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去蔬果 深入家户的聆听

纽约分会  |  2020年7月14日
Play Video

采访/刘又榕
摄影/邱品豪
作者/邱于宸

岛慈济志工除了为需要家庭送去蔬果,也同时进行家访,协助解决生活上的困境。图为志工张家炘(左)为身有疾患的受助对象送去全新便盆椅。摄影/邱品豪

美国疫情造成的影响,明显的反映在食物发放的数量上。纽约长岛南方的布莱德伍德(Brentwood),是疫情极为严重的小镇,许多家庭是没有身份的新移民,一个房子内住了好几个家庭,一个人感染,全屋受影响,疫情后无工作机会,更是雪上加霜。慈济志工与当地教堂发放的食物量增加了两到三倍。为了更深入了解这些家庭的困境并给予协助,慈济除了每月两次提供新鲜蔬果,展开了社区家访,为民众提供更多的关怀。

蔬果助纾困 推素食救地球

早上七点钟,圣安娜教堂(St. Ann Church)外大排长龙的车队,都是等着领取食物的民众。有人一早就来排队,深怕领不到慈济提供的物资。排第一顺位的先生,与邻居一起前来,一家三口没有工作,三个多月都靠教堂每周一次的食物救济。知道慈济从六月开始,双周会来发放新鲜蔬果,担心数量有限,早早就来排队,等着九点一到就能安心领取。

TzuchiUSA_St. Ann Church-food-bank coronavirus relief-3
大排长龙的车队,都是等着领取食物的民众。摄影/邱品豪

这些家庭九成是西语裔的新移民,很多都没有合法居留身分,平时多靠打零工维生,靠着微薄的薪水养家糊口,因为疫情而失去工作,只能来到圣安娜教堂前,领取教堂每周固定发放的食物。索妮雅(Sonia)娇小的个子,开着超大的二手车,从窗外几乎看不到她的脸,但车子内传来吵杂的婴儿哭声。“这五个都是我的孩子,最小的才刚出生不到一岁。”索妮雅用生硬的英文,腼腆地介绍五个孩子的排行,她说明家里的近况:“ 我已经很久没工作了,他们的爸爸刚恢复工作没多久,教堂的食物多少能帮助些。”

志工发放一箱箱的蔬果,帮助居民度过没有补助的日子。图右为志工郭碧莲。摄影/邱品豪

还有人是走了20至30分钟的路程来拿物资,也有年轻妈妈推着娃娃车来申请登记食物。诺拉年约五十几岁,有个女儿与孙子,三月后就没收入,勉强靠积蓄生活。虽然没有车要走一段路,也不想错过一周一次的食物发放。

由于疫情期间很多的人失业,领取的人数增加许多。瓦多斯基神父(Stan Wadowski),也跟着教堂志工一起搬运物资与打包,从地下室爬上爬下,流了满身大汗。瓦多斯基喘吁吁地说:“人太多了,我们的志工人力不足,本来每周发放三天,但食物根本不够。从四月开始改成每周一次。”教堂多年来发放食物,每次领去的人数最多六七十人,从没看过一次超过三百人次。

从每个月500人次,四月飙升到2000人次,五月甚至累积近5000人次。志工与物资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还好慈济志工伸出援手,帮了我们很大的忙。

慈济长岛支会与圣安娜教堂有十几年的合作情谊,过去定期举办热食发放以及义诊,但疫情影响担心群聚与传染问题,改成发送物资。四月疫情开始时,陆续提供口罩等物资,而自六月开始,更每两周提供一次新鲜蔬果的发放。负责发放的慈济志工郭碧莲(Lilian Kuo)说,教堂会提供罐头、米与面包等干粮物资,而我们就是弥补它们的提供不足。新鲜蔬果,包括洋葱、红萝卜、新鲜生菜与水果,不仅弥补教堂的不足,更能借此培养民众多吃素,少吃肉的习惯。

