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2 Results

新聞故事

大水退去 鄉情湧現

作者/王純瑾 4月29日在維和港皮斯洛伊區以工代賑民眾出發前,美國慈濟志工葛濟覺(中)帶頭喊:「GO!GO!GO!」激勵士氣,讓大家以歡喜心一起為清理家園努力。攝影/海克特 「求求您幫助我們,好嗎?我的家被洪水淹了,什麼都沒了!我們老了,沒有錢再重新開始⋯⋯」簡陋的竹子高腳屋裏,老夫妻見到慈濟志工到來,忍不住緊緊握著志工的雙手,訴說多日來的苦痛。 南美洲厄瓜多四月初豪雨釀災,十二萬人受到影響,其中曼納比省(Manabi)災情最為嚴重,暴漲的維和港河,造成上游聖塔安娜縣(Santa Ana)與下游維和港市(Portoviejo)洪患,大水從建築物中沖出的物品阻塞排水系統,使得大量淤泥堆積街道。 經過太陽曝曬乾裂的土地,看起來堅硬,一踏上去,卻是一步步深陷的腳印,這是維和港市皮斯洛伊區(Pisloy),水患重災區之一。 經過去年強震,許多房屋受損被列為危樓,尚未修復,如今又因豪雨水患,不少居民喪失家當、失去工作,環境惡臭,災後兩週仍陷困境。 4月24日起,來自7個國家的慈濟志工與當地志工進入災區,以每人每天美金15元代賑金,先後於聖塔安娜縣與維和港市啟動「以工代賑」。除了帶動居民清除堆積的爛泥,也走入社區居家關懷,清掃房屋內外淤泥。 志工來到蘇妮妲一家,樓下依然積水,全家暫居僅存頂蓋的二樓,95歲的老爸爸失明,洪水來時,幸好兒女及時援救;老爸爸非常恐懼,志工安慰他寬心。 「我們老了,沒有錢再重新開始,感謝您們來到這裏幫忙我們!」另一戶年邁夫妻對這群生力軍再三感謝。 以工代賑圓緣日,聖塔安娜縣民眾製作海報,表達對慈濟志工援助的感謝。攝影/海克特 來自厄瓜多卡諾亞鎮的志工阿妮塔(Anita)始終含著淚,心疼地看著老爺爺。今年34歲的阿妮塔,是五個小孩的單親媽媽,2016年4月厄瓜多發生大地震時,她剛好出門在外工作,房屋倒塌了,很幸運的是孩子們與母親都平安無事。 臉上總是掛著燦爛笑容的阿妮塔告訴大家,「一定是平日我喜歡助人,所以上帝才保護我的家人,讓我繼續再服務別人。」今年得知洪水肆虐的消息,她決定把握機會,與慈濟志工一起為鄉親盡點心力。 阿妮塔說,出門前小兒子吵著:「媽媽您要留下來,慶祝我的生日!」阿妮塔告訴孩子:「你的生日天天都可以慶祝,但是那些受難的災民,現在需要媽媽去幫助,他們的苦是不能等的!」 二個小時車程外的卡諾瓦鎮,在去年地震後慈濟帶動以工代賑重啟生機,此次有八位鎮民前來水患災區付出。 來自卡諾亞的羅伯特(Robert),與朋友搭車來到維和港,一路沈默地跟著慈濟人,體驗受災居民的困境;第3天,終於打破沈默,見到鄉親苦訴不幸時,他說:「我也跟您一樣,同是災民。不過我是因爲去年地震,您是因爲水災。所以您的苦,我能感受!我們都因爲無預期的災難失去所有,可是我們都還有機會,重新再開始。所以今天我站在這裏,要幫助您!」 螞蟻雄兵的力量 以工代賑上午同時在維和港皮斯洛伊區與聖塔安娜縣舉行,下午志工合力到聖塔安娜帶動居民清掃學校。 四月雨季正值學校放暑假,在受災嚴重的聖塔安娜中學,學校老師自行打掃兩個星期了,球場、教室還覆蓋著厚厚淤泥。 「我們本來要在上週一開學,已經遲了八天,」威爾森老師說:「原本預計要花一個月的時間清理淤泥,非常感恩得到慈濟的幫助,速度加快了很多。」 慈濟志工利用四月底的週末假日,帶動五百多人一起清理校園;一鏟又一鏟,黏稠爛泥的重量,加深志工群身體的負荷,卻也多了付出的承擔。 阿根廷慈濟志工洪慈承清楚記得,在4月25日進入學校時,看到滿地爛泥,副校長擔憂是否能如期在5月2日開學;但是如今看到螞蟻雄兵的力量,「校長跟副校長感恩地說,很希望5月2日所有慈濟人都能夠在場見證這個偉大的時刻,因為你們的幫忙,孩子們可以上課了!」 紐約慈濟志工張濟舵與老師們分享,幾天來看到聖塔安娜的改變,「不是因為我們來了,而是您們彼此的互助。受難人並非被幫助的人,受難的人也能幫助人,正如教宗所言,未來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是彼此互助的人。」 4月29日,慈濟志工在聖塔安娜中學帶動以工代賑清掃校園淤泥。攝影/海克特 淤泥淹沒了聖塔安娜中學足球場,經過太陽曝曬,呈現裂痕斑斑。攝影/海克特 付出讓自己富有 每天的以工代賑儀式中,各國志工為大家打氣,並輪流分享竹筒歲月的故事,告訴大家心靈富有,當下即可以助人;接下來,志工拿著竹筒撲滿走入人群募心募愛,總是聽到此起彼落的叮咚聲。 有人當場表示要認養竹筒,回家後每天存錢,「因為你們幫助了我,我也要去幫助別人,給孩子一個榜樣。」受災民眾蒙田歐(Montteo)說。 以工代賑最後一天,馬可(Marcos Cedeño)雙手捧著一個包沈甸甸的袋子,親自送給慈濟志工。志工打開當下一陣驚喜:一毛一毛零錢的存款,是他感恩慈濟幫助同胞的回饋。馬可說:「從參加以工代賑開始,聽到了竹筒歲月的故事,我就決心做個富有的人。」

Read More »
影音新聞

颶風過後 北卡發放現值卡

 /maxresdefault.jpg” /> 颶風侵襲了這裡,你可能站在暴風雨中,但你不想被它吞噬,我們需要大家真正的愛,明白我們遭受的困難,需要虔誠的心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居民 凱西 九月,佛羅倫斯颶風重創美國北卡羅萊納州,重災區新伯爾是一片狼藉,慈濟志工緊急前往勘災和發放,也跟著受災鄉親回家,親眼目賭,更能感受重建家園的困難。 志工莎曼莎:「今天我來到這裡,體驗一次難忘的志工之旅,這次是我第一次來賑災,我想知道他們為受災的民眾,在做些什麼,也開闊了眼界。」 居民希拉:「自從上週三後,我沒有再來過這裡,因為會讓我悲痛不已,我們先到廚房看看,至少你們還能走進屋裡,會看到裡面不會被絆倒,我想這塊區域,那邊的兩棟房子,以及周圍的一切,全都被洪水沖毀了。」 莎曼莎:「今天在新伯爾市天氣很好,你很難看出來,他們那時候究竟經歷了什麼,在外面看不出來,你走進去,你難以想像,他們過去的生活,他們已建立的一切。」 居民希拉:「今天我收到了600元現值卡,我能用現值卡採購,孩子們和家裡需要的東西,我很感恩有人願意幫助我,因為我失去了一切。」 小志工溫蒂:「颶風過後,我的家被毀了,我和我的媽媽填寫申請表,我來幫忙,因為總比什麼事都不做來得好。」 小志工:「我正幫忙貼紙,我喜歡幫助別人。」 居民 凱西:「颶風侵襲了這裡,你可能站在暴風雨中,但你不想被它吞噬,我們需要大家真正的愛,明白我們遭受的困難,需要虔誠的心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居民凱西:「這裡真的很糟糕,你想為你的孩子們,留下些東西,但災難卻改變了,你的計畫,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嗎?」 志工 莎曼莎:「做志工我有感受到,雖然只是聆聽或是和他們談話,這對災民的幫助,比我想像的還要多很多。 捐款協助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美國醫療廿五載 陪伴貧病

2018年12月8日,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於美國總會聖諦瑪斯園區舉辦醫療志業二十五周年感恩餐會,表達對所有參與醫療志業的志工與醫師們的敬意,及凝聚同仁及志工的心。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震殤七年後 愛一直在

