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2 Results

新聞故事

每一人 每一天 每一餐 從我蔬醒

資料來源/全美人文真善美志工 紐約慈濟人走入時代廣場的人群中,邀請大家一起茹素愛地球。 美國慈濟人推動「 111世界蔬醒日」,在全英文網站,用事實說明為什麼要素食。 慈濟基金會結合志工力量,歷經將近一年的討論與籌備,從2016年12月正式展開「一個人,一天素,一起愛地球」的連署行動,全球慈濟志工也透過網路與走上街頭、深入社區來宣導,展現了地方特色與創意,佛教的慈悲理念,化為應世能行的生活實踐。  美國慈濟人推動「 111世界蔬醒日」,在英文網站,用事實說明為什麼要素食。 紐約 紐約慈濟志工與「一神普救教會」(Unitarian Church of All Souls)攜手 ,世界蔬醒日(1月11日)在曼哈頓發放熱食。 紐約的時代廣場-跨年夜時,可聚集好幾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地點,美國時間的從2017年1月7日,紐約慈濟人決定走入時代廣場的人群中,邀請大家一起茹素愛地球,後來轉往地鐵站的地下街道,與人群互動。 紐約慈濟志工與「一神普救教會」(Unitarian Church of All Souls)攜手,世界蔬醒日(1月11日)在曼哈頓發放熱食,傳達蔬食的健康美味。  北加州 北加州庫菩提諾慈濟人發現,在矽谷南灣最大、人潮最多的 Westfield Mall 商場裡,開放讓非政府組織(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免費申請攤位。佳節時刻,人潮很多,慈濟人把握機會介紹慈濟、環保賑災、還有「111全球蔬醒日」。 舊金山慈濟人也把握各種活動因緣,積極廣邀人群響應世界蔬醒日。2017年的第一天,舊金山13位志工至舊金山最大的教堂 – 「瑪麗教堂」( St.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大愛蔬果車 駛向南加

作者/林綺芬 自幼生長於墨西哥孤兒院的羅曼,一心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奉獻。攝影/林志隆 「你們的研究完全正確,我們學區裡的中、小學,的確有90%以上的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5萬多位學生裡,有4萬多名學生不知下一餐從哪裡來。 繼「大愛醫療巡迴車」開到鄉間義診,改善村民的交通與醫療問題,美國南加州慈濟志工啟動「大愛蔬果車」計畫,將新鮮食物送到偏遠的聖伯納汀諾縣,讓不知下一餐在哪裡的偏遠小學孩童得以溫飽。 這項計畫已於2016年11月20日結合義診及二手衣發放,於印地安泉(Indian Springs )高中首次試行;12月15日於瓊斯小學(Juanita Blakely Jones Elementary School)做第二次發放。 大愛蔬果車試行前置作業-物資領取及整理。攝影/曾永忠 吃不飽的孩子 慈濟志工在聖伯納汀諾舉辦義診已有23年。2015年底的某一天,志工照例在高梅茲小學(Gomez Elementary School)舉辦義診,校長波特(Potter)女士不經意提及:「上週我們學校餐廳失竊!」慈濟志工關心地問:「有沒有貴重物品遺失?」志工聽到的回覆是,「貴重倒還好,是學生闖進來拿走食物。」這一句話讓在場志工一陣心酸。 在美國就讀小學,從週一到週五,政府為低收入戶孩子免費提供營養早餐和午餐,但週末就要自已想辦法。在家中食物不夠的情況下,孩子只好回到熟悉的學校拿走食物。於是志工開始研究聖伯納汀諾高梅茲小學附近的貧窮家庭數據,發現竟然有高達9成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 慈濟志工非常驚訝,特地拜訪聖伯納汀諾學區教育廳長馬斯登(Dr. Dale Marsden)。馬斯登告訴志工: 你們的研究完全正確,我們學區裡的中、小學,的確有90%以上的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 5萬多位學生裡,有4萬多名學生不知下一餐從哪裡來。 在橙縣的聖塔安娜市及遊民眾多的拉斯維加斯,慈濟志工推動「幸福校園計畫」已多年,就是為幫助週末沒有食物吃的孩子們,在週五放學前先送上裝滿食物的背包;沒想到聖伯納汀諾區的貧窮狀況如此嚴重。 發放前志工們在總會做分裝工作。攝影/曾永忠 看到暗角眾生 高梅茲小學波特校長也告訴志工:「我們小學有6百名多學生,其中5百多人需要食物的幫助。」志工明白這不是個案,而是常態性、普遍化的問題。 「這是基本的人性尊嚴,當基本的溫飽都無法滿足,如何要求其他事?」美國慈濟總會副執行長蔡濟晉親自參與這項計畫,他沉重地說:「研究擴大到整個南加州,我們發現類似情況比比皆是。」 雖然美國有食物銀行,慈善機構可以低價取得食物再轉送貧民,但一來物資較難送達離定點機構較遠的家庭;二來,拿到的食物多數是能長久保存的罐頭食品。 慈濟志工以深耕社區義診的經驗,發現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許多慢性疾病發生,於是有了「大愛蔬果車」的想法,凝聚附近善心人士的物資,希望用有冷藏設備的卡車,將食物送到貧窮居民手中。許多超市與農場主人知道此一計畫後均熱心饗應,也有許多社區大德捐款護持,志工們將匯聚這些社區愛心,親手將物資送到孩童手中。 大愛蔬果車首次食物發放及義診廖慧岑。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瞬息間萬變 慈濟人都在