教堂与我们多年如同家人的互助情谊,在疫情间更显珍贵。我们在发放中让大家认识慈济,推动蔬食,减塑环保,启发他们的感恩心。

志工忙着搬运物资,送往需要的家庭。摄影/邱品豪

深入家户的聆听

除了在教堂的发放,针对一些无力出门的民众,教堂与慈济志工也亲自将蔬果送往需要的家庭,并进行深入家访。

这天慈济志工与社工,带着一箱蔬果来到个案玛丽亚(Maria)的家。志工将蔬果交到玛丽亚手上时,她看上去却十分吃力,表情痛苦。原来54岁的玛丽亚,后背与膝盖由于工作的关系,已经疼痛长达三年,严重影响到行动和生活品质。而在疫情期间,没有身份的玛丽亚在失去工作之后,也领不到任何政府的补助,家中因此陷入困境。两个孩子一个还在念大学,一个刚毕业,打工的收入也大大减少。

志工将蔬果交到玛丽亚手上。摄影/邱品豪

“她没法工作,已经好一阵子了,只能跟人家借钱过日子,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西语裔志工安娜(Anna Flores)如此形容玛丽亚的处境。安娜是一个非营利组织的社工师,大学时是长岛地区的慈青,毕业后在Make the Road New York任职,专门帮助西语裔新移民,提供生活与经济上的各项资源。但是玛丽亚没有身份,无法申请到各项政府补助或救济金,于是她转介给慈济。慈济接获通报后,在圣安娜教堂的发放后,前来进行第一次家访。

我无法忘怀她的愁容。玛丽亚已经痛了三年,我们真的无法帮她,当我也感到绝望时,我想起来慈济,这个曾经在大学时期,给我温暖与关怀的团体。我觉得慈济一定可以为她做些什么!

志工除了在教堂的发放,并做深入家访,了解需要帮助的家庭。摄影/邱品豪

我们还会回来

果然,就在第一次访视后,慈济志工郭碧莲,带着纽约人医会的复健师张家炘(Joe Chang),以及社工师安娜,6月27日再次回到玛丽亚家。

“脚这样可以吗?这样会不会痛?” 张家炘复健师耐心地确认玛丽亚的疼痛位置与程度,发现她的腰椎,经过到大腿内侧到膝盖,神经疼痛不已,才轻轻抬脚就哀声连连。张家炘叹了一口气:“已经忍痛很久了,看了真的很不舍。”张家炘随后开始指导玛丽亚一些简单的复健动作,也让读大学的小儿子,在一旁帮忙翻译与了解,以后好帮助母亲一起复健。

支持慈济灾疫中长期援助计划,陪伴疫情中受重创的弱势族群。

张家炘(左)单膝跪在地上为玛丽亚查看病痛。摄影/邱品豪
仔细检查玛丽亚身体哪里出问题。摄影/邱品豪

随后志工与张家炘要求了解房子内的设施与厕所。张家炘观察后发现,厕所的马桶过低,对于玛丽亚的膝盖负重太大,爬起来会相当吃力,造成二度伤害。张家炘二话不说,回到车上把病患结缘的全新便盆椅,装在玛莉亚家的马桶上。再次示范正确的使用方式。在离开之前,也特地提醒她尽量不要坐过软的沙发,希望玛丽亚的状况能够获得改善。

张家炘将全新便盆椅送给玛丽亚。摄影/邱品豪

我们能帮她的有限,就是尽可能提供正确的卫教与复健,希望这能对她的生活品质有所改善,更希望疫情快点过去,让她的家人都能有份稳定的收入与工作。

志工随后也探访了两个家庭,都是像玛丽亚这样,没有身份的西语裔新移民,因为疫情愈来愈严峻,有的全家失业,靠着一份微薄的薪水养活一大家子。他们都因为没有身份而领不到任何政府补助,在疫情的肆虐下,情况更是危及。要如何克服这波疫情带来的民生与失业问题,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慈济未来也将通过每次发放,深入邻近社区进行家访,给居民实质的帮助与无形的关怀。

受助家庭的孩子看见志工来访,雀跃不已。摄影/邱品豪
志工和受访家庭培养了感情,男孩不舍志工的离去。 摄影/邱品豪

慈济美国将从【抚平美国疫情线】防疫工作,转入灾疫中长期援助计划,陪伴疫情中受重创的弱势族群,协助他们重返正常生活。此时此刻,因为有爱,而心无恐惧,慈悲的心念将我们紧紧相系,成为安定人心的暖流。

更多新闻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