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马乐、陈蔚淇
作者/王伟龄
龙卷风风灾四个月后,慈济芝加哥志工在寒冬降临前,带给灾民不被遗忘的温暖。摄影/马乐
“这是命运吗?我前一天才又把你们最初给我的赈灾物资拿出来看,隔天我就收到这次发放的通知⋯⋯”
关怀,不曾停息,即便是在灾难发生四个月后,即将迎来严寒冬季的芝加哥,有群灾民,还没从2021年6月21日的三级龙卷风重创中复原,他们无法返回破碎家园,日常,离他们太遥远,而急降的温度,时时刻刻提醒着漂泊在外的他们,现实的锥心刺骨⋯⋯
“我必须每天回到我那破碎的家去洗衣服,因为洗衣服这件事情,可以让我感觉我还有个家⋯⋯”灾民潘·亚历桑德(Pam Alexander,Care Recipient)说着说着,难过地哽咽了起来:“我不知道你是否能了解这种感觉,但不能住在自己家,真的非常非常难受⋯⋯”



有些人一心想赶快回家,但也有的人,再也回不去。“我罹患上了创伤症候群(PTSD),一回到灾难发生地点,龙卷风当晚的惊惧,就会排山倒海而来⋯⋯”灾民凯瑟琳·恩(Kathleen Ahern,Care Recipient)收拾家当远离伤心地,另觅新居,但重建生活,谈何容易?
这些人在疫情中已经面临收入短少、失去工作、失去健康等,而遭遇龙卷风,让大家的生活更加艰辛⋯⋯
伍德瑞基市市长 吉纳·坎尼罕(Gina Cunningham,Mayor of Woodridge)


灾后四个月慈济再次进行发放。摄影/马乐
慈济芝加哥分会志工在龙卷风灾后的六、七月份,动员前往瑞柏市(Naperville)、伍德瑞基市(Woodridge)的重灾区赈灾驰援,11月13日,志工再度发放现值卡、环保毛毯,一路守护灾民,同时还附上一本小小的、不占空间又携带方便的英文静思语,随时可以翻阅,让证严法师的智慧法语坚定灾民对重建的信念,让希望的火苗不灭。

“今天我收到最喜欢的物资,就是这本书。”灾民乔·唐桂谛(Joe Tancredi,Care Recipient)兴奋地从口袋里掏出静思语,像如获至宝般,他在收到的当下立刻翻阅,深深着迷:“里面的每一句话,都能呼应我的处境和心境。这本书真的很棒,简单易懂,是放诸四海皆准的实用智慧。”
体恤佳节来临,志工也特地为灾民准备了琳琅满目的免费礼品:御寒手套、毛帽、围巾、帽T、童书和玩具等。


帮小朋友准备童书当礼物。摄影/马乐
“这真的太棒了!尤其是在这个时节!”灾民帕西·威廉斯(Patsy Williams,Care Recipient)在摆满免费礼品的大圆桌细细挑选,就像她往年为亲友挑礼物那样难以决定却又充满欣喜!“慈济总是想得体贴周全,我有小侄子小侄女,我想给他们礼物,但是现在的我给不起⋯⋯”灾后,让一切都变了样,志工的用心,让灾民还能维系着送礼物给心爱的人的传统,混乱中,和“日常”重新建立起连接。
而另一个可以让灾民感受到重回“日常”的事,就是“付出”!在六月份的发放会场里,好多灾民已经在志工解说下,了解慈济竹筒象征着“积小钱、行大善”。十一月份的发放,这些灾民带回装满零钱的竹筒,哗啦啦地捐给慈济,让爱继续流动。
我总算了解到世界上爱的循环是怎么来的,这一切都说得通了!我刚领了一个更大的竹筒要带回家,迫不急待想要把它存满。我很快乐,感觉真是太棒了!
灾民 帕西
布施他人,让灾民一点一滴重新相信自己还有能力,而“相信”和“力量”,正是灾后漫漫重建路上,最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