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情陪伴 樂智學堂上學去!

北加州分會  |  2019年6月27日
TzuchiUSA_class_for_elders_daai6min
Play Video

北加州報導

 樂智學堂其中的畫畫課,長者專注在每一個筆觸。攝影/劉翰卿 

長者拿著毛筆揮灑,梅花扶柳耀然紙上,或是跟著老師說英文,雖然不流利,但一句一句的講出生活用語「I have a fever (我發高燒)」、「sore throat (喉嚨痛)」,有時則一人一台平板電腦,學習如何上網查詢資料、拍出好照片……這裡是慈濟美國北加州分會的樂智學堂長青中心,和一般老人中心不同,這裡安排許多課程,讓長者不是只來聊天發呆打發時間,而是積極學習新事物。

人所有的器官都會老化,只有一個器官,腦細胞,會因為訓練、學習新東西而不老化。

少子化、老齡化,不是只有亞洲社會才面臨的問題。根據2018年美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若依照現有趨勢,2035年,美國的老齡人口將首度超越孩童人口數。這也讓政府組織開始擬定對策,以避免老齡社會所帶來的衝擊。

長久關懷老人照顧議題的慈濟,在醫療方面認為預防更勝於治療,而方法就是,讓年長者在身心靈上,都保持年輕活力;慈濟北加州分會設立「樂智學堂」,特別針對講中文的長者,設計一系列課程,預防失智及衰老。

樂在學習,讓長者能每天都有快樂的笑容。攝影/劉翰卿

慈濟志工郭育伃說,只要能延緩失智,對整個家庭來說,都是一個很大很大的福音。因此這個學堂設計課程,讓長輩能跳脫一輩子幾乎一成不變的生活,涉獵很多他們從未接觸過的領域。

拿著一根竹管放在掌心,用兩手來回搓動,但要讓竹管保持在中間的位置。看起來簡單,對長者來說,動手的同時也要專注,需要一些挑戰。

不要因為他們是老年人,沒有辦法走動,就去同情他或可憐他,而是要找出他能做的事。

「因為我沒有抱持著同情或可憐他的心,所以我可以看到他能做的事。他在現在這個狀況可以做什麼,我希望我們可以找到這些事情,讓他能夠完成。」屈憶慈強調,一旦長者能做到,他的心性就活起來,對自己的信心也會增強。

詠春拳老師屈憶慈教長者做手部運動。攝影/劉翰卿
搓細管刺激長者末梢神經也訓練注意力。攝影/劉翰卿

不只對腦,還針對預防長者最先衰老的末梢神經做運動,體能和靜態課程編排穿插,鍛鍊身心。

許多長者對自己的歲數都不記得了,但他們都還記得要到「樂智學堂」,一來家中活動比較少,二來大家一起學習新事物,熱鬧中汲取更多動力,可以很快樂的學習,又兼具獲得新知。

我就像小學生一樣來上學,很高興!

要活就要動,是學員相互鼓勵打氣的至理名言。

八十多歲有阿茲海默症的汪玉美,直言自己「玩」得很開心,志工和學員都是她的好朋友。汪玉美說話時炯炯有神中氣十足,讓她的女兒願意陪著母親風雨無阻地來「上學」,和老師同學們互動,只為了看見母親臉上綻放大大的笑容。

小時候媽媽帶女兒上學,長大女兒帶媽媽上學。(圖右為汪玉美,左為裘怡元)攝影/劉翰卿

「對我來講是一個喘息的機會,因為家人需要 24 小時的照顧,如果沒有人替手的話,很辛苦。」汪玉美的女兒裘怡元牽著母親的手,帶著母親踩著慢慢的步伐移動。

裘怡元解釋:「尤其像我媽媽是阿茲海默症患者,肢體反應就是比較慢,兩個鐘頭一節課,就專注在一個主題上,對她來說比較輕鬆也比較能接受,因為她有時間去搞清楚在做什麼,她就可以做一些東西,真正參與。」

為人子女,裘怡元紅著眼眶感謝樂智學堂的存在,雖然很累,但她希望自己不要留下任何遺憾。

最長情的告白,是陪伴。

2016年樂智學堂成立,從每週兩次的課程,增加到三次。許多長者對這三個早上的活動,內心充滿期待。攝影/劉翰卿
來美國定居的長者,開始勤讀英文ABC。攝影/劉翰卿

在矽谷緊張的工作節奏,讓許多子女無暇陪伴父母,老人家除了語言不通,內心也十分空虛寂寞。志工、講師用心付出耐心陪伴,就是希望「樂智學堂」可以作為華裔長輩們的最佳依靠。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