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國際義診 深入偏鄉拔苦予樂

TzuchiUSA_international-medical-outreach-2019-1

作者/鄭茹菁

墨西哥義診,美國志工與醫師在台上輕鬆帶動,拉近與病患的距離。攝影/門海梅

自美國慈濟成立以來,基於慈悲和慈濟使命,醫療團隊經常趕赴災區舉辦義診。

人道關懷尊重生命

1994年同時發生多起災難,慈濟人為美國洛杉磯大地震進行義診與發放、前往盧安達設置醫療站義診、為尼泊爾水患災民興建慈濟大愛屋、捐贈物資到柬埔寨洪水災區;這是美國慈濟在海外第一次進行義診,也是在海外首度興建慈濟大愛屋。1996年,在衣索比亞首度推行有系統的醫療援助方案,大規模舉辦義診醫治災民,令34萬衣國人受惠。

2001年援助薩爾瓦多震災,慈濟人多次前往發放、義診及興建慈濟大愛屋。2004年南亞大海嘯,慈濟透過多國災後救助愛灑包括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與斯里蘭卡。2005年,美國慈濟發起「凝聚全球慈濟愛、合心力援紐奧良」活動,募款救助美國卡崔娜颶風受災居民,並多次前往紐奧良災區義診。

2010年美國慈濟全力投入援助海地大地震救災,舉行多次醫療義診。除了重大災區之外,美國慈濟還前往墨西哥、多明尼加、宏都拉斯、玻利維亞、瓜地馬拉及祕魯等貧窮國度進行義診,慈濟人醫會醫療專業志工的大愛足跡未敢稍有停歇。

墨西哥義診,葉添浩為病患治療時,志工在旁膚慰。攝影/周幸弘

慈濟的全方位人道關懷,無論是發放、援建、義診,「尊重生命」理念始終如一。以病人為中心、以社區為導向,結合本土志工與本土醫療團隊,為貧病鄉親提供希望。

2019年,美國醫療團隊前往墨西哥、厄瓜多及巴拉圭進行共六次國際義診,嘉惠13,833人次的病人,第七次國際義診擬於11月底前往墨西哥舉行。 

#時間地點專業志工
(人次)
一般志工
(人次)
病人(次)衛生教育
14/5 – 4/8墨西哥1333601781
28/23 – 8/25墨西哥745552577468
31/11 – 1/17厄瓜多1485643983
47/13 – 7/15厄瓜多11658036641,035
56/3 & 6/9巴拉圭19771082570
68/2 & 8/4巴拉圭2464746294
總數  514220013,8332,367

常規舉辦的墨西哥義診

2017年9月,墨西哥發生規模7.1的大地震,首都墨西哥市與周邊地區嚴重受創,傷亡數目龐大。慈濟人從臺灣、美國到墨西哥勘災、賑災,在墨西哥待了三個月,舉辦「以工代賑」及現值卡發放、食物發放等,感動了許多墨西哥人加入慈濟做志工。

當賑災告一段落,慈濟人承諾將於荷呼特拉市(Jojutla)援建學校,同時詢問當地志工:「墨西哥最需要什麼?」沒想到所有志工都異口同聲的說:「最需要醫療」;所以美國慈濟醫療志業基金會為災後急難救助舉辦多次義診後,決定在墨西哥要繼續做義診,而且是推動一個長期的救援計劃。

美國慈濟醫療志業除提供醫療服務,也考慮到墨西哥本土志工的志業運作需求,才能夠擴大發展本土志工招募,因此制定了長期關懷陪伴的計畫;此外,對糖尿病、高血壓之類的慢性病患者而言,確實有長期供藥的需求,所以,至少每三個月要補給藥物一次。因此決定美國慈濟人醫會有必要每年四次,在同樣的地點舉行義診,如果遇到不得已的因素,至少每年要去三次,才能長期又有效的提供醫療服務,守護墨西哥社區的健康。

墨西哥義診,葛濟捨教導病患做舒展運動。攝影/門海梅

在墨西哥頻繁舉辦義診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希望能夠接引當地專業志工,比如醫師、牙醫師、護士、物理治療師等本土的醫療人員,鼓勵他們跟美國慈濟人醫會一起做義診。同時,也藉機了解墨西哥的醫療系統及機構,冀望有機會成立墨國本土的慈濟人醫會組織,透過當地人醫會獨立運作、自給自足,未來美國人醫團隊將只是陪伴協助的角色。

