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志工搭建微型屋 給西雅圖遊民一個家

北加州分會  |  2023年11月30日
Play Video

作者/鄭心謙;編輯/林計鑫

《左傳·昭公四年》:「衣能蔽體,屋能遮風,食以充口,士為知己者死。」 慈濟西雅圖志工親手為遊民搭建木屋。攝影/鄭心謙

根據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U.S.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2022年發布的一份統計報告顯示,全美發現大約582,500人經歷了無家可歸,其中西雅圖和加州的遊民數量龐大。同時,華盛頓州的無家可歸人口正在增加,從2020年到2022年,華盛頓州無家可歸、居住在車輛中的人數增加了10%,增加了2,288人,其中超過70%的增長來自金郡King County

金郡究竟有多少遊民?根據西雅圖政府(seattle.gov)2022年一時點統計報告顯示,金郡有13,368名無家可歸者。這相比於2020年的11,751人,增加了12%。

慈濟西雅圖分會一直密切關注西雅圖地區的遊民問題,從衣食住行以及醫療上,全面關懷遊民。

粒米成籮善雲集  群心齊力信願行

釘槍、榔頭、電鑽的聲音在空氣中交織,伴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志工的努力,一片片木板化為希望的象徵,搭建起一間又一間的微型屋。

An experienced Hope Factory volunteer explain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ool usage to volunteer group leaders. Photo/Xinqian Zheng
經驗豐富的希望工廠志工 (右)為小組長,向志工講解步驟及使用工具。攝影/鄭心謙

西雅圖平安基金會(Sound Foundations NW)的「希望工廠」(The Hope Factory)自2018年成立以來,一直在努力建造微型屋。同時,他們​​​​​​與其他當地慈善機構合作,共同打造了許多微型屋村落,為街友提供了臨時的庇護所,並協助街友重新融入社會,與尋找穩定的居住環境。作為一個慈善組織,平安基金會的資源來自於社會的四面八方,建造微型屋的人力來自於不斷增加的志工群,這種集體合作彰顯了滴水成河、社區凝聚的力量。

志工們正使用著電鑽,釘槍,榔頭,等工具搭建微型屋。攝影/鄭心謙

一年半前,慈濟志工陳瓊瑤和吳育儒發心參與並深入了解希望工廠的微型屋建造過程,並積極邀請西雅圖的慈濟志工參與。到今年五月,累積的志工服務已達到176小時,成功捐贈出第一座以「知足」命名的微型屋。隨著越來越多的志工響應,西雅圖慈濟在七月和九月分別捐贈了第二和第三座微型屋。

志工合力搬動做牆面的木板。攝影/鄭心謙

除了本地志工的參與,一個月前,西雅圖志工還邀請了來自美國其他城市的夥伴們參觀,一同參與希望工廠的志工服務。加州、德州、紐約州等地的慈青學長姐們透過這次機會,深入了解西雅圖協助街友的方式。帶著新的知識,這些志工們回到各自的城市,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分享出去。

持之以恆得圓願 身體力行善深根

11月19日,儘管西雅圖的天氣寒冷,志工們依然帶著熱情前往希望工廠,捐贈了西雅圖慈濟的第四座微型屋,取名為「包容」。完成了這四座微型屋的捐贈,實現了當初西雅圖慈濟志工團隊的發願,即在2023年共捐贈四座微型屋。

這四棟微型屋分別命名為「知足」、「感恩」、「善解」和「包容」,期望在這些微型屋中融入慈濟的愛與關懷,為志工夥伴和未來的微型屋居民帶來正面的生命力量。

志工合力搬動做牆面的木板。攝影/鄭心謙
Volunteers assemble a home’s fourth wall, being careful not to pinch fingers. Photo/Xinqian Zheng
組裝第四面牆,小心不要夾到手指!攝影/鄭心謙

平安基金會負責人芭柏.奧立佛(Barb Oliver)看到嶄新的四個微型屋,感動到流出淚來,她說:謝謝你,讓我感動得哭了……四棟微型屋乘以六十個人,就是你們迄今為止影響了兩百四十個人的生命。我還想分享一件事,我們有一個計劃,目標是在2025年底之前實現功能零(Functional Zero),這意味著在金郡每一個需要的人都能住進微型屋。這完全歸功於你們一次次的參與。

社區夥伴 愛的承諾

這份成果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為了鼓勵更多志工的參與,志工吳育儒提出了「幫助之手(Helping Hand)」手套的點子,只要志工參與三次以上,就會獲得一雙特別定制的工作手套。

他说:「第一次參與是嘗試,第二次是產生了興趣,而參加三次代表已經足夠了解希望工廠的任務,並願意持續投入服務。」在希望工廠,樣樣工作都需要戴上工作手套;而吳育儒細心用心的在每一雙手套親手寫上志工的名字,鼓勵志工們繼續參與,讓服務社區的熱情和愛心深根於心中。

Volunteers who participate in tiny home construction several times receive custom gloves, much to their delight. Photo/Xinqian Zheng
獲得訂製手套的志工,露出幸福笑容。這也代表著她已經多次來到這裏幫助搭建木屋了。攝影/鄭心謙
Yee Zu Wu (left) and Laura Chen (right) from Tzu Chi USA's Seattle Branch take a photo in the Hope Factory with Barb Oliver (middle), Director of Operations for Sound Foundations NW, to capture the joyful day that Tzu Chi donated a fourth tiny home. Photo/Xinqian Zheng
吳育儒(左)、芭柏.奧立佛(中)、陳瓊瑤(右)在工廠裏合影留念,記錄這歡樂時刻。攝影/鄭心謙

一開始我們非常努力讓一兩個、三個人來參與。到今天,有這麼多人的參與,我非常感動,我也真的很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就像我說的,我想說一件事:那個橫幅代表我們已經完成了四棟微型屋。但重要的是,它代表我們在這裡,而且我們將繼續在這裡參與。

同時,借由微型屋的捐贈,慈濟志工可以進一步深入到社區之中,對弱勢群體進行全方面的關懷。慈濟志工陳瓊瑤已經做好了明年的計劃,她說:「我們希望這個腳步沒有到這邊為止,我們明年能夠持續做,那明年……師姑師伯們就可以開始進入微型屋的社區去關懷,直接或間接來關懷這一切社區的居民,所以我們現在(目標)是軟硬體兼施……大家加油。」

Tzu Chi and Hope Factory volunteers take a photo under the banner identifying the Tzu Chi Seattle Branch as a tiny home donor. Photo/Xinqian Zheng
圓滿捐贈四棟微型屋 ,慈濟志工與希望工廠志工把西雅圖慈濟的橫幅在希望工廠的牆面上升起。攝影/鄭心謙

寫著『西雅圖慈濟』的橫幅在鼓掌聲和歡呼聲中緩緩升起,這不僅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志工們對希望工廠和社區人們的承諾,今後繼續再接再厲,帶著無私的愛心,用雙手去打造改變的力量。

我喜歡看著慈濟旗拉上去的那一刻。但最讓人感動的就是看著一片片的木板變成牆壁,再從牆壁立起來形成一間屋子。那是最讓人喜悅的事。

請加入慈濟,給遊民一個家,讓明天更美好。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