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斯科技福慧世界 創新技術溫暖人間

美國總會  |  2024年5月15日

作者 李律慈、李心怡;編輯 /林計鑫

蔡昇倫分享淨斯科技產品:「慈濟七寶」。攝影/陳修文

2024年4月3日,台灣花蓮外海發生7.2 級的大地震,之後數日餘震竟多達六百多次,引起舉世注目。在此次災難中,慈濟的救援服務居全台之冠,快、好、齊,是各大新聞媒體對慈濟的讚譽。而慈濟地震收容中心完善的設施,包括保護個人隱私的福慧隔屏、貼心的福慧家具等,可謂是享譽全球。淨斯科技研發團隊研發的「慈濟七寶」更是被全球媒體廣為報導。

淨斯科技研發團隊的總監蔡昇倫清修士於四月受邀參加​​由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縮寫FEMA)總部所舉辦的「多元信仰領袖氣候韌性圓桌會議」( Multi-Faith Leaders Climate Resilience Roundtable)。在會議上,慈濟代表團首度展出完整系列的「淨斯福慧家具」產品,急難救助時,可發揮的重要功能。

趁此良機,4月28日下午,慈濟美國總會特邀蔡昇倫於總會感恩堂和大家分享「慈濟七寶」的設計理念,以及針對急難救助,慈濟志工們該如何居安思危,在災難面前臨危不亂、通力合作,提升救助成效。​​

宗教、科學與人文的關係

演講伊始,蔡昇倫並未直接介紹「慈濟七寶」,而是介紹其背後深遠的歷史,淨斯科技產品初創、以及後來不斷發展的每一步,都離不開證嚴法師的谆谆教诲。而研發淨斯科技產品的初衷,正是由於多年來慈濟為災民賑災的過程裡,證嚴法師親眼見到災民的痛苦:災民只能在冰涼的地上和衣而眠,兩手空空的災民也沒有儲物櫃來儲存慈濟發給他們的救災物資,所見所聞都令證嚴法師感到心痛不已。為了造福災民,淨斯科技產品便由此開始:「上人在很久很久,五、六年前,甚至更早,已經交代蔡昇倫,要用心開發,最重要能夠讓災民們,能用得方便、安全及安心,」蔡昇倫回憶說。

淨斯科技總監蔡昇倫清修士跟來賓們分享淨斯產品。攝影/陳修文
慈濟志工不僅全神貫注傾聽,還認真紀筆記。攝影/陳修文

說到這裡,蔡昇倫順理成章地介紹宗教、科學與人文之間的關係。他認為,宗教為人類提供了一種思想與情感的深度,這可以為科學應用提供道德和倫理的指引。科學如果缺乏人文的指導,可能會導致誤用或危險的結果,因此科學應當結合宗教和人文的深層價值觀來實現其正確的應用和發展。他說:「科學若用錯地方,其實是非常危險的,那所以為什麼科學要有宗教的情懷,還要有人文,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做清修士,其實我們就是要用那個宗教的那個心懷,那如果科學沒有人文的話,其實是非常可怕的。

隨後,蔡昇倫為大家分享「靜思」與「淨斯」二字的區別,並揭示其中深意,他指出:「靜思、淨斯,同一個音,但是是不同字,我們在把靜思人文會比較多是在上人的法,淨斯人間會比較多是在產品的一部分。」經蔡昇倫這樣一說,在場志工頻頻點頭,醍醐灌頂。

淨斯科技 慈濟七寶

淨斯科技團隊研發的產品中,最引以為傲的便是「慈濟七寶」,然而,「慈濟七寶」是哪七寶呢?總會執行長曾慈慧現場解釋說:「所謂『慈濟七寶』就是包括福慧隔屏、環保桌椅、福慧床,還有福慧家具以及蚊帳七種由回收的,諸如寶特瓶製這種智慧循環經濟,所建立的一個急難救助物資」。

首先,慈濟的福慧隔屏是由280支、600 毫升的寶特瓶製作而成。福慧隔屏組裝起來十分方便,只要兩個人,甚至一個人,差不多一分鐘就可以組裝完成!除此之外,福慧隔屏上還可以安裝蚊帳,使災民免受蚊蟲叮咬的困擾。

淨斯福慧床,安生立足,成人可載。攝影/陳修文

說到福慧隔屏的研發歷史,蔡昇倫介紹說:「那是在6年前,也是一樣的花蓮地震,2018年2月26日,那就是地震過後,我們送很多福慧床到收容中心,就是那個體育館,那後來上人有交代,就是說要去關心目前收容中心的情況,後來我們拍了很多畫面回報給上人,上人就交代說:『可不可以做讓災民提高災民的隱私空間』」。正是由於證嚴法師的叮嚀,才開始研發福慧隔屏。研發過程中,蔡昇倫領導的淨斯研發團隊一方面參考台灣以外的相關資料,另一方面加入了台灣本地的風土民情,才有了今日的福慧隔屏。

淨斯福慧床,輕而易舉,徒手可提。攝影/陳修文
專門為災民設計的儲物櫃,可以上鎖,尊重災民的隱私。攝影/陳修文

其次,慈濟淨斯福慧床已於2016年獲得德國紅點的品質獎(Red Dot Design Award)。該床的研發要追溯到2010年巴基斯坦水災,慈濟志工前往災區賑災。當時有一個小嬰兒出生,嬰兒只能睡在地上的一塊塑膠布上,證嚴法師看到之後,十分不忍心,便要求慈濟研發團隊快速研發出一款賑災床。正是證嚴法師的一念悲心為災民,才有了日後的福慧床。

再次,每當災難發生時,臨時救助點裡的災民們往往身上一無所有,兩手空空。當慈濟把準備好的生活物資交給災民時,災民根本沒有地方放置物資,非常不便。在證嚴法師的叮嚀下,淨斯團隊研發出可以上鎖的福慧櫃子,「可以放衣服,當櫥櫃、書櫃,所以這些點點滴滴,都離不開上人的慈悲智慧製作而成。」蔡昇倫介紹說。

總會執行長在曾慈慧台下全神貫注地傾聽,深感欣慰,面露喜色。攝影/陳修文

慈濟的慈悲科技淨斯是上人環環相扣的愛的呼喚,藉由寶特瓶的這樣的一個黃金垃圾,一個循環經濟,來把它變成一股清流。

最後,「慈濟七寶」都是由可回收製品製作而成,節能減塑,非常環保。同時,它們的材質也是十分考究:毛毯、隔屏,蚊帳都是由寶特瓶製作而成;需要承重的桌椅櫃子則是由回收塑膠製作而成,塑膠十分堅硬,所以製作出來的桌椅櫃子十分堅固。

「淨斯產品」讓愛在全世界流轉

淨斯科技研發團隊不僅積極研發環保的「淨斯產品」,更期望這些創新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推廣,不僅僅是美國,也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國,淨斯的目標是實現當地回收、當地生產,真正達到全球環保的理想。正如慈濟志工黃聖淵所說:「我們講的宗門要人間路,我們要走入世間,那法脈要勤行道,覺得這個以後,好像就我們的慈濟的法門,可以用到世界上可以幫助很多世間苦難的人。」

康伶莉師姊在把看環保連鎖磚。攝影/陳修文

最後蔡昇倫鼓勵所有加入慈濟的學員要學會「三心二意」:三心就是直心、深心、大悲心這三心;二意就是誠意和「古」意(台語),努力將這些內心的美好轉化為實際行動,共創美好世界。直心深心展悲憫,古意誠意濟苦難。世界連結共藍圖,慈濟理念護地球。

淨化心源流清泉,勤行道路照人間。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