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重啟貝克斯菲爾德義診 緩解居民病苦

美國總會  |  2022年5月24日
Play Video

採訪/駱淑麗、高銘哲/加州貝克斯菲爾德報導

慈濟美國總會醫療團隊5月15日重返中加州貝克斯菲爾德恢復社區義診。攝影/駱淑麗

因為疫情慈濟美國總會暫停舉辦中加州貝克斯菲爾德(Bakersfield)地區的居民義診,2022年5月15日患者們終於盼來義診重啟之日,醫生、志工和病人不必再透過電話看診,人人都懷著興奮與感恩的心,重回金山谷高中(Golden Valley High School)參與義診。

始終愛相隨的義診

TzuchiUSA-_0001_20220515 Bakersfield義診 駱淑麗IMG_ (16)
參與義診的志工、醫生和工作人員排隊步入會場,為當地居民帶來希望。攝影/駱淑麗
TzuchiUSA-_0002_20220515 Bakersfield義診 駱淑麗IMG_ (4)
志工忙中有序快速完成器械、診室和藥房等的布置。攝影/駱淑麗

兩年前,受限於新冠疫情的嚴峻,慈濟志工雖然停止實體的義診,但持續透過電話進行義診不輟;因為有很多慢性病的患者需要長期服藥,志工們就會透過電話,了解病人的狀況後,再郵寄藥物到病人家中。

貝克斯菲爾德位於中加州,當地居民多數是農工和移民農工,他們的收入偏低,又沒有醫療保險。過去25年來,美國慈濟總會醫療團隊定期來此看診,重點服務該區有需要醫療服務的農工家庭。

清晨五點,天光微亮,志工們懷著重啟義診的喜悅,來到慈濟南愛滿地(South El Monte)醫療中心集合。由於貝克斯菲爾德距離洛杉磯的車程大約兩小時,大多數的志工從家中來到集合地,通常需要半小時以上的車程,所以很多志工清晨三、四點就要起床準備,摸黑出門。能夠再親自去鄉間做義診,對志工而言不僅是一份使命感,更是一份對貝克斯菲爾德居民的牽掛。

大巴士開了兩個小時,大約早上八點來到金山谷高中。現場已經有一批先行的志工開始為居民作登記和填寫資料。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現場依序進行量體溫和作新冠病毒快篩。 

由於事先已經做了充裕的準備,志工們抵達現場就找到自己的工作地點,開始設置器械,忙中有序,不一會工夫,三個義診部門:牙科、西醫和中醫都完成布置。新進的志工看到輕巧美麗的帳篷,經過輕輕地一轉,一個診室立即呈現在眼前,減少搭建的力氣,每個人都感到新奇和興奮。

搭建簡易的帳篷,經過輕輕地一轉,就成為一間診室。攝影/駱淑麗
新進志工對輕巧美麗的帳篷讚嘆不已。攝影/駱淑麗

彷彿是老友再相聚

兩年不見,有的患者因為疫情失業,致使已經困難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但對慈濟的愛與感謝卻是牢記在心,他們藉著此次回診的機會,仍然記得將滿滿的竹筒帶回來。有一些患者在之前參加過義診,或是長期接受慈濟的醫療援助,當天來到現場,彼此彷彿是老朋友團聚。只能用西班牙語溝通的西裔患者,雖不能用言語和志工溝通,但心靈是相通的,彼此都感受到親切的友好或思念。

「走在最前,做到最後」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執行長鄧博仁醫師以此精神積極投入每一場義診,他說:「我們有一些老面孔的病人,大家看了都很開心,也有人是從臉書(Facebook)看到我們訊息,第一次過來看診。畢竟還是在疫情間,我們特別的小心,有幾位是要來看牙醫,可是他們的體溫是99度,雖然快篩是陰性,但是為了確認,都先送到西醫這裡來諮詢,我們必須確保大家的安全。」

問診中的鄧博仁醫師。攝影/駱淑麗
陳恂滿醫師(前排右二)嘗試把牙科的器材重新整合,希望能夠用最少的人力,做最大的事。攝影/駱淑麗

疫情的兩年之間,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是持續地進行義診,但是模式是通過電話問診。鄧博仁醫師說:「我們固定三個月就會用電話問診,對象都是一些舊病人,並對持續照顧的病人提供需要藥物。我們會把這些藥物打包,再加上一些結緣品,像口罩、洗手液等,郵寄給我們的病人,一直到今天才有機會面對面的再相聚。」

