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洛杉磯報導
學生們上品格教育課。攝影/海克特
由於許多美國公立學校的課程側重於學業成績,缺乏人品典範的培養,慈濟志工便開始向願意接受人品教育的學校提供「品格教育」課程。
2006年,慈濟的品格教育,在美國的中小學播下種子;07年,慈濟特有的品格教育,成為加州聖伯納汀諾市「萊陀溪小學」的正式課程,不久之後便在南加州的「艾克斯傳小學」、「 派拉蒙小學」,有了成熟的課程體系。
在與學校和老師們經歷十多年的合作經驗後,品格教育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歡迎。
品格教育已成重點
今日將透過「派拉蒙小學」的品格教育課,瞭解孩子們在品格教育課堂上的收穫,和老師們對品格教育的看法。


教聯會品格教育老師蔡宛真指出,品格教育是學校重點課程之一,透過品格課程,將幫助學生建立優良的品格特質。
派拉蒙小學老師克勞迪亞解說課程教學方式,是慈濟的老師會在每個月,重點教導一個品格教育主題。慈濟老師每兩週會到校教學一次,並為學生安排不同的活動,用不同的書籍,來幫助解說每月的主題。
品格教育其中一項最切身的,是教導學生知足,還有勇氣對學生也是很困難,因為孩子們總是不太敢去嘗試新的事物。
派拉蒙小學老師 克勞迪亞
樂於嘗試新課程
派拉蒙小學學生阿波莉娜提到,今天我們學習勇氣這個主題,和如何提起勇氣。她將不再害怕,可以不怕黑,也不怕去嘗試新的事物。
派拉蒙小學學生阿洛哈解說課程內容指出,今天我們要學習嘗試新事物,這個課裡將嘗試一些從海裡來的東西,那就是海苔。

如果我們不嘗試新食物,那我們就不會想吃它,嘗試新事物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不試試看,你就不會知道你是否會喜歡它。
派拉蒙小學學生 阿洛哈
派拉蒙小學學生薩曼塔說:「我覺得有勇氣是好的,因為無論做任何事都需要勇氣。」

令人想念的課
老師克勞迪亞提到,她很期待看到,慈濟所訪問的家長和學生,他們在家裡是如何實行(品格教育),這是我好奇的。
學生薩曼塔說:「我愛他們(慈濟志工),他們就像是我的家人。」
學生阿波利娜回應:「我會想念這堂課。」
慈濟的品格教育課程日趨完善,現在已經可以針對不同年級學生提供適合的課程,培養孩子們的美德,並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言行對他人的影響。
除了常規課程,還有量身定做豐富的課餘活動,讓知識和道理更加平易近人。

行為態度的變化
老師克勞迪亞認為,她看到學生的改變,就是這些過去屬於品格的詞彙,已經真正和孩子們融合在一起。
慈濟品格教育老師蔡宛真指出,這段日子以來,已經看到學生的行為和態度,甚至心態都有了變化。
學生薩曼塔表示,過去她從不認為可以完成一個章節的故事書閱讀,但是當她閱讀了《壞凱蒂》後,她很驚訝自己學到了很多,如之前不認識的單詞。閱讀確實對她很有幫助,所以她為什麼不多多閱讀,然後拿到更好的成績呢?就算考不好也沒事,她會再接再勵的。
老師克勞迪亞提到,學生們都很喜歡課堂上的話題。他們會各抒己見,分享關於尊重和聆聽,大家都非常興奮。
正向積極的生活態度
品格教育課程教學中,也會為學生們準備了一個獎品輪盤,還有慈濟插花課,教孩子們如何利用日常的可回收物品,就像牛奶罐,或者可回收水瓶,來做成花瓶。


他們觀察的越多,他們就能學到更多,我覺得這對未來更好,不僅僅是為了他們自己,也為了這個社會。
慈濟志工 林葆慈
自從品格教育在學校推廣後,校方表示,學生的行為普遍有所改善,破壞紀律受到處分的學生人數也降低。
當學生們發現自己的變化,感受到自我價值提升後,這些正向思考積極生活的態度和特質將成為習慣,陪伴他們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