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善美志工/曾永忠、黃家卉、陳修文、黃友彬/加州報導
慈濟志工拜訪指揮中心及紅十字會避難所。 攝影/曾永忠
肆虐聖費南度谷的馬鞍嶺山火(Saddleridge Fire),已蔓延近8000英畝,截至12日晚已有33%地區的火場被控制住,火災現場附近的高速公路已經恢復通行。
但南加州空氣品質管理局表示,山火造成的濃煙導致空氣非常不健康。如果已經聞到空氣中的煙塵,盡量避免外出。雖然強制撤離命令已經全部取消,民眾可以回家,但有民眾因為擔心孩子的健康寧願在外過夜。

這場火災的起因目前仍然不明,不過洛杉磯消防局發言人彼德·桑得斯(Peter Sanders)指出,有民眾表示看到起火點附近的一條電線曾冒出火花。
然而,讓人感動的是,即使是生活面臨危險,居民仍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彼此幫忙。
家住波特牧場(Porter Ranch)的王先生一家, 11日凌晨2時被鄰居敲開了門。王先生說,好心的鄰居提醒他們,政府已經要求他們社區強制撤離。王先生夫婦和岳父趕忙收拾了換洗衣物,以及一些重要文件,帶著兩個兒子匆忙離開家。
王先生說,此次撤離了上萬人,附近有五個避難所,有一個已經額滿,有的看上去是公園,可能需要自己搭帳篷,他決定帶著全家去住旅館。但附近的旅館早已客滿。最後,他們終於在距離自家50哩開外的唐尼市(Downey)找到一家還不錯的旅館,一家人拖著疲憊的身軀,終於安頓了下來。
12日,王先生家的撤離警報已經解除,他們可以回家。但王先生說,已經回家的鄰居表示,社區裡的空氣煙塵很重,甚至很多人的家裡都有煙灰。為了兩個年幼孩子的健康,他決定繼續在外過一夜,星期天再回家。
得知山火嚴重,慈濟美國總會北嶺聯絡處志工及時動員,透過電話聯絡、親自登門拜訪、安頓被疏散的當地志工,北嶺的志工王慈倫及徐志隆帶領團隊整天關懷拜訪多戶志工家庭,約有5戶疏散到王慈倫的家安頓。
志工周富美的家最接近火災地點。在10月11日清晨從窗外看出去是一片火紅。她回憶起當晚的情況,半夜兩點多就聽到外面有警笛和警車的麥克風講話聲,但因為風聲很大聽不清楚,她了解情況後趕緊叫醒先生及小孩要撤離。她們一家在11日下午來到王慈倫家中。
周富美回想說:「從我們開始準備東西放到行李箱,直到把該拿的東西都拿了放在門口,大概花了一個小時,但是我也只是拿了我的衣物、護照等。通常緊急情況的時候,警消會要居民在30分鐘內就要離開家園,有此經驗得知,最好還是事先就把東西準備好,然後在撤離的30分鐘內,看看還需要準備帶什麼東西走。」
12日正值北嶺聯絡處每月的聚會,大家聚集於會所分享。正巧台北市政府消防局第二大隊隊長葉俊興及專門委員王靜婷來美考察,洛杉磯是他們行程的最後一站。
美國總會慈善志業發展室副主任邢敏分享急難與救災經驗,並一同去拜訪紅十字會庇護所(Sylmar Recreation Center)了解居民疏散情形,以及參訪火災現場的指揮中心(Incident Command Post),了解美國救災的指揮現場作業。


在庇護所裡,有位住在希望花園(Hope Gardens)的居民伊莉莎白(Elisabeth)。山火發生那天晚上,5號高速公路周圍出現火苗,希望花園的業主因擔憂火勢蔓延,開始通知住戶撤離。
伊莉莎白說:「這是我的第五次或第六次撤離了,幾乎每年都要疏散一次,甚至有一年兩次撤離,我申請了15處洛杉磯低收入住房,但至少要等一到兩年,在洛杉磯這裡的低收入房幾乎是找不到的。」

開瑞·阿斯德(Cary Van Ausdall)是美國紅十字會的公關新聞專員, 他說:「這收容所大概最多有150人,包括在停車場過夜的居民。昨晚大約有70人在室內,到早上大約還有30個人在這裡。 我們要確保每個人都能夠平安回家。 雖然有許多房屋並沒有被燒毀,但當人們開始返回時,我們才會得到房屋損毀方面的消息,有些公寓也必須進一步檢查後才能讓居民返家,因此我們還是會繼續開放收容所,直到我們確認每個人都可以安全回家為止。」
加州災情管理中心的克里斯·里德(Chris Reade)提到馬鞍嶺火災於週四晚上9點剛開始。因為聖塔安娜焚風的關係,火勢增長很快,目前大概燒掉7500英畝,19%已被控制。 他說:
山火發生時,居民如果被告知要撤離,就應該就趕快撤離。 因為我們的救難人員要能夠安全快速地進入地區滅火。 如果居民們正在撤離,同時我們正在進入災區,這樣我們就需停下來協助他們到安全的地方,擔心他們的安全,會擔誤滅火進度。 請去了解我們「準備起跑」(Ready Set Go)的系統,該系統提供防災概念,並可學習如何阻止火燒到房子。

幸運的是,王慈倫志工正在整修家,當作慈濟人的家,準備要開茶會進行志工招募,家中還有四間空房。正好,這四間房可以讓這場被突如其來的山火,強制撤離的三家慈濟家人暫住。
王慈倫形容說這場意外,讓家裡真是熱鬧有如三代同堂,整個房子充滿歡笑又有活力,把火災的陰影一掃而空,彷彿經歷一場實際操作的火災撤離演習。慈濟志工們也因為互相關懷,有了美好的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