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善美志工/廖玉茹、李健群、葉晉宏/美國報導
走過喪妻之痛加入慈濟志工的張春秀。
在南加州美國慈濟愛心物資發放的現場,志工張春秀忙進忙出,無論是行前的物資打包或發放的現場,都可以見到他的忙碌服務的身影。
很難想像,張春秀在十多年前喪妻後,曾度過一段艱困難熬的日子。過去他總是愁眉苦臉,從美國西岸到東岸,因多年來慈濟志工的陪伴與關懷,張春秀和兩個女兒也一起投入慈濟志工行列後,他變得正向、見苦知福。

張春秀的慈濟因緣
十多年前,張春秀的太太在拉斯維加斯往生,拉斯維加斯慈濟人前往關懷,開啟了張家與慈濟美國志工的緣分。
張太太往生一年後,資深報稅志工朱娟娟在慈濟南加州免費報稅活動中,為張春秀提供報稅服務。在填寫資料過程中,朱娟娟聆聽張春秀訴苦,發現張家生活困頓,因此主動向慈濟志工通報關懷。
慈濟人長期的關懷
志工陳鑫纓表示,慈濟志工探訪時,發現張春秀傷心過度,一直走不出太太過世的傷痛。加上張家有兩位尚未成年的女兒,因此慈濟志工把張家列為長期關懷戶。


張春秀今年的報稅服務是由志工王英協助。在王英仔細檢查與覆核資料後,為收入不多的張春秀,多拿回八百多美元的退稅。
已連續六年擔任報稅志工王英看到張春秀走出傷痛,很開心的說:「我覺得他(張春秀)現在很開朗,他(張春秀)說你們(慈濟)給我們幫助,我們也回饋社會。」
從關懷戶成為志工
多年來,張春秀歷經搬家與兩個女兒考上東岸的大學,從美國西岸的內華達州、加州到美國東岸,慈濟人的愛與關懷橫跨美國,一直都在。而張家全家人也從手心向上的關懷戶,翻轉成為手心向下的志工。
最初朱娟娟建議張春秀讓女兒加入慈濟青少年志工(簡稱:慈少),同時也鼓勵他走出家門,一起加入志工行列來幫助他人。
朱娟娟建議張春秀,有空時可去做志工,多認識人,心裡便不會這麼寂寞、這麼鬱悶。女兒在青少年時期,難免會頂嘴。有困難可以跟慈濟(志工)講,慈濟志工不光是幫忙報稅和心理輔導,能做什麼就會幫忙做。

朱娟娟說:「這些年我發現他心情開朗很多了,以前愁眉苦臉,動不動就流眼淚。我跟他說有空來做志工,生活也比較有樂趣。」
走出逆境與傷痛
張春秀表示,很多家庭經過災難,孩子容易消沉,慈濟人每月的關懷與連續多年的慈少活動,讓女兒與慈少的孩子們打成一片。小女兒感受到慈濟人的愛,不但從黑暗中走出來也更有奉獻精神,最近更考上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學。
走出逆境與傷痛,張春秀露出雨過天晴的笑容說:「很感恩慈濟從我太太出事以來的關懷。到現在每年報稅,(與慈濟)緣一直沒斷,非常感恩。」
見苦知福更正向
張春秀的女兒張路平在中學時期加入慈少的行列,見苦知福,讓她珍惜眼前的生活,也努力盡一己之力助人。
張路平說:「多年前我的家庭遭遇困難,很多慈濟人到我家關懷我們,他們真的很關心我們,並提到慈少,我跟我的父親都很有興趣。我上中學時就決定加入慈少的行列,我父親也加入志工的行列。」


若沒有加入慈少,我沒機會發現原來社區與身邊有這麼多需要被關懷的對象。透過慈濟,讓我知道世界發生的事情,並願盡己所能助人。我覺得這麼多年下來,我的父親因透過擔任慈濟志工變得更正向,也知道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困難,我們不是最困苦的家庭。見苦知福,讓我們更想盡一己之力來助人渡過難關。
慈濟青少年志工 張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