資料提供/許智崴、岑慧意 太陽城布魯克林區大米發放,居民領到大米非常開心。攝影/岑慧意 「一包包的台灣愛心米,是慈濟對海地鄉親的信守承諾,一雙雙的台商愛心鞋,讓當地貧民展露笑顏」。         海地於2010年大地震之後,美國慈濟志工持續往返海地,從最初期的急難救災到中長期的陪伴關懷,自2010年至2017年6月慈濟志工前往海地共計66梯次。2013年起在海地發放臺灣農委會提供的大米,2013年至2016年共發放1500頓大米,2017年4月、6月,美國慈濟志工一本初衷,前往海地發放,因為去年馬修颶風重創海地,所以發放地點特別新增傑洛米市與萊凱鎮,加上太子港與海地角,發放900噸大米。 2013年至2017年總計發放2400噸的臺灣愛心米。   太陽城歐纳喜區及安東妮學校大米發放,居民高興地領米回家。攝影/岑慧意 一場不一樣的發放 慈濟與當地志工投入賑災工作,鄰國多明尼加台商公司 (Sun Jade International Footwear) 因認同慈濟多年對海地的協助,在物資匱乏的海地,有的人連一雙鞋也沒有,所以決定捐出1萬雙的鞋子,希望能保護海地人民的雙腳。即使有工作的人,穿的也是破損的鞋,因此只要在多人的人群裡,當地人會把鞋子拿在手裡,因為他們擔心把這唯一的鞋弄丟了。 2017年6月,慈濟志工再度於海地進行300噸的台灣愛心米發放,這次發放的物資裡,除了大米外,還有來自多明尼加台商捐贈的1萬雙愛心鞋。然而,1萬雙鞋的運送過程手續繁鎖,光一份文件就要蓋二十多個章,但當海關知道這是賑災物資,加上對慈濟與海外工程公司(Overseas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 簡稱OECC)的認同,原本可能需花二天以上的報關手續,在五個多小時後就完成所有手續,順利出關。 OPEPB 職業學校學生支援搬運大米。攝影/岑慧意 今年是慈濟第4年在太陽城聖安東尼幼兒園發放大米,當慈濟志工向來領米的鄉親宣布,今天除了每戶可領到2包大米外,還能領到一雙鞋子,全場歡呼雷動。 隨後如濟神父說明如何才能換取到正確尺碼的鞋子。原本關懷團志工沙盤推演的許多的方式,沒有一項可以完美無失,尤其擔心鄉親會鼓譟騷動起來。然而,鄉親領到鞋子後,大家紛紛試穿是否合腳,拿到合腳的鞋子,立刻手舞足蹈、又唱又笑,拿到不合適的,則高舉鞋子全場穿梭來回,有人覺得這雙鞋子可能合適自己,就請他停下來交換穿穿看,整個過程非常平和溫馨,幾乎人人都換到了合適的鞋子。 15歲的男孩詹姆士(James) 跟他父母以及五位兄弟姊妹住在太陽城,他說上學非常困難,有時候沒有食物可以吃,當不用擔心食物的時候又需要擔心安全以及暴力,常常都有人開槍。他今天非常開心,他和他的兄弟拿到了二包米,當他拿到鞋子的時候,他急著展示:「你看!這是我拿到的寶貝,我喜歡鞋子,這雙是我的鞋子,我原先沒有期待發放會有鞋子!」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坡地排隊看病 隊伍浩蕩長

作者/鄭茹菁 宏都拉斯志工以他們的創意讓病人的候診時間不留白。 攝影/鄭茹菁 宏都拉斯缺藥,因為拿不到藥的緣故,病人常常看了醫生卻治不了病。美國慈濟志工結合宏國醫學院志工,舉辦義診,看病又給藥,等候看病的隊伍浩蕩長。 2017年5月28日,位於宏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巴(Tegucigalpa)郊區的蘇雅白職業學校(Suyapa是宏都拉斯的守護女神名字)天未亮就門庭若市,油煎薄餅的小販或靠牆或沿街叫賣,參加義診的病人頭頂著大太陽,忍受著飢腸轆轆,用意志對抗街角飄來的陣陣煎餅香氣。 等候看病的隊伍仍是從下坡一直延伸到上坡,衣衫襤褸的宏國人民捏著手帕、打著傘、搖擺著扇子堅守住自己的方寸之地,一步一步移向半掩的大門,負責核實名單的志工認真把關、仔細查對,兩旁站著荷槍實彈的阿兵哥,讓誰都不敢造次! 排名中美洲第一窮國 根據2012年統計,宏都拉斯的人平均GDP只有2,323美元,長期面臨高額貿易赤字及外債等問題,被列為高負債貧窮國,始終擺脫不了貧窮的糾纏。 在21世紀的今時今日,宏都拉斯多數鄉村地區尚無「自來水」,百姓家均以各式各樣的容器購水,衛生條件落後,蚊蟲與疾病孳生,每年都有登革熱、奇坤庫雅傳染病發生。2016年開始有茲卡病毒盛行,誠如證嚴法師所說的:「貧與病,就像一雙孿生兄弟。」貧窮的宏國人民從此籠罩在諸多疾病的威脅之中。 由於宏國缺藥,病人常常看了醫生卻治不了病,因為拿不到藥的緣故,在宏都拉斯就醫可說是一場惡夢。 宏都拉斯嚴重缺藥,藥局忙到天黑才發藥完畢。 攝影/鄭茹菁 宏國行的三大目標 慈濟醫療基金會執行長葛濟捨幾度帶隊前去宏都拉斯消毒、援建大愛屋、義診及發放等,他說: 這次來宏都拉斯的三大目標是與本地志工互動與分享、義診,以及評估義診中心的可行性。 美國慈濟醫療團隊特別提早在義診前二天到達,為志工準備完整的培訓課程,讓本土志工能夠在義診活動中學以致用。果然,宏都拉斯志工團隊在本次義診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讓美國人醫會讚不絕口! 在漫長的就醫「旅程」中,宏都拉斯志工以他們的創意讓病人的候診時間不留白,有的宣導蚊蟲傳染病的防疫,醫學院的學生們將海報穿在身上到處行走,宣導衛生教育;還有營養學團隊為病患逐一解說「如何吃得健康」,遇有糖尿病或食物過敏的病人,還會請進去教室做個別輔導;更貼心的是,為了讓病人安心看病,有一位小丑打扮的小女孩在現場照顧小朋友,幫孩子在臉上畫彩妝,給孩子們吹氣球,玩遊戲。當她魔術般的筆在小朋友的臉上畫上飛舞的蝴蝶、頑皮的花貓,一張圍觀的小臉用崇拜、興奮及歡喜的眼光欣賞,小朋友不吵不鬧不插隊,乖乖地等候慈濟人帶來的小確幸! 因為牙醫師及志工的努力,教材又可愛生動,將牙科衛敎做的很棒!攝影/鄭茹菁 本土志工自動自發組隊做香積。 攝影/鄭茹菁 義診發現的疑難雜症 在忙碌的義診行動中,由四位醫師擔任篩檢工作,將病人分配到所屬部門,全日十個半小時(上午8時至晚間6時30分)的義診,動員了十二位醫師、十五位護士、六位藥劑師及三十六位醫學院學生等六十九位專業志工,另有一般志工四十二人;雖然病人總數遠遠超過預估的五百人,但是慈濟團隊延長義診時間,讓大多數前來就醫的病人都得到照顧。當天有內科、兒科、牙科、精神科、婦科及神經科診療,還有配老花眼鏡與營養諮詢服務。 義診後的感性分享 當夕陽西落,志工團隊共聚一堂,手牽手跟隨美國志工賴娜音邊唱歌邊比手語,一遍又一遍將〈一家人〉唱了又唱,欲罷不能,好不容易才坐定分享心得。葛執行長率先發言,張鴻才即席翻譯,當他正經八百地向志工團隊感恩大家的付出:「沒有大家的用心,就沒有今日的成功,希望大家與其他志工分享經驗,帶動宏都拉斯的社區志工。」沒想到張鴻才翻譯之後竟引得哄堂大笑,葛執行長入境隨俗地接著說:「我不知道他翻譯成甚麼,但大家都開心就好了!」 121位志工服務944病人(次)。 攝影/鄭茹菁 負責篩檢的帥哥醫師奈爾森(Nelson Ovidio Lara Robles)訴說著自己義診一天的感動,他從不知道所謂的「付出無所求,反而說感恩」,經過5月28日的洗禮,雖然身體很疲憊,但是他得到發自內心的法喜,他感恩慈濟人不遠千里而來關懷宏都拉斯人,因為慈濟,宏都拉斯人學會愛! 維克多醫師(Dr.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休士頓 風災之後

