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循環 哈維短期救助圓滿

德州分會  |  2018年12月18日
志工膚慰越裔災民麗安:「我們都是妳的家人,都是佛陀家裡的一份子,我們會一直陪伴著妳。」

作者/黃芳文、羅文江

志工膚慰越裔災民麗安(左):「我們都是妳的家人,都是佛陀家裡的一份子,我們會一直陪伴著妳。」
攝影/羅文江

11月中旬,美國德州天氣仍然燠熱 ,哈維颶風(Hurricane Harvey)短期救助的最後1次發放,在秋老虎發威下的洛克港(Rockport)展開了。發放時間是在11月18日,這次發放對象是針對前幾次無法前來領取的受災戶。

洛克港位於德州的墨西哥灣岸,離休士頓有3個小時的車程,從奧斯汀開車要3個半小時。發放當天,德州分會及奧斯汀聯絡處的志工們,必須5點半左右就要在會所集合完畢,搭乘巴士前往。因此發放的前一天(11/17)下午,德州分會執行長黃濟恩以及志工羅振雄、梁益之、袁長盛,分別開了兩輛貨車,載了1000條毛毯和前置作業所需的物資,先行到達富爾頓(Fulton)做準備。

Play Video

當災民們聽到環保毛毯的材料來源,以及慈濟50多年來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莫不感到訝異與感動,紛紛拿出身上僅有的鈔票和硬幣,投入桌上的竹筒內,還請回竹筒,迫不及待地想貢獻一己之力來幫助其他人,讓愛的種子發芽再循環。義消喬納森·比德(Jonathan Peters)在洛克港的第1場發放,接受物資時也請了1個竹筒回家。當他聽說慈濟又回來發放,特地把積滿的竹筒拿來,而且又再請1個回家,讓這分愛心與善念延續不斷。

洛克港和富爾頓是兩個比鄰的小市鎮,曾是有著優美海景的觀光勝地,每戶傍海房子都有自己獨立的甲板,方便小船停靠,甚至就以漁船為家。越裔婦麗安就是來自這樣的家庭,颶風來時被強制撤離,等到颶風過後再回來,船也沉了,無法做生意,只能靠先生在美甲店打工的收入,勉強過日。麗安想起這3個月的苦楚不禁悲從中來,志工輕輕拍著她的肩、握著她的手,細細地跟她說:「我們都是妳的家人,會一直陪伴著妳。」

我們會陪伴您們

災民劉莉(化名)一見到志工,便開始倾吐風災後的心情與處境。她在洛克港經營旅館業15年,哈維颶風讓她的心血付諸東流,連家也沒了,只好住在流動屋。目前就領取政府的食物糧票及先生的退休金維生,但劉莉一想到14歲女兒及未來的日子,就難過不已!志工不捨地給予鼓勵、膚慰與擁抱,祝福她能儘快重整家園。

志工在發放現場特地準備了靜思人文書籍與災民結緣,希望透過證嚴法師的智慧法語,膚慰及安定災民的心靈;有一位災民特別向志工表示,災難來時,所有的藏書都泡在水裡,他非常喜歡閱讀,所以志工特地讓他選擇2本帶回家。

首次參與災區發放的志工陳曦,很感動能親自將物資交到災民手中,並深刻感受災民的苦,尤其當她看到一位90歲的獨居老人,還要獨自面對這樣的災難,就忍不住傷心地落淚。陳曦體會到真正的「勿以善小而不為」的真實義,要盡棉薄之力,為災民付出一分心力。

來自奧斯汀的志工霍爾登·鄧肯 (Holden Duncan),是9年級生,已參與了5次哈維颶風賑災發放,他表示從參與中提醒自己要常懷感恩心,看到災民因為受到慰而展開笑容,就是他最大的喜悅與收穫。

指揮官傑瑞感恩慈濟人再度回來幫助鄉親,給予最真誠與確切的救助,像是有位住在岸邊車子裡的災民,在風災當天,車子被吹倒的樹壓毀,而前來求助;雖然他身上沒有文件可以證明受災地址,但慈濟人仍伸出援手,足以證明慈濟人對災民的不捨與關愛。

哈維風災雖已遠離近3個月,但一些毀損嚴重的地區,仍依舊一片狼籍。在警官艾扎克· 萊亞爾(Isaac Leal)的帶領下,志工們得以親眼見證寇裴諾灣(Copano Bay)一帶的現狀。

街道上除了少數正在努力清掃家園的民眾外,瀰漫著空曠寂寥的氣息,國家守衛隊在已檢視過的家家戶戶,漆上毀損的記號。破損房屋旁,可以看見搭起的帳篷,是打算長期奮戰的受災民眾的暫時住所。雖然市政府已經用心地清除垃圾,但街道上依舊有許多被水浸泡過的建材及傢俱。艾扎克指著那一堆堆的小山,傷感地說:

這些不是垃圾,而是居民的人生啊!

洛克港市長查理·偉克斯(Charles Wax)表示,基本的水電公共設施都已修復,也有約30%的商家重新營業;除了1間小學外,其他學校都在有限開放的情形下恢復上課。景況一天比一天更好,但要回到以往榮景,需要為期3到4年的馬拉松,市府有信心和居民一起努力完成。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