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北加州修女的回信 無疆界的慈悲大愛

北加州分會  |  2020年6月2日
TzuchiUSA_NCA-nun-Mercy Beyond Borders_0000_49946583116_2fca2c317e_k

作者 /張今寶

瑪麗蓮修女和來訪捐助慈濟布口罩的慈濟志工們,以手肘互碰代替擁抱,相見歡的溫暖畫面。 攝影/劉翰卿

「無論是通過佛陀還是耶穌表達出來,慈悲是一種普世價值(Compassion is universal.),如果佛陀和耶穌生活在同一個世紀,他們一定是好朋友。」瑪麗蓮·萊西(Marilyn Lacey)修女在一封和慈濟志工的往返電郵中,她這樣地表達對慈濟捐助口罩的感謝。

今年71歲的瑪麗蓮修女(Sister Marilyn)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出生長大,1966年加入「天主教慈悲修女會(the Sisters of Mercy)」,宣誓成為終身服務修女,之後在教會學校擔任高中數學和神學老師。1980年代中期,擁有加州柏克萊大學社會工作碩士學位的她,投身在舊金山灣區天主教會,從事幫助全球難民移居美國的關懷事務,2001年因此獲得達賴喇嘛頒贈「無聲慈悲英雄(Unsung Hero of Compassion)」獎勵;在長達21年的天主教會工作服務後,2008年瑪麗蓮修女創辦「慈悲無疆界(Mercy Beyond Borders)」的非營利慈善組織,以協助海外流離失所的婦女和兒童脫貧為使命。

布口罩- 美好故事的開始

2019年十二月瑪麗蓮修女認識北加州慈濟志工謝明玲(Mingling Chiang),緣起於謝明玲的女兒。當時,她在「慈悲無疆界」組織工作,瑪麗蓮修女非常欣賞她的工作能力和態度,想和她的父母認識,因此結識了謝明玲。瑪麗蓮修女當時引用一句波斯諺語:「當你遇見一個很棒的人時,你應該感謝她的父母。(When you meet someone wonderful, you must thank their parents.)」

2020年一月份謝明玲曾經邀請過瑪麗蓮修女參觀慈濟北加州分會志業園區,那時瑪麗蓮修女讚賞慈濟園區是一處「隱藏的寶藏(Hidden Treasure)」。之後因彼此各自忙碌,沒有持續聯絡。

2020年四月初病毒疫情正熾之時,某一天,謝明玲在線上聽到證嚴上人提醒慈濟志工,要將口罩送給需要的人,特別是教會裡修女和神父,因為他們要先保護自己,才能繼續服務需要幫助的人。於是四月初謝明玲寫了一封電郵給瑪麗蓮修女,詢問她是否需要口罩。

瑪麗蓮修女回信說:「您們太仁慈了,您們應該把口罩送給其他更有緊急需求的人, 像是療養院的居民和工作人員,年幼兒童的父母,或是有嚴重健康狀況的病人。」事實上,瑪麗蓮修女在市面上各式口罩嚴重短缺之時,只用一條長巾權充口罩。

謝明玲馬上回覆,證嚴法師提醒全球慈濟志工對教會人員協助,同時北加州慈濟志工也正在積極進行第一階段對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個人防護裝備支援,瑪麗蓮修女非常開心地回信,如果有140個一般口罩,她可以代為轉送給「天主教慈悲修女會」在灣區群居的修女們,這些修女們買不到口罩,也沒有適合且足夠的布料自己做口罩;在教會中央廚房為約70位灣區年長的修女姐妹們每天準備飲食的工作人員,在疫情時期更是特別需要口罩。

口罩因緣於是展開,謝明玲從社區朋友處取得140個一般口罩,隨後再向慈濟北加州分會申請200個慈濟藍色布口罩,寄給瑪麗蓮修女,提供給灣區修女們保護防疫使用。

有了您的慷慨援助,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瑪麗蓮修女在五月份寫給慈濟志工劉寶足的回信。攝影/張今寶
TzuchiUSA_NCA-nun-Mercy Beyond Borders_0004_Curves 1
瑪麗蓮修女戴上收到的慈濟藍色布口罩,安心地為工作忙碌。攝影/劉翰卿

慈濟和瑪麗蓮修女之間的口罩故事,至此還沒有結束,相反地,一個美好的故事,才剛開始。

慈濟的電郵來得正是時候

北加州慈濟志工劉寶足(Ivy Ho)負責慈濟藍色布口罩發送捐助的協調工作。5月份時,她寫了一封電郵給瑪麗蓮修女,詢問是否還有需要藍色布口罩捐助,同時也請瑪麗蓮修女提供更多關於灣區「天主教慈悲修女會」的說明,讓慈濟北加州分會了解,進行後續關懷。

 

瑪麗蓮修女一開始沒有注意到這封電郵,經過慈濟志工謝明玲另封電郵提醒可能被放到陌生垃圾信箱,才發現這一份來得正是時候的協助。

 

