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陳靈芬
落地窗前的小恐龍,是慈濟手工布口罩的溫馨遞送員。攝影/張煜函。
每走一步,感覺就有汗滴在衣服裡,陳安狄帶著慈濟志工做好的布口罩,送去給住在一英哩外的慈濟人文學校老師家,抵達時,陳安狄已經滿身大汗,老師一看到他,竟捧腹大笑——原來為了讓媽媽交代的「口罩快遞」差事更有樂趣,淘氣活潑的陳安狄在四月天穿上萬聖節的卡通恐龍服,出現在老師家門口,落地玻璃窗前,一隻恐龍,手上拿著防疫布口罩,讓人一掃疫情中的陰霾!
跨海接力
陳安狄是慈濟家庭長大的孩子,媽媽張寶珍和爸爸陳招華都是慈濟志工。由於美國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迅速惡化,身在台灣的張寶珍和陳招華無法如期返美,但這對志工夫妻非常憂心美國醫療人員物資緊缺的情況,於是從三月中開始,到處越洋尋找購買口罩的管道。不斷聯繫後,終於跟匹茲堡餐館工會那兒調到200只N95口罩,並聯繫他們在匹茲堡當地熟識的耳鼻喉科醫生馬修·斯特拉卡(Dr. Matthew Straka)。
突然接到他們的越洋電話很開心,我正因為供應商無法提供口罩而傷透腦筋。
匹茲堡耳鼻喉科 斯特拉卡醫師
3月31日,匹茲堡聯絡處收到工會調到的N95口罩,馬上由志工葉英妹送往斯特拉卡醫生的診所。 斯特拉卡醫生非常感激,他表示會將其中100個N95口罩轉送給沒有口罩可戴的醫院開刀房護士,另外100個口罩也會分享給跟他同棟大樓裡其它診所的醫生。

後來又有口罩陸陸續續抵達,整個四月份,慈濟志工忙碌奔波於大匹茲堡地區,捐給急需的醫療口罩和N95口罩的養老院、警局、醫院、公家機關等,其中還包括5000只醫療口罩給匹茲堡市的公共運輸部門,讓在疫情中仍需提供交通服務的公車、捷運司機們,安全有保障。




可愛的布口罩
疫情開始蔓延後,很多人根本買不到口罩,有些人家中有口罩,但並不適合家中孩子使用。志工葉英妹本身會縫紉,本來想給自己的外孫們縫製幾個兒童口罩,但聽到人文學校的家長為家中孩子沒有兒童口罩而煩惱時,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想法,決定多做一些口罩跟人文學校的家長們結個善緣。
去到布店要買布,才發現布店已經不開了。經過奔走多家大賣場,終於在沃瑪(Walmart)找到了布料,用心的她,想著是做給孩子們用的,特別選了卡通及鮮亮的布來做。 回到家拿出多年沒用過的縫紉機才發覺縫紉機壞了。但她並沒有放棄。在慈濟會員黃麗玲家中看到縫紉機,興奮地馬上邀約黃麗玲跟她的女兒鄭鈺霖一起加入縫口罩行列。

鄭鈺霖也是慈濟人文學校的學生,聽到能為學校的同學們付出,欣然答應幫忙。短短不到兩個禮拜縫製了六十幾個口罩,成品送到會所交給志工劉麗芳,在她跟家長們聯絡後,把口罩一一送到需要口罩的學生家裡。很多收到布口罩的家長都向慈濟人文學校發出感謝函,感恩慈濟對他們孩子的關心。
而布口罩也送往慈濟人文老師的手中。
有了您的慷慨援助,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人文學校雙語班老師瑪麗(Marie )住在斯威克利市,因為離志工張寶珍家近,張寶珍就請兒子陳安狄幫忙送口罩。陳安狄穿上了恐龍裝,徒步走了一英哩的路到瑪麗老師送口罩。因為政府已經公布不准出門,讓很多人心情都很低落。在路上,看到他這身裝扮的人都笑了,有開車的還給他按喇巴表示「讚」,有的停下來拍照。張寶珍跟兒子說:「大家關在家裡心情都不好,你這樣做讓大家暫時忘卻苦悶是日行一善,可以常做。」
聽了媽媽的鼓勵,雖然這套恐龍服笨重又悶熱,陳安狄現在每星期都會穿著這套恐龍裝出去一次,為大家帶來歡樂。
慈濟志工點滴的愛,在當前疫情緊繃之時,讓許多笑容綻放,為疫情中點亮暖心的燭光。
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一盞照亮生命的燭光,加入慈濟美國守護社區的行動,只要在6月30日前護持慈濟,就能幫助慈濟達到募集70萬美元馳援抗疫的目標,善心人士承諾,屆時也將相對應捐出70萬美元,讓您守護社區的力道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