作者/全美人文真善美志工 聖約翰越裔社區發放,民眾聽過竹筒歲月的故事後,紛紛投下愛心。攝影/王純瑾 德州遭受半世紀以來最強烈颶風哈維侵襲,30萬棟房屋毀損,大水圍困休士頓,滿目瘡痍中,愛心接力湧入,為最需要的人帶來及時援助,讓溼冷的心重新溫暖、注入力量。 蓊鬱的行道樹依舊翠綠,大水後十天,迪金森市(Dickinson)居民趁著天氣放晴,紛紛返回住家清理。泡水毀壞的家具用品,都被拋出屋外,草地上堆積的雜物垃圾綿延,空氣中飄散黴味。位於休士頓(Houston)東南方,2萬人口的迪金森市,約有7成的房屋,因為水患嚴重受損。 望著泡水多日的住家,居民麗莎說: 真的是噩夢一場,我們試著鄰居間相互幫助,只能共患難了。 居民柯伊指著牆上的痕跡:「你看這就是水淹到的地方,水線下隨便一敲就破了⋯⋯」 大休士頓地區凱蒂市(Katy),撤離民眾陸續返回家園,發現家具衣物車輛等全毀,房屋布滿黴斑。風災期間2次洩洪,維多(Victor Chan)的家也全毀,回想在大水中奮力營救鄰居殷澤蘭一家,並游泳將他的姊姊接到自家安置,餘悸猶存。 災後家園滿目瘡痍,慈濟志工前來訪視,帶來香積飯、毛毯、祝福金,維多眼眶溼潤: 這些東西是我們一家四口最需要的。 哈維颶風破紀錄雨量造成休士頓市陸海空交通幾近癱瘓,大水中民眾倉皇撤離。攝影/德州分會 德州五十六年來最強烈風暴,四級颶風「哈維」(Harvey),8月25日登陸,在南部沿海造成嚴重破壞,臨海的美國第四大都會區休士頓,更因海水倒灌、市區河溪爆漲,而出現大規模淹水。 對於地勢低平、市區內又有多條溪流橫貫的休士頓來說,哈維所帶來的超強降雨,已超越防汛能量,二天降下全年平均降雨量,數十萬戶斷水斷電。休士頓警消連夜救出受困民眾,全市交通癱瘓,休士頓沿岸的煉油設備更是緊急關閉,相關災情被官方形容為:「史無前例的重大災難!」 人民保母,需要疼惜 哈維颶風橫掃,有230萬人口的休士頓成為水鄉澤國,同在德州位於北方約389公里的大城達拉斯(Dallas),政府開設收容中心,接納來自休士頓的撤離民眾。 位於達拉斯市中心最大的收容中心(Kay Baily Hutchinson Convention Center),可收容5,000多人,向慈濟請求提供禦寒物品;慈濟達拉斯分會迅速提供2,800條環保毛毯。 當志工將上百箱毛毯送達收容中心時,紅十字會和市府工作人員還記得二十年前古斯塔颶風、艾克颶風造成災難,也是達拉斯慈濟人來到收容所關懷。在工作人員、警消人員協助下,慈濟志工把握時間,一一在行軍床上放置毛毯,讓撤離民眾在此安全度過風雨。力 慈濟志工在休士頓綠點區致贈現值卡及物資給受災家庭。攝影/黃友彬 在達拉斯 Kay Baily Hutchinson Convention Center 收容中心,慈濟志工親手將環保毛毯、祝福卡一一放置在行軍床上,希望毛毯能溫暖撤離民眾的心。攝影/吳怡萱

Read More »

以誠以情 以愛融和:做世界政治中心的暖流

| 華府分會 | 美國國會、白宮、最高法院等國家權力中心機構林立的街道上,也同時有遊民倒臥或四處穿梭的反差景象。 攝影/??? 華府為美國首都,也是全世界的政治中心,在國際社會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華府慈濟聯絡處在1994年7月成立,由於會務的成長於2004年成為分會,負責馬里蘭、維吉尼亞、北卡羅萊納、南卡羅萊納等四州及華府特區的慈濟會務發展。目前華府分會區域另有三個分支聯點:維吉尼亞州瑞其蒙市 (Richmond, VA)、北卡羅萊納州洛麗市 (Raleigh, NC)、北卡羅萊納州夏洛特市 (Charlotte, NC)。 地處全美政治樞紐,大華府地區有許多政府機構人員、科技網路生技專業人才、博士、大學教授等高階知識份子。但多年來華盛頓特區經常被列為全美十大貧富懸殊的城市,而慈濟華府分會會務涵蓋的北卡羅萊納州,也有一些城市常年被公佈在全美高赤貧城市之中。因此,華府志工用心致力於教富濟貧,以愛與關懷的精神服務人群,並且根據各個族群的需求定期在中途之家及病童中心提供熱食、前往社區安養機構關懷、舉辦醫療用語英語會話班、學童贈書、癌友會、安寧療護等各項服務。 一頓可以選擇的早餐 傳遞希望 除了貧富懸殊,在國會、白宮、最高法院等國家權力中心機構林立的街道上,也同時有遊民倒臥或四處穿梭的反差景象。由於無法負荷的房價、謀生問題、身心疾病、酗酒吸毒、家暴、失業等種種問題,華盛頓特區多年來一直位居全美十大遊民城市排行榜。 慈濟華府分會從2004年開始,號招志工,在每週五晚上九點以後前往麵包店,募取賣剩下的麵包。「我們許多客人是慈濟志工,有一天他們邀請我參加捐麵包給遊民的計畫,我覺得很棒」「有食物為什麼要浪費?當然是給有需要的人溫飽”麵包店老闆紛紛表示。慈濟志工成立六個小組,一年當中輪替進行這項計畫,每週風雨無阻,收集完麵包後,發放當天天還未亮志工就先在家中煮咖啡,再前往其他商家領取點心。每個星期六早上7點到9點的發放,大約130位遊民排著長龍,在忙進忙出笑容滿面的志工引導下挑選慈濟為他們準備的各式早餐。其中一位男性遊民感性的說:「我會特別早起來吃早餐,這讓我感覺很溫馨,竟然有熱咖啡還有熱燕麥片可以選擇。每個人都還沒放棄生存的意念,而你們也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放棄我們。上帝愛你。」 善與愛的紮根 國會圖書館贈書 由三座精緻古典建築組成,座落在國會山莊正對面的美國國會圖書館不但是全美最古老,也是全球藏書量最大的圖書館。館內藏書量3000萬種,涵蓋了470種語言,超過5800萬份手稿,是美國最大的稀有書籍珍藏點。它不只是圖書館,更是學術研究重鎮,精緻保存了人類社會發展所傳承的智慧與知識。經由一年多的努力,慈濟志工於2007年輾轉聯繫上國會圖書館,經館方嚴謹審核後,國會圖書館正式邀請慈濟華府分會贈送館方挑過的書籍(包括佛學類書籍以及慈濟經典法語等靜思出版書籍),並將所有書籍納入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書庫作為典藏,讓中外人士可以經由網路查到慈濟文化,以及慈濟教導的生命和生活哲學。國會贈書持續三年,而這也成了全美圖書館贈書的開始,全美各地慈濟志工也因此而更積極地在各社區推廣靜思文化。從2007每至2009年,全美已有157個公共圖書館、18個大學圖書館,收藏逾5千冊的靜思文化書籍,希望善與愛的理念,能夠在美國這片土地上扎根。 安身安心 膚慰三重打擊的角落 2018年9月13日,被稱為怪獸颶風的佛羅倫斯,於北卡羅萊納州登陸。由於佛羅倫斯結構完整龐大,所挾帶的豪雨強風,讓它成為四級颶風,一百多萬人被強制撤離家園。佛羅倫斯行徑緩慢,在路徑上造成致命且徹底的破壞,北卡州州長庫伯警告居民,佛羅倫斯將帶來千年未見的豪雨量;北卡州部分地區降雨超過35英吋,海面急速升高,道路地基被洪水沖毀,應聲斷裂,大部分地區浸泡在近一公尺深的水裡,直到一個星期後,家園還是一片汪洋。家毀了,沒水沒電沒瓦斯,甚至連衣服都流失了,…而其中還有不少低收入家庭尚未從2016年馬修颶風的重創中走出來。 趕在感恩節前,慈濟華府分會志工分別前往Lumberton以及New Berns兩個重災區,針對低收入戶進行發放。這次發放讓超過570個家庭暫時得以舒緩困境,並且發出超過26萬美元的現值卡。當地居民說,有家可歸、有乾淨的衣服可穿、有乾淨的床可以睡、有乾淨的水可以喝…這些他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基本,在災難中全都變成奢望。災後他們不求別的,只求生活能夠恢復“正常”,而慈濟的現值卡,讓受災家庭可以開始清理被污泥毀壞的家,恢復水電,在感恩節前回去,就算裡頭什麼都得從頭開始,至少住進自己熟悉的地方,安身安心。

Read More »

