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吳美樺、吳怡萱
芭芭拉.喬丹小學小朋友們歡喜的拿著嶄新的制服。攝影/吳怡萱
過去十二年,達拉斯分會已發放超過75,000件制服給公立學校低收入家庭學童。2016年12月,志工來到已合作過的史塔克斯小學和芭芭拉喬丹小學,共發放916件學生制服。
12月6日,達拉斯分會志工來到史塔克斯小學(J.P. Starks Elementary School)進行2016年首場小學制服發放。同時,也帶了一百個竹筒和師生結緣,希望他們能讓竹筒歲月的精神在美國生根,延續下去。
一大早,校長霍華德(Evelyn Howard)和工作人員就已在門口迎接,配合發放流程。慈濟志工們先向校方取得需要幫助的學生名單,確認每位學生的衣服尺寸後,細心打包制服。每件衣服都貼上標籤,註明班級、姓名和衣服尺寸。接著,打包好的制服需附上學生名單,發放時好一眼就知道是哪個班級。最後,志工用打包機捆好,裝箱分類,而這一疊疊的制服都是慈濟人的愛心。
霍華德向在場所有學生介紹,慈濟是國際人道救援組織,「有誰可以告訴我『人道』的意思嗎?」學生回答:「付出並與他人分享愛。」霍華德校長讚許說:「是的,這就是慈濟基金會。」
送上制服的當下,真的很感動有這麼多人關心著這些孩子。慈濟也給我機會,用祝福感恩的心將制服送給我班上的學生。
芭芭拉喬丹小學老師 史蒂芬妮·索薩


達拉斯分會執行長凌濟成感恩霍華德校長給慈濟機會,讓志工連續兩年來史塔克斯小學發放制服。「今天我們帶來的是全球慈濟志工和會員滿滿的愛,而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付出愛心,當然你們也可以!」
慈濟人90度鞠躬,恭敬地把志工交到學生手上,並送上溫暖的擁抱。此外,志工額外準備14件制服,讓學生在校弄髒衣服時,可馬上替換。霍華德校長含著眼淚代為接受,感恩慈濟人的貼心,並期許未來有更多合作,盡快推動靜思語教學。
芭芭拉喬丹小學發放
12月7日達拉斯分會志工來到芭芭拉喬丹小學 (Barbara Jordan Elementary School)進行第二場制服發放。從校外遠遠就見到戶外看版寫著:「歡迎慈濟基金會」。校長露西·霍普金斯(Lucy Hopkins)和小學社區公關(Community Liaison)特雷西·卡特(Tracy Carter)在門口迎接慈濟志工,幫忙搬運制服。校方工作人員則扛了一桶裝滿硬幣的竹筒,顯示學校師生認真實踐竹筒歲月的精神,持續愛和善的循環。
霍普金斯校長向在場師生表示,慈濟起源的故事令人感動,從證嚴法師與30位家庭主婦開始,發展到現在遍佈全球。她呼籲大家把新的竹筒帶回去後,繼續存入愛心。「我們不要只接受幫助,我們還要手心向下幫助更多人。」

攝影/吳怡萱

達拉斯學區督導道格拉斯(Nakia Douglas)原為歐巴馬中學(Barack Obama Male Leadership Academy)校長,這天,也來芭芭拉喬丹小學的發放會,說明慈濟與他所結特殊的緣份。他說,早在十三年前擔任小學校長時,慈濟就到他的學校發放制服。四年前,他和凌濟成執行長來到台灣花蓮的慈濟精舍,讓他與同行的幾位歐巴馬中學學生上了堂震撼教育,了解物資來得多麼不易。他期盼學生慢慢理解「多得者,必須要多付出」,從對師長乃至為社區,都要感恩與回饋。凌濟成看到滿滿的竹筒與數不完的零錢,非常感動,他哽咽說:「對我來說,它們比大筆捐款更珍貴。」
達拉斯分會執行長凌濟成哽咽說:「對我來說,它們比大筆捐款更珍貴。」

攝影/吳鵬飛

由於學生人數多,共分三場發放。前二場由慈濟志工負責發放,第3場則由道格拉斯督導帶領老師,與學生互相90度鞠躬,並用感恩與祝福的心送上制服和溫暖擁抱,感受慈濟的人文。史蒂芬妮·索薩(Stephanie Sosa)老師說,今年有機會親身體驗慈濟人文,以90度鞠躬,恭敬用雙手將制服送給學生,再給予溫暖的擁抱。她說,「送上制服的當下,真的很感動有這麼多人關心著這些孩子。慈濟也給我機會,用祝福感恩的心將制服送給我班上的學生。」
除了接受制服,芭芭拉喬丹小學全校師生共捐出288元,這對學生而言,其實是筆大數字,相當不容易。普希拉·風薩卡(Priscilla Fonseca)老師說,學校有98%的學生為低收入戶,接受學區補助的免費午餐或是午餐費用減免,這些學生每天都面臨許多挑戰,許多來自單親家庭、由祖父母養育,或在寄養家庭長大。因此,慈濟送上的不只是一件制服,而是一個充滿愛的禮物,讓學生了解這世界上有很多好人,自我勉勵為社會其他需要的人帶來笑容。
慈濟送上的不只是一件制服,而是一個充滿愛的禮物,讓學生了解這世界上有很多好人,自我勉勵為社會其他需要的人帶來笑容。

攝影/吳鵬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