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幸福社區 歡樂端午包素粽

北加州分會  |  2024年6月11日
Play Video

作者 林育貞;編輯 /張今寶

慈濟舊金山志工團隊於週末在獵人角幸福社區舉辦端午節包素粽活動。攝影/林育貞

慈濟舊金山志工團隊於2024年6月8日端午節前夕,在長期關懷的灣景區獵人角(Bayview Hunters Point)「幸福社區」的週六健康蔬食課程活動中,邀請愛麗絲. 格里菲斯(Alice Griffith)公屋社區的非裔、拉美裔、原住民與亞裔居民和學生同聚,除了分享志工事先準備好的美味素粽,也邀請大家一起親手學習包粽子,眾人以手作素粽相會,共度歡樂的東方佳節週末時光。

Tzu Chi volunteers use skewered vegetarian rice dumplings to connect people in a happy community with mutual help.
慈濟志工以串串素粽串起幸福社區民眾的互助情誼。攝影/林育貞

慈濟志工於當日活動帶著100多條烹飪好的素粽來到獵人角幸福社區,送給當地居民分享。除了介紹端午節傳說,還聘請了師傅,手把手教授包粽的技巧。開始的時候,孩子們充滿好奇,躍躍欲試。好不容易包好後,大家欲罷不能。

幸福社區 族裔融合

愛麗絲. 格里菲斯公屋社區是舊金山市灣景區獵人角社區的重要住房重建項目。該項目將之前破舊的公共住房區轉變為現代化的混合收入社區。包括504個多戶住宅單位,其中包含256個替代的公共住房單位和248個可負擔單位。居民住戶來自多元背景,有56%非裔美國人、4% 白人族裔、17% 拉丁西語裔、19 % 太平洋群島和3%亞裔社區。

Community residents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make rice dumplings together, which is novel and interesting.
不同族裔的社區居民一起包粽子,新奇又有趣。攝影/林育貞

舊金山灣景區獵人角位於舊金山市的東南邊,是傳統的非裔社區,同時也是犯罪率最高的,兇殺案和毒品頻傳的城市角落,曾經一個暑假可以有四十二槍擊案發生,一般民眾多不願接近這個地區。

慈濟舊金山支會於2009年成立「幸福校園」計畫,2012年進而「幸福家園」計畫,2018年擴及至「幸福社區」計畫。 這十五年來,舊金山慈濟人從當「不請之師」深耕校園,從家園而社區,從被拒絕到懷疑,進而被接納到受歡迎。

蔬食課程 多元設計

慈濟志工於2009年在灣景區獵人角開始成立推動幸福校園、幸福家園、幸福社區計劃,至今十五年。近年來,在愛麗絲. 格里菲斯公屋社區每兩星期舉辦「素食推廣、健康飲食課程(Healthy Diet, Healthy Life)」。目的是通過學習烹煮素食,達到環保護生的目的,打造一個健康生活的社區。

A team of volunteers in San Francisco carefully designed vegetarian courses and launched a rice dumpling-making activity on the eve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o let the community understand Asian culture.
舊金山志工團隊用心設計蔬食課程,端午節前夕推出包粽子活動,讓社區認識亞洲文化。攝影/林育貞

素食課程特別設計多元文化,讓更多居民參與。2024年1月份由亞裔居民負責主題為「十全十美」的中國新年菜,。二月份是黑人歷史月,由非裔居民負責美國南方素食食物。三月份由西裔居民負責中南美洲素食。四月份由太平洋群島居民負責夏威夷素食。五月份由白人族裔志工負責法國名菜。六月份則慈濟志工負責教大家如何包廣東素粽和台灣素粽慶祝端午節。隔週6月15日星期六,計畫由非裔居民介紹六月自由日 (Juneteenth )食物。