把陽光帶到陰暗的角落

| 美國總會 | 慈濟美國總會所處的南加州,以陽光燦燦著稱,但卻有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以及越來越多的需要幫助的居民。  攝影/陳清旺 1985年1月21日,美國慈濟分會正式獲加州政府核准成立,並於1989年在南加州阿罕布拉市(Alhambra)設立會所。2001年,美國慈濟分會成為「慈濟美國志業管理中心」(現為:「慈濟美國總會」),並於2004年10月8日遷入至聖諦瑪斯市(San Dimas)園區,成為全美慈濟人的家。 「慈濟美國總會」負起協調統籌全美九個區域分會、65個慈濟據點的責任,另外也擔負起中南美洲會務、賑災及資源調度等工作。總會設立於洛杉磯縣聖諦瑪斯市,轄區有南加州、亞利桑納州、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的11個分支聯點,深入服務當地社區。 全美有將近四分之一的無證移民都在加州落腳,根據加州公共政策組織估計,有兩百多萬名無證移民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由於沒有合法身份,工作不穩定,多屬低收家庭。此外,全美有超過25%(約15萬多人)的街友露宿加州街頭,且多數落腳在一年四季都有溫暖陽光的南加州,這些無法負擔醫療保險的人,也是身心問題風險最高的貧病之人。 「大愛醫療車」駛入大都會的暗角 為了服務為數眾多的貧病之人,慈濟美國醫療基金會於1993年成立,目前有一千到一千五百位活躍的人醫會成員。他們透過大愛醫療車診所、社區醫療講座、國際義診活動,提供免費或是最低收費的牙科、眼科、癌症篩檢等服務給低收家庭,截至2018年為止,有超過57萬人受惠。 由於意識到遊民長久以來的牙齒健康問題,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於2009年開始,每年冬天,將大愛牙科醫療車開進東聖蓋博谷(East San Gabriel Valley),在不同的遊民收容所巡迴,提供免費的牙科服務。因為遊民沒有交通工具,貧苦的人走不出來,志工便開著大愛牙科醫療車去找他們。大愛牙科醫療車載著和醫院診所一樣等級的牙醫裝備,為遊民整理治療滿口黃牙,甚至製作提供免費的假牙。對遊民而言,牙齒健康不僅代表長久的疼痛總算可以獲得解除,也代表他們能恢復正常吃和說話的功能,更因為有了假牙,而有機會、不被拒絕,找到謀生工作的機會。 除了在加州,海地、宏都拉斯、墨西哥、厄瓜多等中南美洲國家,也都有人醫會的醫師,彎著腰、低著頭,細心為貧病交加的病患看診服務的身影。藉由和當地政府和醫師合作,解決語言和文化上溝通的障礙,提供更適切的義診服務給當地居民。 「大愛蔬果車」暖胃暖心 很難想像在加州,有人冰箱是空的。根據加州食物銀行調查,全加州約有12.5%的人口過著吃完這一餐下一餐卻沒著落的生活。原因在於扣除稅務、住房花銷、醫療費用後,拿所剩的收入計算,加州貧窮人口比例超越佛州、紐約、路易斯安那州,是全美第一窮。一位服務貧窮家庭的慈濟志工莉麗.瑞維拉難過的說:「現在的貧窮和以前不同,你從外觀看不出來,必須進入他們家,你會看到一只空盪盪的冰箱」。加州每五個小孩當中,至少就有一個孩子是因為貧窮而餓著肚子去睡覺。 2016年11月,美國總會地區慈濟志工啟動「大愛蔬果車」計畫,將滿載新鮮蔬果食物的蔬果車,開往低收入社區,服務連基本生活需求都無法滿足的貧苦移民。有別於多數食物倉儲提供的食物多半是罐頭為主,慈濟對發放的食物的品質非常要求,希望能夠提供新鮮的蔬菜水果,讓民眾能夠得到營養的均衡。每次蔬果車可以承載2萬磅的新鮮蔬果、奶製品、米、豆子等食物,可以滿足5百個家庭一個星期的需要。「大愛蔬果車」每年幫助超過一萬個家庭,以新鮮蔬果和高品質的食物,提供居民足夠的營養,也降低肥胖的風險。 「品格教育」與「獎助學金」翻轉清寒家庭的未來 從2006年開始,慈濟美國教育基金會和南加州的學區合作,將慈濟靜思語「品格教育」課程帶入南加州三所公立小學。慈濟的品格教育課程,也被加州教育局列入學校的正式學分。同時,也為一些跟不上學習進度的孩子,提供校園課後輔導計畫,給予關懷,並且藉機訓練孩子情緒管理,培養包容、責任、孝順、感恩、知足、勇氣等價值觀。除了品格教育進入校園之外,也提供清寒獎學金給即將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以及大學生,減輕低收入家庭的負擔。 氣候難民激增 馳援山火受災居民 加州陽光,是許多人的嚮往,但南加州的山火,近十年來卻以愈來愈頻繁之勢,在乾燥而炙熱的聖塔安娜焚風(Santa Ana Winds)助長下,屢屢佔據媒體版面,怵目驚心,動輒波及數萬居民,南加州林火的受災居民成了極端氣候下的難民。每當有山火災情傳出,慈濟志工便隨即啟動防災賑災機制,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援助。

Read More »

在世界的中心 以愛為動力跑在慈善最前線

| 紐約分會 | 零度低溫的夜晚,紐約慈濟志工摸黑進入災區,克難搭起臨時帳篷,點上柴油燈,煮大鍋熱食薑湯,分給救災人員和災民食用。 攝影/??? 秉持拓荒者的精神、救世濟人的理念,慈濟紐約支會在1991年4月正式成立,草創初期沒有辦公室,僅以志工的住家為據點。成立後三個月,中國大陸華中地區暴雨成災,慈濟志工們雖然沒有急難救助的經驗,但也立即採取行動,於同年7月27日上街頭募款,是慈濟在美國首度進行街頭募心募款,也開啟往後慈濟在美東的慈善工作。 紐約分會會務涵蓋美國東北地區,1995年,長島、波士頓先後成立聯絡處;1999年1月1日,隨著志工人數和會員的增加,紐約支會晉升為分會, 長島則於2002年成為為支會,到了2003年,紐約華埠聯絡處成立。紐約的慈濟志工也在多場史無前例的災難中,走在最前,給予力量,和溫暖的支持,同時社區慈善以及醫療的志業也同步發展。 911恐怖攻擊 開啟美國賑災之路 2001年9月11日早上約九點鐘,紐約市曼哈頓最繁忙的雙子星大樓才迎來上班人潮,突如其來的轟然巨響,讓舉世震驚。恐怖份子駕駛兩架飛機自殺式撞上雙塔,引發熊熊烈焰,大樓瞬間崩塌,灰燼、炙熱、恐懼、和死亡氣息混合在空氣中,有近3000人逃生不及喪命,6,000多人受傷,成為美國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當日慈濟志工立刻趕往現場,卻苦於沒人知道慈濟,不願放行。慈濟志工林慧如,拿出自己的牙醫會員證進入現場,看見當下救難人員和傷者在火燒的災區裡,急需乾淨飲用水,立刻用手機打電話給災區外的慈濟志工,動員四處買水,並緊急送往現場。這一刻,開啟慈濟在美國的急難救助之路。慈濟志工除了發放熱食給救難人員、協助尋找失蹤僑民、發放應急物資,同時上街頭呼籲捐血救人。慈濟人並在紐約、新澤西、長島成立三個服務中心,在心靈上膚慰,物資上支援,持續關懷3千多戶受難家屬達兩個半月,共發出2,393份應急金,總金額達兩百萬美金。慈濟也成為除了紅十字會和救世軍以外,唯一一個能夠進入雙塔災區的亞裔慈善組織。 桑迪颶風過後 全球愛的接力 繁華的紐約市於2012年10月28日,桑迪颶風以高達100英哩的陣風時速,掀起三層樓高的巨浪,臨海區域,數千棟民房不是泡水,就是因電線走火付之一炬,造成19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需要320億美元的重建經費。 紐約市皇后區協助救災的「公民組織」會長丹尼爾・曼迪佩服地說 ”慈濟在短短一個星期就將物資備好送達災民手中,真的很不可思議”。把握救災時間即刻動員,慈濟志工在第一時間進入災區發放熱食、不到一個星期即開始發放現值卡和毛毯,並在全美189個據點和全球37個國家啟動募心募款。慈濟志工也在零度低溫的夜晚,輪流進入沒水沒電的災區,克難搭起臨時帳篷,摸黑點上柴油燈,煮大鍋熱食薑湯,分給救災的第一線人員和災民食用,溫暖接力。體恤心力交瘁的第一線警消人員,帶著現值卡和物資前往加油打氣,因為這些人民的守護者連續數日工作超時,回家後還必須面對自家的災情。 慈濟在桑迪風災中動員全美4千4百多名志工,共發出現值卡一千萬美金,幫助1萬6千個家庭,超過5萬5千人受惠。 寒冬前 遞上一件暖和 紐約的冬天特別長、也特別冷。連續多年,紐約的慈濟志工總是會在嚴冬的清晨,冒著澈骨寒氣,尋找在冰雪飛舞的橋下、廢墟中,甚至用紙箱作圍欄,縮在一角的遊民,為他們送睡袋、遞熱食,也為需要冬衣的人張羅準備。 每年的募集冬衣在弱勢社區進行冬衣發放,自1992年起從未間斷,是紐約慈濟慈善志業啟動的源頭。在寒風肆虐前,慈濟志工的愛與關懷就會適時送入弱勢社區。 募集來的冬衣需要足夠的空間存放整理,早期會所無法容納大量衣物,只能在每年寒冬來臨前收集少量應急。1998年終於有了較大的空間,開始向社區民眾大量勸募。多年來,募集、發放冬衣是紐約分會每年歲末最重要的慈善行動,整個社區的愛心也跟著啟動,家裡整理出來的衣物一包包往慈濟送。上萬件收集、整理約需一個月的時間,大部分由已退休的老志工承擔。他們每天連續站立幾個小時,還需頻頻彎腰,把衣服一件一件送洗、用心摺疊分類、補上釦子、熨燙整齊,還要量大小、記尺寸,過程細膩,就是為了在寒冬來臨前,為需要的人遞上一件暖和。 不忍弱勢疾苦 人醫人心 紐約的慈濟人醫會,每年在大紐約地區與長島地區舉辦3到4次義診,每次義診參與服務的志工、醫生、護士有150 到 200 人,數百人受惠,守護沒有保險、低收入的民眾健康。尤其是紐約最大華埠之一的布碌侖八大道的華人社區,那裡有逾4萬名華人,但有不少人沒合法居留身份,普遍缺乏醫療保險,只能仰賴成藥,或是拖延不去治療。慈濟志工和人醫會的醫療專業人員不辭勞苦,在每次義診中都提供十項檢查包括內科、牙科、腸胃科與腎臟科,以及針灸、物理治療與免費洗牙等服務。參與義診的醫療人員,也格外有耐心,每個人的問診時間往往長達半小時,讓生活在社會邊緣的弱勢移民,除了解決身體的病痛,也感受到暖心關懷。2018年,紐約慈濟人醫會為幫助低收民眾保持視力健康,尤其是老人和學生,展開募款,購買先進眼科檢驗設備,讓病患能在義診時,從視力檢查到驗光配鏡,一次到位,一副免費的眼鏡可以省下至少兩百元美金。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大水退去 鄉情湧現