墨西哥志工的培育計畫,除了專業志工外,也需要培育一般志工,並希望一般志工能夠「專業化」,最終成為義診的醫療志工,如牙醫助理或者針灸助理,同時也教他們疼痛管理,訓練他們自助助人。

美國人醫會的前置團隊除了準備義診場地之外,也希望藉此機會安排當地的志工培訓,經過培訓的志工可以把所學運用到義診上,當美國義診團隊抵達後,本土志工便可以發揮輔助功能。經過多次培訓和義診經驗,本土志工從「做中學」便可以挑起義診的重責大任,承擔活動的職責,未來從美國過去參與的志工人數即可減少;長期而言,這是一個招募和培育本土志工的途徑,也可以鼓勵當地人多多做慈善,結合慈善與醫療更貼心地照顧個案,帶動慈濟志業可以在墨西哥蓬勃發展。

為厄瓜多貧病鄉親帶來希望

慈濟自2016年4月16日因厄瓜多大地震開啟援助因緣,2019年起,援助項目重點也從慈善濟貧擴展為大型義診,慈濟美國於2019年1月10日至16日,首度在厄國卡諾亞(Canoa)、維和港(Portoviejo)、聖塔安娜(Santa Ana)、瓜亞基爾(Guayaquill)等四地舉辦七天的大型義診,為沒有醫療保險的貧苦居民服務。

賴銘宗醫師為病患做根管治療,厄瓜多醫學院學生在旁觀摩學習。攝影/葉晉宏

義診時,慈濟人醫會的醫師不僅服務病患,同時也實踐「以人為本」的醫療信念。牙醫師賴銘宗說:「義診時,常常限於裝備與時間,可以留的牙齒,須忍痛拔掉,這次不一樣,我們做根管治療,把牙齒留下來,不要造成遺憾。」賴醫師做根管治療時,維和港聖哥帝亞大學牙醫系學生在一旁觀摩學習。

除了牙齒治療,牙科衛教一樣重要,慈濟志工耐心的教鄉親們如何刷牙,維護口腔衛生預防勝於治療。

除了牙醫、中醫,義診現場也有配眼鏡服務,這對當地居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經濟問題很多人無法配眼鏡,視力模糊根本無法看清世界。

78歲的老媽媽珊娜(化名),到維和港義診現場要求志工到她家裡去,因為她的五十幾歲女兒艾莉(化名)因為糖尿病而眼盲,無法走路。志工與一位厄瓜多醫生及助理到珊娜的家,見到躺在吊床上的艾莉。貧困的家境令她每天只能打一次胰島素,這樣根本無法控制糖尿病,醫生為艾莉做了血糖測量,叮囑她飲食上的注意事項。珊娜再與志工到義診現場,拿醫師開給艾莉的藥。

慈濟志工珍妮佛說:「在當地,許多人甚至沒辦法負擔去看醫生的車資,所以能把醫生聚集起來帶到社區中,非常重要。」

聖馬刁漁村悲歌

2019年7月13、14、15日慈濟美國國際義診團隊,再度重回厄瓜多並用三天時間,在卡諾亞與聖馬刁海灘(San Mateo Beach)舉辦義診

在聖馬刁義診時,入口不斷湧入人潮,鐵欄內也坐滿前一晚就來排隊佔位置的鄉親,人們焦慮的眼神及疲憊的身影,展現出他們深怕錯過義診的心情。居民經口耳相傳得知,慈濟義診的針灸可以治療疼痛,所以當地長年過勞、辛苦工作的鄉親,都想牢牢把握這次免費義診的機會。 

聖馬刁小鎮人口5,500人,居民大多從事勉強維持生計的捕魚行業。厄國法定最低工資是每月386美元,但許多人日薪卻只有12美元,有很大比例的貧窮人口。聖馬刁漁村就是其中之一,子承父業當漁夫是小鎮居民的宿命,他們每日賣命工作卻只有5美元收入,慈濟的義診猶如老天爺送來的禮物!

