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在這裡

北加州分會  |  2019年1月1日
TzuChiUSA_camp-fire-relief_wishing-tree-02

作者 張今寶(慮斌)

攝影/Hector Muñez

她一人安靜地坐在角落的桌前,細細地將白色繩線穿過綠色和紅色的祈福卡,人聲鼎沸的災難恢復中心慈濟服務站裡,等待的災民,忙碌的志工,沒有人聽得見蘇曉玲(Ling)心裡輕輕的嘆息。
因爲場地規定的限制,眾人合力才剛搭好的竹筒聖誕樹,全拆下裝箱了,掛著祈願卡的祈願樹,也搬到大堂的一角。「這些災民的聖誕節會在哪裡呢?」她把穿好掛繩的祈願卡整理起來,心裡想著。

從東岸紐約飛來北加州溪口市(Chico),參與坎普山火賑災行動的蘇曉玲,平時擔任慈濟美國媒體製作中心的藝術設計工作,因為協助各項大型活動的視覺設計、場地布置、與活動宣傳,和美國各處的慈濟志工多有熟識。此次來到坎普山火賑災現場,為的是參與在即將舉行的現值卡大發放,和災民祈福會。

到了奇科市的災難恢復中心,她見到了許多熟悉的臉孔,她叫得出志工名字的,一些北加州就地前往賑災的,一些從全美各地前來協援的,還有一些留在聖荷西附近各處作後勤支援的,大家從前線和後勤,為一個溫暖的發放祈福會努力準備。

到了奇科市的災難恢復中心,她也看到了許多陌生的臉孔,她叫不出志工名字的,從北加州、南加州、聖塔羅莎、沙加緬度、西雅圖、德州、美國東岸,慈濟在美國各地的好多城市啊,她聽到一個又一個都快記不住的地名,這些她不認識的志工,每一位都在大堂裡不同的位置上忙碌著,有一些人也抽空來幫忙,掛上布條,撐起祈願樹,將從德州達拉斯緊急運來的1008個竹筒,一個一個疊起,疊成一棵聖誕樹,每一個竹筒都是前一晚,北加州志工們,連夜在聖荷西會所加工,細心貼上慈濟圖案和聯絡網站的貼紙,竹筒裡投入了滿滿的愛和希望,要讓前來的災民,除了現值卡,還能帶回填滿未來無限希望的竹筒回家。

但是現在,聖誕樹拆下了,祈願樹搬走了,發放祈福會,在哪裡呢?蘇曉玲小心慢慢地將線穿過卡片,心裡其實是一份著急。

沒幾個鐘頭,傳來了好消息,借到了就在不遠的歐羅維爾(Oroville )市一處場地,可以容納足夠的志工與民眾,在周日同時舉行大發放和祈福會。

然後,一群熟悉和陌生的志工們,再一次,同心協力地,再次掛起「希望療癒(Hope Heals)」的布條,重建起充滿了愛與希望的竹筒聖誕樹,在歐羅維爾(Oroville )市,周六寒冷的深夜裡。

而且,祈願樹長大了。

每一位災民,都寫下了心中的所有不同的情緒,有哀傷,有感動,有堅強,有祈盼,有祝福,有希望⋯⋯

周五和周六兩日,發放現值卡的志工,最後將祈福卡交到災民的手中時,每一位災民,都寫下了心中的所有不同的情緒,有哀傷,有感動,有堅強,有祈盼,有祝福,有希望,這些幾百張的祈福卡,需要一棵比原來設想還要更大更高的祈願樹,才能承載起災民們對自己,對家人,對家園,對回不去的社區,對需要重建的天堂,那些鬱積在心裡,滿滿的,說的出,想不完的,所有的話。

所以,祈願樹長大了。

周日的發放祈福會場中,蘇曉玲安靜但開心地四處走著,看著在祈福會中虔誠祈禱的災民們,趴在母親懷裡沈睡的小嬰兒,有著可愛笑容的小女孩,蹦蹦跳跳的小男生,陪伴父母的年輕人,剛抹去臉上眼淚的婦人,戴著牛仔帽的爺爺,緩慢移動腳步的老奶奶,這些有著不同故事,同在坎普山火受災的人們,都在離去時,從聖誕樹拿下了一個竹筒,「真好,他們都把聖誕祝福帶在身上了。」蘇曉玲默默笑看著。

她走到祈願樹旁,看著大家一張又一張地掛上祈願卡。她問正在讀著一張張不同祝福的志工,「知道這張祈願卡寫些什麼嗎?」蘇曉玲拿起一張畫滿著隨意塗鴉的紅色卡片問。「這是一張不會寫字的小孩畫的,畫的是他心中滿滿的希望。」她帶著靈慧善解的微笑說。

蘇曉玲(Ling)走到祈願樹旁,看著大家一張又一張地掛上祈願卡。攝影/陳正道

是啊,這些坎普山火中,活著出來的小孩,未來很長,希望很多,就全部都畫下來,掛上祈願樹,願所有長長的夢想,都有長長的時間,可以一個一個去實踐。

大堂裡,所有的志工依舊忙碌著,有認識的,有陌生的,有大堂中看得到的,還有在大堂之外看不到,但也同時在付出的,蘇曉玲觀察著他們坐著,移動著,哭著,擁抱著。看到現值卡發放的志工桌上,祈願卡又空了,蘇曉玲從一旁隨即補上,一貫安靜的身影,腳步輕快了許多,她在心裡輕輕的對自己說:「聖誕節,在這裡了。(Christmas is here )」

所以,我們一起重建了竹筒聖誕樹、長大的祈願樹,把聖誕祝福帶給了失去家園的災民們。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