作者/王純瑾 4月29日在維和港皮斯洛伊區以工代賑民眾出發前,美國慈濟志工葛濟覺(中)帶頭喊:「GO!GO!GO!」激勵士氣,讓大家以歡喜心一起為清理家園努力。攝影/海克特 「求求您幫助我們,好嗎?我的家被洪水淹了,什麼都沒了!我們老了,沒有錢再重新開始⋯⋯」簡陋的竹子高腳屋裏,老夫妻見到慈濟志工到來,忍不住緊緊握著志工的雙手,訴說多日來的苦痛。 南美洲厄瓜多四月初豪雨釀災,十二萬人受到影響,其中曼納比省(Manabi)災情最為嚴重,暴漲的維和港河,造成上游聖塔安娜縣(Santa Ana)與下游維和港市(Portoviejo)洪患,大水從建築物中沖出的物品阻塞排水系統,使得大量淤泥堆積街道。 經過太陽曝曬乾裂的土地,看起來堅硬,一踏上去,卻是一步步深陷的腳印,這是維和港市皮斯洛伊區(Pisloy),水患重災區之一。 經過去年強震,許多房屋受損被列為危樓,尚未修復,如今又因豪雨水患,不少居民喪失家當、失去工作,環境惡臭,災後兩週仍陷困境。 4月24日起,來自7個國家的慈濟志工與當地志工進入災區,以每人每天美金15元代賑金,先後於聖塔安娜縣與維和港市啟動「以工代賑」。除了帶動居民清除堆積的爛泥,也走入社區居家關懷,清掃房屋內外淤泥。 志工來到蘇妮妲一家,樓下依然積水,全家暫居僅存頂蓋的二樓,95歲的老爸爸失明,洪水來時,幸好兒女及時援救;老爸爸非常恐懼,志工安慰他寬心。 「我們老了,沒有錢再重新開始,感謝您們來到這裏幫忙我們!」另一戶年邁夫妻對這群生力軍再三感謝。 以工代賑圓緣日,聖塔安娜縣民眾製作海報,表達對慈濟志工援助的感謝。攝影/海克特 來自厄瓜多卡諾亞鎮的志工阿妮塔(Anita)始終含著淚,心疼地看著老爺爺。今年34歲的阿妮塔,是五個小孩的單親媽媽,2016年4月厄瓜多發生大地震時,她剛好出門在外工作,房屋倒塌了,很幸運的是孩子們與母親都平安無事。 臉上總是掛著燦爛笑容的阿妮塔告訴大家,「一定是平日我喜歡助人,所以上帝才保護我的家人,讓我繼續再服務別人。」今年得知洪水肆虐的消息,她決定把握機會,與慈濟志工一起為鄉親盡點心力。 阿妮塔說,出門前小兒子吵著:「媽媽您要留下來,慶祝我的生日!」阿妮塔告訴孩子:「你的生日天天都可以慶祝,但是那些受難的災民,現在需要媽媽去幫助,他們的苦是不能等的!」 二個小時車程外的卡諾瓦鎮,在去年地震後慈濟帶動以工代賑重啟生機,此次有八位鎮民前來水患災區付出。 來自卡諾亞的羅伯特(Robert),與朋友搭車來到維和港,一路沈默地跟著慈濟人,體驗受災居民的困境;第3天,終於打破沈默,見到鄉親苦訴不幸時,他說:「我也跟您一樣,同是災民。不過我是因爲去年地震,您是因爲水災。所以您的苦,我能感受!我們都因爲無預期的災難失去所有,可是我們都還有機會,重新再開始。所以今天我站在這裏,要幫助您!」 螞蟻雄兵的力量 以工代賑上午同時在維和港皮斯洛伊區與聖塔安娜縣舉行,下午志工合力到聖塔安娜帶動居民清掃學校。 四月雨季正值學校放暑假,在受災嚴重的聖塔安娜中學,學校老師自行打掃兩個星期了,球場、教室還覆蓋著厚厚淤泥。 「我們本來要在上週一開學,已經遲了八天,」威爾森老師說:「原本預計要花一個月的時間清理淤泥,非常感恩得到慈濟的幫助,速度加快了很多。」 慈濟志工利用四月底的週末假日,帶動五百多人一起清理校園;一鏟又一鏟,黏稠爛泥的重量,加深志工群身體的負荷,卻也多了付出的承擔。 阿根廷慈濟志工洪慈承清楚記得,在4月25日進入學校時,看到滿地爛泥,副校長擔憂是否能如期在5月2日開學;但是如今看到螞蟻雄兵的力量,「校長跟副校長感恩地說,很希望5月2日所有慈濟人都能夠在場見證這個偉大的時刻,因為你們的幫忙,孩子們可以上課了!」 紐約慈濟志工張濟舵與老師們分享,幾天來看到聖塔安娜的改變,「不是因為我們來了,而是您們彼此的互助。受難人並非被幫助的人,受難的人也能幫助人,正如教宗所言,未來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是彼此互助的人。」 4月29日,慈濟志工在聖塔安娜中學帶動以工代賑清掃校園淤泥。攝影/海克特 淤泥淹沒了聖塔安娜中學足球場,經過太陽曝曬,呈現裂痕斑斑。攝影/海克特 付出讓自己富有 每天的以工代賑儀式中,各國志工為大家打氣,並輪流分享竹筒歲月的故事,告訴大家心靈富有,當下即可以助人;接下來,志工拿著竹筒撲滿走入人群募心募愛,總是聽到此起彼落的叮咚聲。 有人當場表示要認養竹筒,回家後每天存錢,「因為你們幫助了我,我也要去幫助別人,給孩子一個榜樣。」受災民眾蒙田歐(Montteo)說。 以工代賑最後一天,馬可(Marcos Cedeño)雙手捧著一個包沈甸甸的袋子,親自送給慈濟志工。志工打開當下一陣驚喜:一毛一毛零錢的存款,是他感恩慈濟幫助同胞的回饋。馬可說:「從參加以工代賑開始,聽到了竹筒歲月的故事,我就決心做個富有的人。」

影音新聞

颶風過後 北卡發放現值卡

 /maxresdefault.jpg” /> 颶風侵襲了這裡,你可能站在暴風雨中,但你不想被它吞噬,我們需要大家真正的愛,明白我們遭受的困難,需要虔誠的心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居民 凱西 九月,佛羅倫斯颶風重創美國北卡羅萊納州,重災區新伯爾是一片狼藉,慈濟志工緊急前往勘災和發放,也跟著受災鄉親回家,親眼目賭,更能感受重建家園的困難。 志工莎曼莎:「今天我來到這裡,體驗一次難忘的志工之旅,這次是我第一次來賑災,我想知道他們為受災的民眾,在做些什麼,也開闊了眼界。」 居民希拉:「自從上週三後,我沒有再來過這裡,因為會讓我悲痛不已,我們先到廚房看看,至少你們還能走進屋裡,會看到裡面不會被絆倒,我想這塊區域,那邊的兩棟房子,以及周圍的一切,全都被洪水沖毀了。」 莎曼莎:「今天在新伯爾市天氣很好,你很難看出來,他們那時候究竟經歷了什麼,在外面看不出來,你走進去,你難以想像,他們過去的生活,他們已建立的一切。」 居民希拉:「今天我收到了600元現值卡,我能用現值卡採購,孩子們和家裡需要的東西,我很感恩有人願意幫助我,因為我失去了一切。」 小志工溫蒂:「颶風過後,我的家被毀了,我和我的媽媽填寫申請表,我來幫忙,因為總比什麼事都不做來得好。」 小志工:「我正幫忙貼紙,我喜歡幫助別人。」 居民 凱西:「颶風侵襲了這裡,你可能站在暴風雨中,但你不想被它吞噬,我們需要大家真正的愛,明白我們遭受的困難,需要虔誠的心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居民凱西:「這裡真的很糟糕,你想為你的孩子們,留下些東西,但災難卻改變了,你的計畫,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嗎?」 志工 莎曼莎:「做志工我有感受到,雖然只是聆聽或是和他們談話,這對災民的幫助,比我想像的還要多很多。 捐款協助

新聞故事

美國醫療廿五載 陪伴貧病

2018年12月8日,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於美國總會聖諦瑪斯園區舉辦醫療志業二十五周年感恩餐會,表達對所有參與醫療志業的志工與醫師們的敬意,及凝聚同仁及志工的心。