瑪麗蓮修女馬上在5月21日回信給劉寶足:「實際上,上個周末一位修女告訴我,他們非常喜歡藍色布口罩,因為它們適合長時間佩戴,鬆緊帶不會傷及耳朵,布口罩很貼合五官,柔軟又安全。 目前看來美國從疫情中恢復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秋季還有再次爆發疫情的可能,當修女們在想是否可以有更多的布口罩時,你們的電郵就送過來了。」

 

瑪麗蓮修女在回信中,提出了下一批的口罩需求單位和數量,包括在灣區的退休修道院和「天主教慈悲修女會」的修女和工作人員、在奧克蘭的「慈悲退休和護理中心」長者護理聯盟的一部分)的長者居民以及「慈悲無疆界」的15位灣區工作人員,最後一個名單機構是在海地。「慈悲無疆界」工作人員待海地太子港ㄧ但開放後,就會帶著500個布口罩送給在海地深山中工作的婦女和女孩。

這次需求的總數為1,115個慈濟藍色布口罩,劉寶足相信瑪麗蓮修女會將這些口罩送到每一個真正需要的人手上,所以迅速回信應允,在幾天的準備工作後,親自送到瑪麗蓮修女的住處。

 

志工劉寶足和先生何銘森在家中準備1115個慈濟藍色布口罩,另外再額外準備一箱200個兒童用布口罩,裝成幾個大箱,準備送給瑪麗蓮修女所代為轉助的需要機構。攝影/劉翰卿

之後幾天,劉寶足和先生何銘森(Ivan Ho)在家中準備這1115個布口罩,另外再額外準備一箱200個兒童用布口罩。劉寶足先將每一個口罩,加上慈濟蔬醒卡和靜思語,整齊地放入袋中,何銘森用透明膠帶仔細捆成10個一疊的小包,分批裝在送給不同單位的紙箱,箱子外層貼心地貼上用綠色愛心形狀卡片,標示每一個捐贈的單位名稱,這樣瑪麗蓮修女收到時,就無需重新整理,可以直接送到需要的地方。

志工劉寶足戴著口罩手套進行分裝,確保物資乾淨無污染。攝影/ 何銘森
何銘森夫妻兩共同為修女和需要的人付出。攝影/ 劉寶足
勸人茹素的慈濟蔬醒卡。攝影/劉寶足

劉寶足整理這1,115個口罩時,還因對棉絮過敏不住地咳嗽,但她還是全程戴著口罩,忍著不舒適,努力把口罩包裝完成,為的是盡早讓透過瑪麗蓮修女收到慈濟藍色布口罩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慈濟人的用心關懷,和為大愛蔬醒的懇切呼籲。

在劉寶足細心的折疊、放入了一份又一份慈濟人的誠摯祝福中,故事在溫暖用心中,進一步的延續。

慈悲是我們共同的信仰

5月27日,謝明玲、劉寶足、朱曼芽和攝影同仁劉翰卿一行四人,來到瑪麗蓮修女在灣區住處的停車場,致贈這1,115個慈濟藍色布口罩和200個兒童用布口罩。

「如果佛陀和耶穌生活在同一個世紀,他們一定是好朋友。」瑪麗蓮修女在住處收到慈濟志工親自送來的幾大箱慈濟藍色布口罩時,又重覆了一次她在之前在回信中所說的話。

「當你能深入了解每一個正信宗教時,你就會發現,它們都有著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慈悲」,無論是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或我所屬的天主教,都有這樣的精神信仰。」瑪麗蓮修女收到慈濟志工的口罩持續關懷時感謝地說:

慈濟佛教基金會是一個全球性(各項志業)的機構,我們(「慈悲無疆界」)是比較小型的組織,著重在婦女和女童援助,我非常高興能認識慈濟,開始這樣的連結。

瑪麗蓮修女所說的話總是帶著一份謙虛和實在,令人感受不到一絲高昂的姿態,即使她所帶領的「慈悲無疆界」組織在美國已經得到許多慈善人道奬項的肯定。

瑪麗蓮修女所住的這一棟二層樓的建築,主要用途是作為剛離開少年觀護所,重返社會過渡期間的少女中途之家。瑪麗蓮修女大方地邀請慈濟志工從停車場來到她的房間,作進一步深談。

瑪麗蓮修女的房間很小,打理得非常簡單而整齊,牆上掛著1966年瑪麗蓮修女加入「天主教慈悲修女會」宣誓成為修女終身奉獻服務的誓言,小書桌上放了工作電腦後,已沒有空間再放任何她每天處理「慈悲無疆界」工作事務的資料。瑪麗蓮修女將「慈悲無疆界」在海地和非洲各國特別是南蘇丹的足跡介紹資料,整齊地擺放在鋪著乾淨暖黃色床單的單人床上,一一為慈濟志工介紹他們為當地婦女和兒童所做的事。

床鋪的枕頭上,靜靜地躺著一個歷經年代歲月而顯有溫潤色澤的木頭十字架。 攝影/劉翰卿

在2017年,瑪麗蓮修女獲得歐帕斯獎(Opus Prize)表揚「慈悲無疆界」在海地和非洲南蘇丹為婦女和女童提供教育和獎學金,幫助當地女性認同自我的服務表現。瑪麗蓮修女在得獎感言影片中說:

衡量成功的方法很多,計算有多少人或團體得到我們的幫助,當然是其中ㄧ種方法;但我個人覺得成功的時刻,是我看到從深山裡來到鎮上上課的八十多歲老奶奶,學會寫字,眼睛散發出光芒的那一瞬間;老奶奶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受教育,她最開心的事,是在離開人世前,終於能親自寫下自己的名字。

摘錄自瑪麗蓮修女歐帕斯獎得獎感言

Play Video

「慈悲無疆界」在海地為婦女和女童提供教育和獎學金,幫助當地女性認同自我。照片提供/劉翰卿
影片/OpusPrize Youtube

瑪麗蓮修女在海地多年的付出,讓她了解在當地推及教育和建立學校是一份不容易的工作。劉翰卿和瑪麗蓮修女分享她曾到海地採訪記錄的經驗,慈濟基金會在2010年海地發生7.0規模強震後,多次前往賑災援助,一直持續至今。此外慈濟基金會在2012年1月21日動工,協助援建天主教聖恩修女會位於海地首都太子港的瑪莉安學校(College Marie-Anne)所屬中學、小學,以及主耶穌祕書學校(Christ The King Secretarial School)等三所學校,2013年5月完工啟用,嘉惠總計1800名學生,瑪麗蓮修女聽到慈濟這樣的教育援助行動,眼睛散發出感動的光芒。

瑪麗蓮修女讚嘆慈濟基金會的行動力和執行力,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為海地當地天主教學校建造出施工品質完善的校舍,瑪麗蓮修女也在海地山區進行女子學校建立計畫,目前暫時停止,她希望如能重返海地,未來能有和慈濟在海地一起合作學校教育的機會。瑪麗蓮修女也提到「慈悲無疆界」在南蘇丹為女童提供教育機會,在幾無基礎建設,女性毫無社會地位的南蘇丹,條件比海地更要惡劣十倍以上,雖然慈濟足跡目前尚未進入南蘇丹,但瑪麗蓮修女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和慈濟在此地一起發掘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在環境條件惡劣的南蘇丹推動女性教育,充滿了危險與挫折,曾經有好幾次,其他幾位修女和工作人員開車在路上遇到打劫,車子和身上財物甚至連衣物都被洗劫一空,劫匪留下無衣蔽體的眾人在荒涼的野外,苦等不知何時會能有人經過的救援,但即使有如此恐怖驚嚇的經驗,這幾位有著無比勇氣的修女還是再度回到南蘇丹服務。有些來上課的年輕女孩,之後被家人帶回去結婚生子,瑪麗蓮修女也不覺氣餒而想放棄,她反而往正面的方向去想:「教育的種子已經在這些女孩的心中播下,她們會讓身邊的人知道女性受教育的重要,也會讓她的下一代上學,讓更多人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瑪麗蓮修女到南蘇丹關懷女性難民。照片提供/瑪麗蓮修女

因此,可以了解在瑪麗蓮修女的電郵中,為什麼在內文最後總是附上這句話:「當女性學習時,女性就變得重要。 然後,一切就隨之改變了。(When women learn, women matter. Then everything changes.)」

故事隨著付出的喜悅一直持續

在現今西方富裕社會,特別是所得相對較高的舊金山灣區,要做岀「獨身,貧窮和服從」的終身承諾其實相對困難,因此修女會的修女姐妹數目成長不易。瑪麗蓮修女5月份在給劉寶足的回信中提到:「我們修女姐妹們的平均年齡很高,我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是,我們因服務付出而得到的喜悅會一直持續,我們相信,這份喜悅將使我們所有人的生命永存。 在某些方面,我們和慈濟是非常相同的。」

有了您的慷慨援助,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慈濟志工謝明玲(左)和劉寶足(中)送結緣品給瑪麗蓮修女(右)並解釋「平安」的意義。攝影/劉翰卿
給瑪麗蓮修女的結緣品包括靜思語小卡片寫著「用無限的愛來造福有情世界(With infinite love, create blessings for all sentient beings)。」攝影/劉翰卿

慈悲是一份超越疆界的大愛,帶領著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本著人道關懷的精神,突破國界的藩籬,跨越性別的界線,走出年齡的限制,融合宗教之間的同與不同。

因為慈悲,而有大愛。所以,71歲的瑪麗蓮修女繼續帶領著「慈悲無疆界」,為未來的服務計畫,繼續更多的行動;慈濟志工的付出關懷,也長期持續的努力,不曾間斷。

藉由一封電郵而開展的溫馨慈濟布口罩故事,不會有所謂的結束,它會因慈悲一直存在,未來在每個需要幫助的地方,有更多不斷發生的大愛故事。

新冠肺炎病例在美國仍持續增長中,這場警世災疫距離平息,還有一大段艱困的路要走!慈濟的關懷行動需要更多能量,您的參與和轉發將讓社區的愛心倍增,加速加倍撫平美國疫情線!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