慈濟美國總會醫療發展室主任陳恂滿醫師說:「這是我們在疫情之後,兩年來第一次回到這一個義診點,很多病人都非常的期待,我們的志工和醫生們也非常熱烈地參與。很多病人的需求都是牙齒已經到了緊急的狀況,也有很多家屬是帶著小朋友來看病。所以,這一次的牙科義診比較注重健康和衛生;我們也是第一次嘗試把牙科的器材重新整合,希望能夠用最少的人力,做最大的事。每個診站都有負責的人和窗口,讓整個動線更流暢。」

慈濟浩蕩的志工隊伍又長又莊嚴,讓當地居民很讚嘆;我們重新啟動義診,所有邀約的醫師全員到齊,感謝每一位醫師和志工們的全力支持與配合。

結合當地慈善醫療組織

志工為民眾量體溫,確保大家的健康安全。攝影/駱淑麗
所有邀約的醫師全員到齊,熱誠地參與義診。攝影/駱淑麗

鄧博仁醫師說:「我們今天和當地的CSF非營利醫療組織(CSF Medical Non-Profit Foundation, 簡稱CSF)合作義診。因為,我們比較脆弱的地方,就是沒有辦法提供進一步的義診服務;與這個組織合作,未來他們將可以為病患提供專科醫師的服務,包括手術。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今天是第一次的接觸,我們還在互相學習,希望有更進一步的合作。」

當天,CSF非營利醫療組織的人員也來到現場,雖然沒有在現場看診,但他們能夠在後續提供專科醫療,正好補足了慈濟對於專科醫療的不足。通過雙邊合作,未來當患者需要進一步看診時,慈濟將可以把病人轉介給該組織,讓病患得到更完善的照顧。

義診的主要聯絡人志工呂旻原表示:「鄧博仁醫師為第一次參加義診的志工,帶來了證嚴法師的禮物。其中特別感謝張富山醫師(Dr. Phu Truong)一家,每次義診都是全家總動員。」

終於盼到義診的浩蕩隊伍

當地的居民多數從事農業工作,收入較低,沒有醫療保險。攝影/駱淑麗
等待看診的居民。攝影/駱淑麗

豪爾赫·阿爾瓦雷斯(Jorge Alvareze)沒有醫療保險,但需要長期服用慢性病的藥物。疫情前曾經接受長達四、五年的慈濟義診服務。他說:「疫情期間,就在藥物快用完的時候,接到慈濟志工的關懷電話,原本擔憂即將沒有藥物的心才落定。從此在醫生電話問診和詢問資料正確與否後,便定期收到不可或缺的藥物。」

如果沒有慈濟持續提供電話義診,真不知道如何度過這一段艱苦的日子。

洛雷娜·桑切斯(Lorena Sánchez)住在一個寄宿公寓,兩年來牙痛一直干擾著她,這是第一次有機會看診,她已經等待很久了。她接受了牙科治療,也拿到藥物。她說:「很幸運發現這個義診項目,並順利獲得看診機會來就診。事實上,所有的服務都是我沒有想到的,醫生非常的細心,我感到非常感激,非常感謝你們提供的一切,慈濟對我的幫助很大。」

寶琳娜·拉米雷祖(Paulina Ramirezu)是當地的志工,也是義診的舊病人。疫情期間,她經常的被鄉親們問到,義診什麼時候才能恢復?因為他們需要幫助來解決牙齒和其他的問題,現在終於盼到義診團隊再度出現。她笑著說:「我很想念你們,大家都很感激你們回來了。」

疫情趨緩,每個人都希望一切能重新恢復正常,貝克斯菲爾德地區的居民在義診的高出席率,顯示了這個社區需要三個月一次的義診。慈濟的義診團隊也將繼續為缺乏醫療的人們服務,幫助他們在困難的生活中,緩解身體上的病苦。

義診圓滿結束,所有參與的志工、醫生和工作人員一起合影留念。攝影/駱淑麗
分工合作,志工們忙著為大家準備午餐。攝影/駱淑麗

用行動幫助需要援手的病患家庭!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