新聞故事

震殤七年後 愛一直在

資料提供/許智崴、岑慧意 太陽城布魯克林區大米發放,居民領到大米非常開心。攝影/岑慧意 「一包包的台灣愛心米,是慈濟對海地鄉親的信守承諾,一雙雙的台商愛心鞋,讓當地貧民展露笑顏」。         海地於2010年大地震之後,美國慈濟志工持續往返海地,從最初期的急難救災到中長期的陪伴關懷,自2010年至2017年6月慈濟志工前往海地共計66梯次。2013年起在海地發放臺灣農委會提供的大米,2013年至2016年共發放1500頓大米,2017年4月、6月,美國慈濟志工一本初衷,前往海地發放,因為去年馬修颶風重創海地,所以發放地點特別新增傑洛米市與萊凱鎮,加上太子港與海地角,發放900噸大米。 2013年至2017年總計發放2400噸的臺灣愛心米。   太陽城歐纳喜區及安東妮學校大米發放,居民高興地領米回家。攝影/岑慧意 一場不一樣的發放 慈濟與當地志工投入賑災工作,鄰國多明尼加台商公司 (Sun Jade International Footwear) 因認同慈濟多年對海地的協助,在物資匱乏的海地,有的人連一雙鞋也沒有,所以決定捐出1萬雙的鞋子,希望能保護海地人民的雙腳。即使有工作的人,穿的也是破損的鞋,因此只要在多人的人群裡,當地人會把鞋子拿在手裡,因為他們擔心把這唯一的鞋弄丟了。 2017年6月,慈濟志工再度於海地進行300噸的台灣愛心米發放,這次發放的物資裡,除了大米外,還有來自多明尼加台商捐贈的1萬雙愛心鞋。然而,1萬雙鞋的運送過程手續繁鎖,光一份文件就要蓋二十多個章,但當海關知道這是賑災物資,加上對慈濟與海外工程公司(Overseas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 簡稱OECC)的認同,原本可能需花二天以上的報關手續,在五個多小時後就完成所有手續,順利出關。 OPEPB 職業學校學生支援搬運大米。攝影/岑慧意 今年是慈濟第4年在太陽城聖安東尼幼兒園發放大米,當慈濟志工向來領米的鄉親宣布,今天除了每戶可領到2包大米外,還能領到一雙鞋子,全場歡呼雷動。 隨後如濟神父說明如何才能換取到正確尺碼的鞋子。原本關懷團志工沙盤推演的許多的方式,沒有一項可以完美無失,尤其擔心鄉親會鼓譟騷動起來。然而,鄉親領到鞋子後,大家紛紛試穿是否合腳,拿到合腳的鞋子,立刻手舞足蹈、又唱又笑,拿到不合適的,則高舉鞋子全場穿梭來回,有人覺得這雙鞋子可能合適自己,就請他停下來交換穿穿看,整個過程非常平和溫馨,幾乎人人都換到了合適的鞋子。 15歲的男孩詹姆士(James) 跟他父母以及五位兄弟姊妹住在太陽城,他說上學非常困難,有時候沒有食物可以吃,當不用擔心食物的時候又需要擔心安全以及暴力,常常都有人開槍。他今天非常開心,他和他的兄弟拿到了二包米,當他拿到鞋子的時候,他急著展示:「你看!這是我拿到的寶貝,我喜歡鞋子,這雙是我的鞋子,我原先沒有期待發放會有鞋子!」

新聞故事

坡地排隊看病 隊伍浩蕩長

作者/鄭茹菁 宏都拉斯志工以他們的創意讓病人的候診時間不留白。 攝影/鄭茹菁 宏都拉斯缺藥,因為拿不到藥的緣故,病人常常看了醫生卻治不了病。美國慈濟志工結合宏國醫學院志工,舉辦義診,看病又給藥,等候看病的隊伍浩蕩長。 2017年5月28日,位於宏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巴(Tegucigalpa)郊區的蘇雅白職業學校(Suyapa是宏都拉斯的守護女神名字)天未亮就門庭若市,油煎薄餅的小販或靠牆或沿街叫賣,參加義診的病人頭頂著大太陽,忍受著飢腸轆轆,用意志對抗街角飄來的陣陣煎餅香氣。 等候看病的隊伍仍是從下坡一直延伸到上坡,衣衫襤褸的宏國人民捏著手帕、打著傘、搖擺著扇子堅守住自己的方寸之地,一步一步移向半掩的大門,負責核實名單的志工認真把關、仔細查對,兩旁站著荷槍實彈的阿兵哥,讓誰都不敢造次! 排名中美洲第一窮國 根據2012年統計,宏都拉斯的人平均GDP只有2,323美元,長期面臨高額貿易赤字及外債等問題,被列為高負債貧窮國,始終擺脫不了貧窮的糾纏。 在21世紀的今時今日,宏都拉斯多數鄉村地區尚無「自來水」,百姓家均以各式各樣的容器購水,衛生條件落後,蚊蟲與疾病孳生,每年都有登革熱、奇坤庫雅傳染病發生。2016年開始有茲卡病毒盛行,誠如證嚴法師所說的:「貧與病,就像一雙孿生兄弟。」貧窮的宏國人民從此籠罩在諸多疾病的威脅之中。 由於宏國缺藥,病人常常看了醫生卻治不了病,因為拿不到藥的緣故,在宏都拉斯就醫可說是一場惡夢。 宏都拉斯嚴重缺藥,藥局忙到天黑才發藥完畢。 攝影/鄭茹菁 宏國行的三大目標 慈濟醫療基金會執行長葛濟捨幾度帶隊前去宏都拉斯消毒、援建大愛屋、義診及發放等,他說: 這次來宏都拉斯的三大目標是與本地志工互動與分享、義診,以及評估義診中心的可行性。 美國慈濟醫療團隊特別提早在義診前二天到達,為志工準備完整的培訓課程,讓本土志工能夠在義診活動中學以致用。果然,宏都拉斯志工團隊在本次義診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讓美國人醫會讚不絕口! 在漫長的就醫「旅程」中,宏都拉斯志工以他們的創意讓病人的候診時間不留白,有的宣導蚊蟲傳染病的防疫,醫學院的學生們將海報穿在身上到處行走,宣導衛生教育;還有營養學團隊為病患逐一解說「如何吃得健康」,遇有糖尿病或食物過敏的病人,還會請進去教室做個別輔導;更貼心的是,為了讓病人安心看病,有一位小丑打扮的小女孩在現場照顧小朋友,幫孩子在臉上畫彩妝,給孩子們吹氣球,玩遊戲。當她魔術般的筆在小朋友的臉上畫上飛舞的蝴蝶、頑皮的花貓,一張圍觀的小臉用崇拜、興奮及歡喜的眼光欣賞,小朋友不吵不鬧不插隊,乖乖地等候慈濟人帶來的小確幸! 因為牙醫師及志工的努力,教材又可愛生動,將牙科衛敎做的很棒!攝影/鄭茹菁 本土志工自動自發組隊做香積。 攝影/鄭茹菁 義診發現的疑難雜症 在忙碌的義診行動中,由四位醫師擔任篩檢工作,將病人分配到所屬部門,全日十個半小時(上午8時至晚間6時30分)的義診,動員了十二位醫師、十五位護士、六位藥劑師及三十六位醫學院學生等六十九位專業志工,另有一般志工四十二人;雖然病人總數遠遠超過預估的五百人,但是慈濟團隊延長義診時間,讓大多數前來就醫的病人都得到照顧。當天有內科、兒科、牙科、精神科、婦科及神經科診療,還有配老花眼鏡與營養諮詢服務。 義診後的感性分享 當夕陽西落,志工團隊共聚一堂,手牽手跟隨美國志工賴娜音邊唱歌邊比手語,一遍又一遍將〈一家人〉唱了又唱,欲罷不能,好不容易才坐定分享心得。葛執行長率先發言,張鴻才即席翻譯,當他正經八百地向志工團隊感恩大家的付出:「沒有大家的用心,就沒有今日的成功,希望大家與其他志工分享經驗,帶動宏都拉斯的社區志工。」沒想到張鴻才翻譯之後竟引得哄堂大笑,葛執行長入境隨俗地接著說:「我不知道他翻譯成甚麼,但大家都開心就好了!」 121位志工服務944病人(次)。 攝影/鄭茹菁 負責篩檢的帥哥醫師奈爾森(Nelson Ovidio Lara Robles)訴說著自己義診一天的感動,他從不知道所謂的「付出無所求,反而說感恩」,經過5月28日的洗禮,雖然身體很疲憊,但是他得到發自內心的法喜,他感恩慈濟人不遠千里而來關懷宏都拉斯人,因為慈濟,宏都拉斯人學會愛! 維克多醫師(Dr.