作者/陳秀美、范聖宗、劉翰卿、許淑芬、蔡雅美 北加水災現場幫助清理及受災戶協助所探勘。 攝影/蔣國安 人心的不平衡造成四大不調,災難頻傳。2017年才剛開始2、3個月,美國北加州已遭受洪災,德州則有龍捲風及暴雨,中西部芝加哥亦連續發生龍捲風侵襲,造成家園毀損及人命傷亡。慈濟志工與紅十字會緊密合作,協助緊急安頓災民,發放物資及救援金,協助災民打掃重建家園。  旱災轉洪澇 北加州志工送暖 早在1月初,北加州的天氣預報即顯示,一個特大的暴風雨將抵達灣區和北加州,由於太平洋暖濕氣流的暴風雨,雨量將會極集中,預計會造成河流氾濫,市區淹水釀成水災。 慈濟北加州分會從水災發生前接到警告就開始参與「庇護所」(shelter)設置的準備工作,每日密切觀察、追蹤郊狼溪(Coyote Creek)的水流狀況,並到沿岸各河橋勸離河邊遊民。 2月22日晚間開始的暴雨,導致舊金山灣區多地洪災。由於安德森水庫(Anderson Reservoir)溢洪,致使聖荷西(San Jose)的郊狼溪沿岸地區成澤國,民眾被消防隊使用小船緊急撤離,聖荷西市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水災主要發生在地勢較低之地區,這些地區居民大多數為越南裔或墨西哥裔的租屋者,許多為低收入者。慈濟北加州分會急難救助組立即與紅十字會緊密合作,設立庇難所,提供災民關懷膚慰,生活服務,熱食便當,熟悉越南語的志工即時為越南裔民眾協助翻譯。 市長參與發放儀式。攝影 / 周鑫儀 在庇護所服務後,自2月25日開始,慈濟参與救難组織聯合服務中心(Local Assistance Center,簡稱LAC),依據每一位災民的受災情况與需求發放緊急救難金,讓災民做最緊急而靈活的運用,協助解決短期困境。針對特殊需求的受災戶個案,慈濟持續個別協助與關懷。 在庇護所的災民歷經驚恐的逃生過程,緊繃一星期擔憂的心情,終於展開笑容,連聲感謝慈濟人的幫助。基督教的鄉親聽完證嚴法師的慰問信以及志工的解說,紅了眼、流下淚說:「我們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另一位災民安東尼領到現值卡後說: 「我覺得慈濟提供的幫助,很快也很務實,尤其是親自送來關懷,這是很不簡單的事。」他特別向志工表達他的謝意。志工安撫他並拍拍他的肩膀,誠心地祝福,亦給了一個溫暖的擁抱,輕聲說著:「祝你好運!」 這是我一生歷經最驚恐的事,我失去了我所有的東西,被迫離家;你們給了我很多的愛,也支持了我和受災的人,所以我很喜歡來到這裡,因為這裡有很多人的關懷,我是幸運的。 攝影 / 姜至真 災民安娜回憶那一段因水患而不得不逃離家園的情景,仍心有餘悸。志工很不捨,緊緊地擁抱她給予一分溫暖的愛。 聖荷西市政府動員社區志工,一起來幫災民打掃,慈濟志工也參與了這個活動。 聖荷西市長里卡多說:「謝謝你們大家來幫忙,很感謝慈濟志工,對整個社區的付出。」 受災民眾說:「這是我第一次認識慈濟,從志工來的這幾天有接觸,慈濟為災民所做的讓我很感動。」 災民並且鄭重的說:「我一定要把竹筒拿回家存滿,並加入慈濟當志工!」 德州慈濟志工探訪遭龍捲風受損民宅。 龍捲風肆虐 風雨交加家園變 2月19日,初春的德州中部遭逢了氣候的劇變。原本晴朗溫暖的春天,入夜後卻開始風雨交加。狂風、大雨、閃電、冰雹接連重擊中部奧斯汀及聖安東尼附近城市。根據氣象中心紀錄,近午夜時分這地區共有6個龍捲風接連著登陸。以每小時105英哩的風速,造成了逾百戶民宅受損。許多夜深準備入眠的民眾們,突然發現自己只能任由大自然擺佈。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大水退去 鄉情湧現

