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Video

採訪/范婷、門海梅(Jaime Puerta)、凱辛雅(Keziah Jean)
撰文/王偉齡

9月9日慈濟海地地震賑災關懷團,在災區的職訓學校傳授如何煮出好吃的香積飯,讓廚藝課的學生一起加入熱食賑災行列 — 即使賑災團返美,熱食發放還是會透過這些當地學生的手,一直持續下去。攝影/凱辛雅

「香積飯加水有一定的比例,而且煮之前,一定要將所有食材攪拌均勻,才能平均受熱煮得更好吃⋯⋯」「慈濟海地地震賑災關懷團」領隊陳健擔任大廚,一步步向「學徒們」傳授慈濟香積飯的煮食技巧,大家看得很仔細,因為未來的日子裡,這些徒子徒孫們將擔負起災區大規模熱食發放的重責大任,照顧住在帳棚區的苦難災民,特別是那些房子倒塌、廚房鍋具全毀的家庭、又或是殘疾、耆老或孤兒 一 他們無法領取乾糧物資來自行烹煮,飢腸轆轆已成了每天睜開眼就得面對的殘酷事實⋯⋯

大鍋大鏟

9月9日「慈幼會綜合學校-萊凱職訓中心」(Centre Diocesain Des Arts et Metiers Des Cayes)廚房裡人聲鼎沸熱火蒸騰,大鍋、大鏟通通出動。

「我們來做熱食供應的項目,教他們怎樣煮熱食,之後我們還有230箱的香積飯,會陸續地送到這裡來。」海地志工張永忠在陳健身邊做翻譯,也為學生們的提問一一解答。

關懷團領隊陳健擔任大廚、張永忠負責對學生們翻譯。攝影/凱辛雅
利用慈幼會在災區的職訓學校廚房,進行熱食烹煮與發放。攝影/凱辛雅

海地本來就濕熱,加上廚房溫度高、還得戴上口罩,大廚陳健卻不以為意,一邊用大鏟奮力攪動鍋內的米飯,一邊訴說著香積飯的故事:「香積飯不僅方便可口、營養豐富,更是慈濟賑災所用的救命糧。每一粒香積飯的速食米粒,都蘊含了證嚴法師慈悲智慧的心念⋯⋯」而為了配合海地人的用餐習慣,香積飯是搭配蔬菜一起烹煮的。

「今天和新朋友一起煮這道新的食譜,這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我今天才認識香積飯!」職訓中心的學生茉莉薩提·蘿絲·瑪莎(Mauricette Rose- Martha) 拿著手機又是拍照、又是錄影,這位熱愛烹飪的女孩眼底閃爍著興奮,因為香積飯不僅方便,還可以做出很多變化。

我可以改變一下烹煮(香積飯)的方式,讓這個飯成為海地式的餐點。

流理台上,她俐索地將海地人最常用的食材備好 — 佛手瓜(Chayote)、酸酸甜甜的海地蜜果(QUENÊPES)、需要蒸煮曬的海地栗子(Labapin)、茄子等等,剁剁切切,像是做實驗一樣,要找出最棒的食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今天學到非常多!」茉莉薩提誓言要端出好吃的海地口味香積飯,為災民帶去熟悉又營養的美味。

現在我能向你們(志工)承諾,我可以運用我的烹飪技巧,藉由烹煮熱食,去幫助別人。

試吃。攝影/凱辛雅
學生對香積飯的烹煮便利、可以做出多變化、營養可口,讚不絕口。攝影/凱辛雅

孤兒耆老

這天所烹煮的香積飯,就近發放給住在學校附近帳篷區的災民和孤兒。這所學校校內有很多孩子,因為慈幼會的神父開放校園給這些孤兒來吃午餐,也免費讓他們受教育,學習一技之長。

災區孤兒喜歡攀爬校園內的椰子樹,也會採摘自然生長的山楂果當零食。攝影/凱辛雅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反覆嘗試,香積飯物資也陸續到位,9月20日起,職訓學校正式展開熱食服務,每天供應500份午齋給受災鄉親。香積飯除了有海地必加的紅豆及蔬菜外,年長及孕婦則另送一小袋飲用水。

熱食發放的營養資糧。攝影/凱辛雅
這些大爐大灶每天要產出五百份香積飯。攝影/凱辛雅

瘦弱的災民手顫抖著接過香積飯,迫不及待席地而坐,開了飯盒就大口大口吃了起來,志工心疼地看著他們狼吞虎嚥,那也許是他們一天中唯一的一餐。

日子真的很艱難,我們很缺食物,每天都在為食物而煩惱,沒有食物,我們真的很辛苦⋯⋯非常感謝證嚴法師,感謝慈濟基金會,感謝台灣!很高興領到你們的午餐,希望你們會繼續幫助我們。

服務於太子港慈幼會的慈濟志工如濟神父,不辭路途遙遠特地前往萊凱市慈幼會的職訓中心,全程陪伴熱食發放,當晚返回太子港。圖片來源/海地志工

是什麼樣的困境,逼著人們放下自尊,希望外界的馳援不要中斷?海地人道危機在大震後急遽惡化,一份份香積飯,是災民活下去的渺茫希望,孤立無援,緊緊抓著、祈禱著、那道光,不會消失。

災民席地而坐用餐。圖片來源/海地志工
這是許多災民一天的第一餐,也是唯一一餐。圖片來源/海地志工

多災多難的海地人民,正處於生存危機之中。慈濟美國積極凝聚社區每一份善念化為行動,把生活所需的糧食、醫藥等物資送入海地,為前途滿是荊棘的海地人,鋪出一條希望之路。

請加入慈濟美國的行動!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