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耕耘十二載 王季新教學感悟

華府分會  |  2022年12月31日
leading students make Chinese dessert

作者/王季新

學生們在郭碧玉老師的帶領下一起製作龍鬚糖,收穫美味的同時培養新技能。攝影/蔡蕙菁

回顧1994年4月,全美地區第一所慈濟人文學校於加州洛杉磯成立, 至今已拓展至全美25所,其中之一的華府慈濟人文學校(Tzu Chi Academy, Washington DC),是2001年在大華府地區的馬里蘭州正式成立,其前身係於1999年開始運作的慈濟人文班。

慈濟人文的前世今生

學校初期是租用一所蒙郡公立學校(Montgomery County Public Schools)在洛克維爾(Rockville)的教室,之後轉移至惠特曼高中(Walt Whitman High School)迄今。今年暑假學校完成改建的工程,全校師親生開心的回到期待已久、煥然一新的校區。

2022年初,疫情緩和後校方決定恢復實體授課,大家全力以赴,維持校務穩定運作。九月初新學期的開始,校務和教務兩方面都進行了人事調整。副校長年輕化,十年教務和幾位資深教師暫時把生活重心回歸家庭,或陪伴年邁長者、或問候海外家人、或關注子女學業,更重要的是「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退出教學第一線的師長隨時接受召喚、提供協助,幫助校方充實代課教師的陣容,傳承重點課程教學心得。時長在週末下午看到她們出現在餐廳裡或教室的走廊上,退而未休,這正是慈濟人樂於「陪伴」最典型的精神實踐。

與慈濟結緣

2010年暑假,筆者接受張琇珍校長的邀約,加入教學行列。張校長是校創校的元老之一,斯時內人在創校初期做了五年半的教務助理,自己的孩子們也曾是張校長的學生,感覺更加親切。

兩年後張校長卸職轉去某高中教中文直到2021年退休,正巧那幾年筆者都被圖書館派回臺北習藝,先拜在台灣圖書館楊師父門下學習紙質文物的修護,原本自己就是修理流通書籍的專業,所以專攻中文古籍的修復,在師父的限期內完成書磚的修復後結業。

結業後再經師父的引薦去了林業試驗所,拜在徐老師門下專練裱褙的托紙手藝,也學習製作糨糊和手工抄紙的基本功。徐老師的師兄是製作仿古紙專家,代表作之一就是佛教用來抄寫經書的「羊腦箋」。

筆者基於從前的學藝經驗,聯合慈濟教務郭碧玉老師,提出很多將人文課的趣味化的想法並成功引入教學之中,包括手工造紙製作結緣卡、藍染三角巾、趣味繩結、皮影戲、養樂多布偶戲、新年零食點心試吃、臺灣風土小吃製作……那幾年人文課種種活動,精彩不斷,新意連連。

Tzu Chi Academy teachers and student organising second hand clothes
學生們在老師們的鼓勵下,一起整理舊衣,募捐給有需要的人。攝影/蔡蕙菁
Tzu Chi Academy students graduation ceremony group photo
在畢業典禮上,很多孩子在學校裡的時間超過13年甚至更久,與老師們依依不捨,淚灑現場。攝影/蔡蕙菁

教學往事

靜思語有云:「誠與信!人性之美,莫過於誠。誠,為一切善法之源。人性之貴,莫過於信。信,乃人生立世之本。」學校以「慈、悲、喜、捨」、「誠、正、信、實」的慈濟精神,教導孩子們認識中華文化,培育健康的人格特質、啟發良知及發揮良能。

在筆者加入慈濟海外僑教的初期,很難適應總會推動的一些人文或環保課題,例如「吃素救地球」的口號,筆者曾向張校長提出建議:「素食是偏食,是個人的事,但蔬食才是營養均衡的飲食概念!」張校長都能從善如流的一一調整,此後學校推行健康吃活動的主題逐年改進,如蔬國護照等環保教育活動。

九月份忙開學和新學生陸續報到,十月份健康吃、十一月的舊衣募捐,有了全體師親生和慈青、志工們的參與,都能圓滿完成任務。接下去十二月份的認字比賽,相信孩子們能接續歷年來的傳統,挑戰自我。

慈濟教育志業的目標,是透過「言教丶身教丶境教」,從而啟發學生的「良知丶良能和愛心」,成果顯著,收穫頗豐。某年學校參加校際比賽,兩度遇到裁判不公平的對待,令筆者心生怒火,沒想到學生返校後,在私下反過來安慰筆者:「老師是你自己說的,學中文是自我挑戰,是自己受益,不需要和別人去比較,我申請大學又不靠這個成績,你也不應該生氣!」

真心盼望學生透過學習中文的同時,也學到做人處事的道理,成為懂得感恩、互相尊重、並具有愛心的孩子。筆者只能期盼後輩體會到「為善最樂」,大家把這股愛與善的力量帶回家庭,就心願足矣。

歡迎各地想要學習中文及人文的家庭加入慈濟人文學校。​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