配合,集思廣益,再發揮所長進行桌遊製作,各自承擔繪畫、書寫、整理的功能,合心協力創造出桌遊。

在此單元慈少和母親再度轉換空間,進入親子桌遊同樂區,回歸傳統的益智桌遊。親子忘卻煩憂、盡情同樂於孩子創作的桌遊中,笑聲不斷,激動的歡呼聲也不斷。

人文教育的延伸

當營幕上呈現一年來上課的照片和影片時,慈少和家長無不聚精會神的觀看,甚至拿起手機錄影,除了捕捉孩子的身影之外,也體會每一堂課的學習過程。「跪羊圖」手語劇闡述孝道,慈少茂宜島募款音樂會展現善與愛,「大地和風拳」健身又沉靜身、心、靈,「心素食儀」環保護生,「靜思茶道」的禮儀之美,炭筆素描學習定心與專注,《靜思語》桌遊創作除了發揮創意,更是合和互協的展現;每一堂課都是人文教育的延伸,都有意義非凡的主題。

孩子們送媽媽自己的作品,小花籃及素描。攝影/林嵩然

回憶了過去一年的點點滴滴之後,慈少們為母親一一送上巧思設計的靜思插花,並且對照媽媽們圈選最喜歡的《靜思語》和顏色;無論答案是否契合,母親收到孩子親手所插的花,都是滿心歡喜,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爸爸代表媽媽出席結業典禮。攝影/林嵩然
執行長羅濟嶢感恩學生家長及志工在這一年的付出,並為孩子們頒發獎狀。攝影/林嵩然

慈濟德州分會執行長羅濟嶢最後簡短的鼓勵孩子,並且頒發獎狀,這學年的慈少課程在歡欣鼓舞的氛圍中畫下完美句點。

匯聚跨世代的力量,獻出關懷與愛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