端午包粽 文化分享

6月8日在端午節前夕的蔬食包粽活動中,慈濟志工向社區民眾介紹端午節的由來,吃粽子的應景緣由,及粽子的不同種類。隨後來自各地的華人志工分別介紹各地不同餡料與做法的粽子。志工吳姚慧玲(Wailing Ng)示範包廣東粽,餡料有素肉、紅豆、香菇和花生,粽子形狀是四個角的長方形。 志工鄭吉琳則示範包台灣花生粽,是將用香料滷過的花生和長糯米混在一起,形狀呈現兩個三角形,餡料雖然簡單,卻寓有祝福發達的含義。

Young volunteer Jiang Shaoyuan (centre) grew up in Peru and can speak Chinese, English, Spanish, and Cantonese. He helped translate during the rice dumpling-making activity.
青年志工蔣少源(中)從小在祕魯長大,會說中文、英文、西班牙語、廣東話,在包粽子活動中協助翻譯。攝影/林育貞
Volunteers from the Cantonese language department share how to make Cantonese rice dumplings.
廣東語系志工分享廣東素粽的做法。攝影/林育貞

接著大家依語言不同分成三組來包粽子。廣東話組包台山粽,西語組包台灣粽,英文組則包廣東粽。非裔居民說:「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在綁粽子時,才知道,原來要綁不露餡的粽子是非常困難的,一定要有技巧。」一位西裔居民說:「中國粽子(Chinese Tamales)和我們吃的玉米粉蒸餅(Tamales)是差不多的食物,但是包法完全不同,中國粽子做法複雜很多,非常有趣的食物。」

大家一起包粽子,樂趣無窮,每個人包的粽不同,有大,有小,扁扁的,胖胖的,任何形狀都有。在族裔多元化的愛麗絲. 格里菲斯社區,大家互相學習,相互團結,就能共同打造一個更安全更美好的「幸福社區」。

志工帶動 學生成長

社區青少年達齊爾.赫倫 (Dazire Herron) 對於參加蔬食包粽子活動,感到很新奇也很興奮。活潑的達齊爾拿著她包好的粽子俏皮地說:「看看這個,再過幾個月就會稱我為專家。來找我吧。我也做了這個粽子。我真的很喜歡和慈濟一起上素食烹飪課。 慈濟志工教會你很多你不知道的東西,特別是烹飪方面的。他們教你很多在家裡無法學到的食譜。」

Dalzier, a lively community teenager, had a lot of fun learning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during the zongzi-making activity.
活潑的社區青少年達齊爾在包粽子活動中得到學習不同文化的諸多樂趣。攝影/林育貞

慈濟志工會教你蔬食和各種文化的東西,非裔美國人可以學習到亞洲文化。我非常感謝慈濟,我喜歡和慈濟志工們在一起。

Teenager Justis (right) is happy to share her rice dumpling making skills with everyone.
青少年賈斯悌絲(右)樂於和大家分享包粽子的技巧。攝影/林育貞
Tzu Chi volunteer Wu Yao Huiling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community vegetarian course promotion activities.
慈濟志工吳姚慧玲積極參與社區蔬食課程推廣活動。攝影/林育貞

另一位社區青少年賈斯悌絲.羅賓斯 (Justice Robinson) 有驚人的記憶,一一地將包粽子的步驟深入腦海,然後和現場其他的人分享如何正確地包好一個完好的粽子。

志工吳姚慧玲表示這次包粽子示範,是屬於端午節的傳統活動,志工特別做的是素粽子,而不是廣東人習慣的鹹油粽。素粽子的餡料包括花生、紅豆、香菇、素肉片和素五層肉,都是素食材料,適合大家一起學習和享用。

不同的族裔,大家都沒有做過粽子,所以大家就是一起來學,過程裡面大家都滿高興。

此次蔬食推廣活動不僅僅是包粽子,更是一次文化交流和廚藝學習的機會。透過在食物中了解彼此的差異,並且相互尊重各族裔文化的不同,讓社區的氛圍更加和諧,讓幸福圍繞著獵人角社區,看見更多美好明日的希望。

齊心協力 助力慈濟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