墨西哥義診,民眾將聖馬刁義診入口擠得水洩不通。攝影/朱澤人
墨西哥義診,聖馬刁看診人數爆棚,廖明煌同時為15名病患針灸。攝影/朱澤人

小鎮只有一家醫院、一家藥局,醫院只能看小病,且因求醫者眾常常掛不上號,居民生病多數花3、4美元買成藥吃,遇上大病就得搭巴士去城市求醫,每次看病或要20美元以上,更複雜的病情又要到更遠的大城市看診,等候轉診的時間最快也要2、3個月,「求醫」對小鎮居民而言可謂是一場災難!

曾於2016年參加慈濟「以工代賑」的鄉親對志工說:「聖馬刁最需要是專科醫師,尤其是眼科。居民必須到外地去看眼科,或者花大錢請醫師到府看診,配一副眼鏡得花100美元,當地人根本負擔不起。」

69歲的老漁夫打漁50年,直到病痛纏身才卸下「漁夫」工作,過去他一人支撐四口之家,每日漁獲平均5美元,有時甚至一無所獲。義診時他去看中醫,因為長時間把手泡在冰冷的水裡,肩膀扛著沉重的漁具或漁獲,他從頭到腳都在痛,寄望針灸可以一「針」除痛。

12歲開始跟隨父親捕魚,目前58歲的一名船東,他的兩個兒子也子承父業,他們每次出海2、3天,72小時都待在漁船上等待魚兒上網,有時豐收,有時撈起的只是一片空網。他有背痛、膝蓋痛及手麻等症狀,由慈濟中醫師為他針灸治療。

另一名39歲的漁夫自14歲開始補魚,他嘆息說:「太苦了,我絕不讓自己的兒子做漁夫。」他的兒子現年16歲,他希望兒子透過上學受教育,能脫離漁夫這個行業。

 巴拉圭邊培訓邊義診

2018年6月,美國人醫會成員張秉東醫師首次前往巴拉圭亞森松參加義診,並舉辦本土志工的培訓後,2019年6月和7月,張秉東又兩度前往巴國關懷義診及培養醫療志工種子,期待當地人醫能夠早日自力更生,守護巴拉圭社區的健康。

巴拉圭義診有1位小兒科醫師、1位家醫科醫師和1位疼痛科醫師,加上以林醫師為首的4位針灸醫師。攝影/張秉東

亞松森之行的主要目的,是把慈濟亞松森聯絡處介紹給美國及當地團隊,鼓勵大家支持巴拉圭慈濟人醫會成員馬爾達(Marta Irene Delgado V. De Meza)的工作,接引更多有能力的志工共襄盛舉。

特別的是,是美國註冊的醫療慈善機構IMAHelps,過去多年曾在巴國舉辦大型的國際義診,2019年是他們在巴國最後一次辦義診;張秉東冀望慈濟人醫會能接收IMAHelps在巴國的醫療資源,特别是有醫護技能的本土志工,以及儀器、牙科耗材、藥物等資源。為圓滿承接IMAHelps資源的願望,張秉東特別趕在慈濟醫療團隊返回美國前,邀請他們參加8月2日在亞松森慈濟會所舉辦的慈濟義診,雙方互動良好,攜手合作慈濟在亞松森的義診活動。

亞松森鄉親非常欠缺醫療物資,聽說有義診都呼朋喚友結伴參加,原本預計義診時間為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但因為醫師詳細檢查又為病人耐心解說,以致義診延長至下午二時後才結束。

來自巴西的林醫師及他的學生長年護持東方市義診,此次第一次參加亞松森義診。林醫師不單治療病人的疼痛,還矯正病人不健康的習慣和觀念;病人感恩擁抱,依依不捨。當日有1位小兒科醫師、1位內科醫師、1位疼痛科醫師曹呈翰,還有以林醫師為首的4位針灸醫師,搭配美國志工4人、本土志工8人,另有來自巴西的4位志工,共計16位志工參與本次義診。

巴拉圭義診,來自巴西的林醫師第一次參加亞松森義診。攝影/張秉東
巴拉圭IMAHelps的幾位志工參加慈濟義診。攝影/張秉東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