新聞故事

休士頓 風災之後

作者/全美人文真善美志工 聖約翰越裔社區發放,民眾聽過竹筒歲月的故事後,紛紛投下愛心。攝影/王純瑾 德州遭受半世紀以來最強烈颶風哈維侵襲,30萬棟房屋毀損,大水圍困休士頓,滿目瘡痍中,愛心接力湧入,為最需要的人帶來及時援助,讓溼冷的心重新溫暖、注入力量。 蓊鬱的行道樹依舊翠綠,大水後十天,迪金森市(Dickinson)居民趁著天氣放晴,紛紛返回住家清理。泡水毀壞的家具用品,都被拋出屋外,草地上堆積的雜物垃圾綿延,空氣中飄散黴味。位於休士頓(Houston)東南方,2萬人口的迪金森市,約有7成的房屋,因為水患嚴重受損。 望著泡水多日的住家,居民麗莎說: 真的是噩夢一場,我們試著鄰居間相互幫助,只能共患難了。 居民柯伊指著牆上的痕跡:「你看這就是水淹到的地方,水線下隨便一敲就破了⋯⋯」 大休士頓地區凱蒂市(Katy),撤離民眾陸續返回家園,發現家具衣物車輛等全毀,房屋布滿黴斑。風災期間2次洩洪,維多(Victor Chan)的家也全毀,回想在大水中奮力營救鄰居殷澤蘭一家,並游泳將他的姊姊接到自家安置,餘悸猶存。 災後家園滿目瘡痍,慈濟志工前來訪視,帶來香積飯、毛毯、祝福金,維多眼眶溼潤: 這些東西是我們一家四口最需要的。 哈維颶風破紀錄雨量造成休士頓市陸海空交通幾近癱瘓,大水中民眾倉皇撤離。攝影/德州分會 德州五十六年來最強烈風暴,四級颶風「哈維」(Harvey),8月25日登陸,在南部沿海造成嚴重破壞,臨海的美國第四大都會區休士頓,更因海水倒灌、市區河溪爆漲,而出現大規模淹水。 對於地勢低平、市區內又有多條溪流橫貫的休士頓來說,哈維所帶來的超強降雨,已超越防汛能量,二天降下全年平均降雨量,數十萬戶斷水斷電。休士頓警消連夜救出受困民眾,全市交通癱瘓,休士頓沿岸的煉油設備更是緊急關閉,相關災情被官方形容為:「史無前例的重大災難!」 人民保母,需要疼惜 哈維颶風橫掃,有230萬人口的休士頓成為水鄉澤國,同在德州位於北方約389公里的大城達拉斯(Dallas),政府開設收容中心,接納來自休士頓的撤離民眾。 位於達拉斯市中心最大的收容中心(Kay Baily Hutchinson Convention Center),可收容5,000多人,向慈濟請求提供禦寒物品;慈濟達拉斯分會迅速提供2,800條環保毛毯。 當志工將上百箱毛毯送達收容中心時,紅十字會和市府工作人員還記得二十年前古斯塔颶風、艾克颶風造成災難,也是達拉斯慈濟人來到收容所關懷。在工作人員、警消人員協助下,慈濟志工把握時間,一一在行軍床上放置毛毯,讓撤離民眾在此安全度過風雨。力 慈濟志工在休士頓綠點區致贈現值卡及物資給受災家庭。攝影/黃友彬 在達拉斯 Kay Baily Hutchinson Convention Center 收容中心,慈濟志工親手將環保毛毯、祝福卡一一放置在行軍床上,希望毛毯能溫暖撤離民眾的心。攝影/吳怡萱

以誠以情 以愛融和:做世界政治中心的暖流

| 華府分會 | 美國國會、白宮、最高法院等國家權力中心機構林立的街道上,也同時有遊民倒臥或四處穿梭的反差景象。 攝影/??? 華府為美國首都,也是全世界的政治中心,在國際社會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華府慈濟聯絡處在1994年7月成立,由於會務的成長於2004年成為分會,負責馬里蘭、維吉尼亞、北卡羅萊納、南卡羅萊納等四州及華府特區的慈濟會務發展。目前華府分會區域另有三個分支聯點:維吉尼亞州瑞其蒙市 (Richmond, VA)、北卡羅萊納州洛麗市 (Raleigh, NC)、北卡羅萊納州夏洛特市 (Charlotte, NC)。 地處全美政治樞紐,大華府地區有許多政府機構人員、科技網路生技專業人才、博士、大學教授等高階知識份子。但多年來華盛頓特區經常被列為全美十大貧富懸殊的城市,而慈濟華府分會會務涵蓋的北卡羅萊納州,也有一些城市常年被公佈在全美高赤貧城市之中。因此,華府志工用心致力於教富濟貧,以愛與關懷的精神服務人群,並且根據各個族群的需求定期在中途之家及病童中心提供熱食、前往社區安養機構關懷、舉辦醫療用語英語會話班、學童贈書、癌友會、安寧療護等各項服務。 一頓可以選擇的早餐 傳遞希望 除了貧富懸殊,在國會、白宮、最高法院等國家權力中心機構林立的街道上,也同時有遊民倒臥或四處穿梭的反差景象。由於無法負荷的房價、謀生問題、身心疾病、酗酒吸毒、家暴、失業等種種問題,華盛頓特區多年來一直位居全美十大遊民城市排行榜。 慈濟華府分會從2004年開始,號招志工,在每週五晚上九點以後前往麵包店,募取賣剩下的麵包。「我們許多客人是慈濟志工,有一天他們邀請我參加捐麵包給遊民的計畫,我覺得很棒」「有食物為什麼要浪費?當然是給有需要的人溫飽”麵包店老闆紛紛表示。慈濟志工成立六個小組,一年當中輪替進行這項計畫,每週風雨無阻,收集完麵包後,發放當天天還未亮志工就先在家中煮咖啡,再前往其他商家領取點心。每個星期六早上7點到9點的發放,大約130位遊民排著長龍,在忙進忙出笑容滿面的志工引導下挑選慈濟為他們準備的各式早餐。其中一位男性遊民感性的說:「我會特別早起來吃早餐,這讓我感覺很溫馨,竟然有熱咖啡還有熱燕麥片可以選擇。每個人都還沒放棄生存的意念,而你們也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放棄我們。上帝愛你。」 善與愛的紮根 國會圖書館贈書 由三座精緻古典建築組成,座落在國會山莊正對面的美國國會圖書館不但是全美最古老,也是全球藏書量最大的圖書館。館內藏書量3000萬種,涵蓋了470種語言,超過5800萬份手稿,是美國最大的稀有書籍珍藏點。它不只是圖書館,更是學術研究重鎮,精緻保存了人類社會發展所傳承的智慧與知識。經由一年多的努力,慈濟志工於2007年輾轉聯繫上國會圖書館,經館方嚴謹審核後,國會圖書館正式邀請慈濟華府分會贈送館方挑過的書籍(包括佛學類書籍以及慈濟經典法語等靜思出版書籍),並將所有書籍納入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書庫作為典藏,讓中外人士可以經由網路查到慈濟文化,以及慈濟教導的生命和生活哲學。國會贈書持續三年,而這也成了全美圖書館贈書的開始,全美各地慈濟志工也因此而更積極地在各社區推廣靜思文化。從2007每至2009年,全美已有157個公共圖書館、18個大學圖書館,收藏逾5千冊的靜思文化書籍,希望善與愛的理念,能夠在美國這片土地上扎根。 安身安心 膚慰三重打擊的角落 2018年9月13日,被稱為怪獸颶風的佛羅倫斯,於北卡羅萊納州登陸。由於佛羅倫斯結構完整龐大,所挾帶的豪雨強風,讓它成為四級颶風,一百多萬人被強制撤離家園。佛羅倫斯行徑緩慢,在路徑上造成致命且徹底的破壞,北卡州州長庫伯警告居民,佛羅倫斯將帶來千年未見的豪雨量;北卡州部分地區降雨超過35英吋,海面急速升高,道路地基被洪水沖毀,應聲斷裂,大部分地區浸泡在近一公尺深的水裡,直到一個星期後,家園還是一片汪洋。家毀了,沒水沒電沒瓦斯,甚至連衣服都流失了,…而其中還有不少低收入家庭尚未從2016年馬修颶風的重創中走出來。 趕在感恩節前,慈濟華府分會志工分別前往Lumberton以及New Berns兩個重災區,針對低收入戶進行發放。這次發放讓超過570個家庭暫時得以舒緩困境,並且發出超過26萬美元的現值卡。當地居民說,有家可歸、有乾淨的衣服可穿、有乾淨的床可以睡、有乾淨的水可以喝…這些他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基本,在災難中全都變成奢望。災後他們不求別的,只求生活能夠恢復“正常”,而慈濟的現值卡,讓受災家庭可以開始清理被污泥毀壞的家,恢復水電,在感恩節前回去,就算裡頭什麼都得從頭開始,至少住進自己熟悉的地方,安身安心。

