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劉本琦、錢美臻/休士頓報導
「溫泉村」執行董事瓦萊麗·貝克漢姆(右1)12月16日頒發「年度人道主義精神獎」給慈濟志工。攝影/蕭麗娟
自2014年起,慈濟人每月都會前往位於德州休士頓市的「溫泉村家暴婦女安置中心」(Wellsprings Village),提供受其庇護的婦女物資和心靈上的援助;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來襲,慈濟志工依舊定期前往該院,並捐贈市面上緊缺的個人防疫用品。12月16日當志工帶著聖誕禮物再度到該院探訪時,該院頒贈了「年度人道主義精神獎」給慈濟志工,感恩慈濟人在疫情期間持續支援該院的情誼。
進入溫泉村的緣由


2013年原本由慈濟志工關懷的台籍婦女「小玉」(化名),被轉到「溫泉村家暴婦女安置中心」暫居,為保護該院受庇護的婦女,「溫泉村」設立了嚴格的訪視規定,一開始院方並不接納非家屬的慈濟人探訪小玉。但由於當時溫泉村住客都是美國婦女,不會說英語的小玉非常需要同胞的關懷,因此院方在小玉極力爭取下,通知了志工可前往探視小玉。
志工梁明嬋回憶,第一次探訪是訂在2013年的12月2日,由女性志工組成的關懷小組抵達該院後,需先打電話通知工作人員,院方批准後才開門讓訪客進入。該院經理阿蘭達·斯科特(Alanda Scott)親切地接待慈濟人到來,她並帶領著志工參訪院內環境,同時說明該院的運作情況。
志工們在參訪過程中,看到院內有八棟平房供受庇護的婦女們居住,住宿休息區域寬敞舒適,區內環境和空氣都很好。阿蘭達指出,居住在該院的姊妹們多是曾遭受家暴或無家可歸的婦女,她們多是透過地區敎會介紹而來,小玉也是由教會協助轉介入住該院。該院非常注重衛生清潔,每位姊妹除負責清潔個人和公共環境,還要輪流煮飯給大家吃。
撫平姊妹們的傷痛


當天志工送了一本英文《靜思語》給該院經理阿蘭達。
就是一本《靜思語》,成了慈濟進入溫泉村長期關懷的敲門磚。
慈濟志工 梁明嬋
當時阿蘭達翻開一看,馬上告訴志工她覺得裡面的句子都很好,志工便試著詢問是否能定期到該院,陪姊妹們讀《靜思語》和唱歌,用愛來關懷這些需要溫暖的婦女,阿蘭達立刻答應表示會徵詢院方同意;阿蘭達很快在12月19日通知慈濟德州分會,該院批准慈濟人定期關懷該院婦女的項目。
志工在規劃妥善後,自2014年1月15日首次到溫泉村舉辦《靜思語》關懷活動,自此每月第三個星期三,志工都會與該院婦女互動一小時,用證嚴法師的智慧法語帶起正念,細細琢磨《靜思語》,回歸清淨心,幫助她們放下殘破的過去,追求美好人生。
每次都有多至六、七位,少則一、兩位姊妹來參與慈濟的活動,志工們絲毫不受人數多寡影響,持續以真誠的心和院內姊妹們互動,漸漸地固定去探訪的慈濟志工成了全院職工和婦女們的老朋友。
有些婦女會特地挑選喜歡的《靜思語》在活動中分享,或者會分享自己過去的經驗,談到不堪回首的往事與逆境,甚至會與志工們一起擁抱落淚。
啟發愛的能量


在活動中,志工會帶動唱慈濟英文歌《人間有愛》,幾乎每次唱都有婦女會感動到流淚,每當有新的姊妹加入時,志工便會再次介紹慈濟和竹筒歲月的精神。確實竹筒歲月啟發了她們的愛心善念,雖來這些姊妹或許沒有工作,有些人是走路或搭巴士去打零工,但當她們聽完慈濟起源於五毛錢濟貧的歷程後,許多姊妹掏出零錢投入竹筒或認領竹筒,一起加入點滴匯聚愛的行列。
慈濟人除了每月去關懷該院的婦女們,也會順道捐贈生活用品給溫泉村,緩解該院的物資需求開支。2020年疫情來襲,慈濟人對院方的協助變得格外重要,因經濟衰退該院財務吃緊,不但員工全部縮減工時,能提供給該院婦女的生活物資和防疫用品也相當有限。
得知該院急缺個人防疫用品,德州分會志工自2020年四月起,每隔一個月或二個月為該院送去外科口罩、布口罩、消毒酒精、毛毯等物資,讓院方和居住其中的婦女們能安心應對疫情。

頒發年度人道主義精神獎
2020年12月16日,志工帶著40份聖誕禮物,再度到「溫泉村」探訪關懷;每一袋的聖誕禮物,裝著一本四種語言的《靜思語》、一盒(60只)外科口罩、六包香積飯、三包香積麵。志工原本是為了帶給該院姊妹歡樂而去,沒想到院方卻為慈濟人準備了一個大驚喜。
「溫泉村」執行董事瓦萊麗·貝克漢姆(Valerie Beckham,Executive Director)笑瞇瞇地告訴志工,因慈濟人在疫情期間提供該院很多幫助,其董事會通過頒發該院一年一度的人道主義精神獎給慈濟。瓦萊麗並一字一句的朗讀印在獎狀上,慈濟獲得該獎項的因素,並把院方提前製作的水晶獎牌頒發給志工。



志工歡喜領受這個充滿紀念意義的獎牌,這面獎牌承載了慈濟人六年來付出所獲得的肯定,也象徵著志工與社區攜手,共同抵禦世紀疫情的里程碑,更是慈濟人真誠澆灌慈悲濟世種子所結出的善果。
慈濟美國「有愛無懼・慈悲相繫」災疫中長期紓困計畫,與您攜手幫助無數家庭度過這段艱困苦澀的黑暗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