把陽光帶到陰暗的角落

| 美國總會 | 慈濟美國總會所處的南加州,以陽光燦燦著稱,但卻有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以及越來越多的需要幫助的居民。  攝影/陳清旺 1985年1月21日,美國慈濟分會正式獲加州政府核准成立,並於1989年在南加州阿罕布拉市(Alhambra)設立會所。2001年,美國慈濟分會成為「慈濟美國志業管理中心」(現為:「慈濟美國總會」),並於2004年10月8日遷入至聖諦瑪斯市(San Dimas)園區,成為全美慈濟人的家。 「慈濟美國總會」負起協調統籌全美九個區域分會、65個慈濟據點的責任,另外也擔負起中南美洲會務、賑災及資源調度等工作。總會設立於洛杉磯縣聖諦瑪斯市,轄區有南加州、亞利桑納州、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的11個分支聯點,深入服務當地社區。 全美有將近四分之一的無證移民都在加州落腳,根據加州公共政策組織估計,有兩百多萬名無證移民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由於沒有合法身份,工作不穩定,多屬低收家庭。此外,全美有超過25%(約15萬多人)的街友露宿加州街頭,且多數落腳在一年四季都有溫暖陽光的南加州,這些無法負擔醫療保險的人,也是身心問題風險最高的貧病之人。 「大愛醫療車」駛入大都會的暗角 為了服務為數眾多的貧病之人,慈濟美國醫療基金會於1993年成立,目前有一千到一千五百位活躍的人醫會成員。他們透過大愛醫療車診所、社區醫療講座、國際義診活動,提供免費或是最低收費的牙科、眼科、癌症篩檢等服務給低收家庭,截至2018年為止,有超過57萬人受惠。 由於意識到遊民長久以來的牙齒健康問題,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於2009年開始,每年冬天,將大愛牙科醫療車開進東聖蓋博谷(East San Gabriel Valley),在不同的遊民收容所巡迴,提供免費的牙科服務。因為遊民沒有交通工具,貧苦的人走不出來,志工便開著大愛牙科醫療車去找他們。大愛牙科醫療車載著和醫院診所一樣等級的牙醫裝備,為遊民整理治療滿口黃牙,甚至製作提供免費的假牙。對遊民而言,牙齒健康不僅代表長久的疼痛總算可以獲得解除,也代表他們能恢復正常吃和說話的功能,更因為有了假牙,而有機會、不被拒絕,找到謀生工作的機會。 除了在加州,海地、宏都拉斯、墨西哥、厄瓜多等中南美洲國家,也都有人醫會的醫師,彎著腰、低著頭,細心為貧病交加的病患看診服務的身影。藉由和當地政府和醫師合作,解決語言和文化上溝通的障礙,提供更適切的義診服務給當地居民。 「大愛蔬果車」暖胃暖心 很難想像在加州,有人冰箱是空的。根據加州食物銀行調查,全加州約有12.5%的人口過著吃完這一餐下一餐卻沒著落的生活。原因在於扣除稅務、住房花銷、醫療費用後,拿所剩的收入計算,加州貧窮人口比例超越佛州、紐約、路易斯安那州,是全美第一窮。一位服務貧窮家庭的慈濟志工莉麗.瑞維拉難過的說:「現在的貧窮和以前不同,你從外觀看不出來,必須進入他們家,你會看到一只空盪盪的冰箱」。加州每五個小孩當中,至少就有一個孩子是因為貧窮而餓著肚子去睡覺。 2016年11月,美國總會地區慈濟志工啟動「大愛蔬果車」計畫,將滿載新鮮蔬果食物的蔬果車,開往低收入社區,服務連基本生活需求都無法滿足的貧苦移民。有別於多數食物倉儲提供的食物多半是罐頭為主,慈濟對發放的食物的品質非常要求,希望能夠提供新鮮的蔬菜水果,讓民眾能夠得到營養的均衡。每次蔬果車可以承載2萬磅的新鮮蔬果、奶製品、米、豆子等食物,可以滿足5百個家庭一個星期的需要。「大愛蔬果車」每年幫助超過一萬個家庭,以新鮮蔬果和高品質的食物,提供居民足夠的營養,也降低肥胖的風險。 「品格教育」與「獎助學金」翻轉清寒家庭的未來 從2006年開始,慈濟美國教育基金會和南加州的學區合作,將慈濟靜思語「品格教育」課程帶入南加州三所公立小學。慈濟的品格教育課程,也被加州教育局列入學校的正式學分。同時,也為一些跟不上學習進度的孩子,提供校園課後輔導計畫,給予關懷,並且藉機訓練孩子情緒管理,培養包容、責任、孝順、感恩、知足、勇氣等價值觀。除了品格教育進入校園之外,也提供清寒獎學金給即將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以及大學生,減輕低收入家庭的負擔。 氣候難民激增 馳援山火受災居民 加州陽光,是許多人的嚮往,但南加州的山火,近十年來卻以愈來愈頻繁之勢,在乾燥而炙熱的聖塔安娜焚風(Santa Ana Winds)助長下,屢屢佔據媒體版面,怵目驚心,動輒波及數萬居民,南加州林火的受災居民成了極端氣候下的難民。每當有山火災情傳出,慈濟志工便隨即啟動防災賑災機制,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援助。

在世界的中心 以愛為動力跑在慈善最前線

| 紐約分會 | 零度低溫的夜晚,紐約慈濟志工摸黑進入災區,克難搭起臨時帳篷,點上柴油燈,煮大鍋熱食薑湯,分給救災人員和災民食用。 攝影/??? 秉持拓荒者的精神、救世濟人的理念,慈濟紐約支會在1991年4月正式成立,草創初期沒有辦公室,僅以志工的住家為據點。成立後三個月,中國大陸華中地區暴雨成災,慈濟志工們雖然沒有急難救助的經驗,但也立即採取行動,於同年7月27日上街頭募款,是慈濟在美國首度進行街頭募心募款,也開啟往後慈濟在美東的慈善工作。 紐約分會會務涵蓋美國東北地區,1995年,長島、波士頓先後成立聯絡處;1999年1月1日,隨著志工人數和會員的增加,紐約支會晉升為分會, 長島則於2002年成為為支會,到了2003年,紐約華埠聯絡處成立。紐約的慈濟志工也在多場史無前例的災難中,走在最前,給予力量,和溫暖的支持,同時社區慈善以及醫療的志業也同步發展。 911恐怖攻擊 開啟美國賑災之路 2001年9月11日早上約九點鐘,紐約市曼哈頓最繁忙的雙子星大樓才迎來上班人潮,突如其來的轟然巨響,讓舉世震驚。恐怖份子駕駛兩架飛機自殺式撞上雙塔,引發熊熊烈焰,大樓瞬間崩塌,灰燼、炙熱、恐懼、和死亡氣息混合在空氣中,有近3000人逃生不及喪命,6,000多人受傷,成為美國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當日慈濟志工立刻趕往現場,卻苦於沒人知道慈濟,不願放行。慈濟志工林慧如,拿出自己的牙醫會員證進入現場,看見當下救難人員和傷者在火燒的災區裡,急需乾淨飲用水,立刻用手機打電話給災區外的慈濟志工,動員四處買水,並緊急送往現場。這一刻,開啟慈濟在美國的急難救助之路。慈濟志工除了發放熱食給救難人員、協助尋找失蹤僑民、發放應急物資,同時上街頭呼籲捐血救人。慈濟人並在紐約、新澤西、長島成立三個服務中心,在心靈上膚慰,物資上支援,持續關懷3千多戶受難家屬達兩個半月,共發出2,393份應急金,總金額達兩百萬美金。慈濟也成為除了紅十字會和救世軍以外,唯一一個能夠進入雙塔災區的亞裔慈善組織。 桑迪颶風過後 全球愛的接力 繁華的紐約市於2012年10月28日,桑迪颶風以高達100英哩的陣風時速,掀起三層樓高的巨浪,臨海區域,數千棟民房不是泡水,就是因電線走火付之一炬,造成19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需要320億美元的重建經費。 紐約市皇后區協助救災的「公民組織」會長丹尼爾・曼迪佩服地說 ”慈濟在短短一個星期就將物資備好送達災民手中,真的很不可思議”。把握救災時間即刻動員,慈濟志工在第一時間進入災區發放熱食、不到一個星期即開始發放現值卡和毛毯,並在全美189個據點和全球37個國家啟動募心募款。慈濟志工也在零度低溫的夜晚,輪流進入沒水沒電的災區,克難搭起臨時帳篷,摸黑點上柴油燈,煮大鍋熱食薑湯,分給救災的第一線人員和災民食用,溫暖接力。體恤心力交瘁的第一線警消人員,帶著現值卡和物資前往加油打氣,因為這些人民的守護者連續數日工作超時,回家後還必須面對自家的災情。 慈濟在桑迪風災中動員全美4千4百多名志工,共發出現值卡一千萬美金,幫助1萬6千個家庭,超過5萬5千人受惠。 寒冬前 遞上一件暖和 紐約的冬天特別長、也特別冷。連續多年,紐約的慈濟志工總是會在嚴冬的清晨,冒著澈骨寒氣,尋找在冰雪飛舞的橋下、廢墟中,甚至用紙箱作圍欄,縮在一角的遊民,為他們送睡袋、遞熱食,也為需要冬衣的人張羅準備。 每年的募集冬衣在弱勢社區進行冬衣發放,自1992年起從未間斷,是紐約慈濟慈善志業啟動的源頭。在寒風肆虐前,慈濟志工的愛與關懷就會適時送入弱勢社區。 募集來的冬衣需要足夠的空間存放整理,早期會所無法容納大量衣物,只能在每年寒冬來臨前收集少量應急。1998年終於有了較大的空間,開始向社區民眾大量勸募。多年來,募集、發放冬衣是紐約分會每年歲末最重要的慈善行動,整個社區的愛心也跟著啟動,家裡整理出來的衣物一包包往慈濟送。上萬件收集、整理約需一個月的時間,大部分由已退休的老志工承擔。他們每天連續站立幾個小時,還需頻頻彎腰,把衣服一件一件送洗、用心摺疊分類、補上釦子、熨燙整齊,還要量大小、記尺寸,過程細膩,就是為了在寒冬來臨前,為需要的人遞上一件暖和。 不忍弱勢疾苦 人醫人心 紐約的慈濟人醫會,每年在大紐約地區與長島地區舉辦3到4次義診,每次義診參與服務的志工、醫生、護士有150 到 200 人,數百人受惠,守護沒有保險、低收入的民眾健康。尤其是紐約最大華埠之一的布碌侖八大道的華人社區,那裡有逾4萬名華人,但有不少人沒合法居留身份,普遍缺乏醫療保險,只能仰賴成藥,或是拖延不去治療。慈濟志工和人醫會的醫療專業人員不辭勞苦,在每次義診中都提供十項檢查包括內科、牙科、腸胃科與腎臟科,以及針灸、物理治療與免費洗牙等服務。參與義診的醫療人員,也格外有耐心,每個人的問診時間往往長達半小時,讓生活在社會邊緣的弱勢移民,除了解決身體的病痛,也感受到暖心關懷。2018年,紐約慈濟人醫會為幫助低收民眾保持視力健康,尤其是老人和學生,展開募款,購買先進眼科檢驗設備,讓病患能在義診時,從視力檢查到驗光配鏡,一次到位,一副免費的眼鏡可以省下至少兩百元美金。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