作者/王純瑾 4月29日在維和港皮斯洛伊區以工代賑民眾出發前,美國慈濟志工葛濟覺(中)帶頭喊:「GO!GO!GO!」激勵士氣,讓大家以歡喜心一起為清理家園努力。攝影/海克特 「求求您幫助我們,好嗎?我的家被洪水淹了,什麼都沒了!我們老了,沒有錢再重新開始⋯⋯」簡陋的竹子高腳屋裏,老夫妻見到慈濟志工到來,忍不住緊緊握著志工的雙手,訴說多日來的苦痛。 南美洲厄瓜多四月初豪雨釀災,十二萬人受到影響,其中曼納比省(Manabi)災情最為嚴重,暴漲的維和港河,造成上游聖塔安娜縣(Santa Ana)與下游維和港市(Portoviejo)洪患,大水從建築物中沖出的物品阻塞排水系統,使得大量淤泥堆積街道。 經過太陽曝曬乾裂的土地,看起來堅硬,一踏上去,卻是一步步深陷的腳印,這是維和港市皮斯洛伊區(Pisloy),水患重災區之一。 經過去年強震,許多房屋受損被列為危樓,尚未修復,如今又因豪雨水患,不少居民喪失家當、失去工作,環境惡臭,災後兩週仍陷困境。 4月24日起,來自7個國家的慈濟志工與當地志工進入災區,以每人每天美金15元代賑金,先後於聖塔安娜縣與維和港市啟動「以工代賑」。除了帶動居民清除堆積的爛泥,也走入社區居家關懷,清掃房屋內外淤泥。 志工來到蘇妮妲一家,樓下依然積水,全家暫居僅存頂蓋的二樓,95歲的老爸爸失明,洪水來時,幸好兒女及時援救;老爸爸非常恐懼,志工安慰他寬心。 「我們老了,沒有錢再重新開始,感謝您們來到這裏幫忙我們!」另一戶年邁夫妻對這群生力軍再三感謝。 以工代賑圓緣日,聖塔安娜縣民眾製作海報,表達對慈濟志工援助的感謝。攝影/海克特 來自厄瓜多卡諾亞鎮的志工阿妮塔(Anita)始終含著淚,心疼地看著老爺爺。今年34歲的阿妮塔,是五個小孩的單親媽媽,2016年4月厄瓜多發生大地震時,她剛好出門在外工作,房屋倒塌了,很幸運的是孩子們與母親都平安無事。 臉上總是掛著燦爛笑容的阿妮塔告訴大家,「一定是平日我喜歡助人,所以上帝才保護我的家人,讓我繼續再服務別人。」今年得知洪水肆虐的消息,她決定把握機會,與慈濟志工一起為鄉親盡點心力。 阿妮塔說,出門前小兒子吵著:「媽媽您要留下來,慶祝我的生日!」阿妮塔告訴孩子:「你的生日天天都可以慶祝,但是那些受難的災民,現在需要媽媽去幫助,他們的苦是不能等的!」 二個小時車程外的卡諾瓦鎮,在去年地震後慈濟帶動以工代賑重啟生機,此次有八位鎮民前來水患災區付出。 來自卡諾亞的羅伯特(Robert),與朋友搭車來到維和港,一路沈默地跟著慈濟人,體驗受災居民的困境;第3天,終於打破沈默,見到鄉親苦訴不幸時,他說:「我也跟您一樣,同是災民。不過我是因爲去年地震,您是因爲水災。所以您的苦,我能感受!我們都因爲無預期的災難失去所有,可是我們都還有機會,重新再開始。所以今天我站在這裏,要幫助您!」 螞蟻雄兵的力量 以工代賑上午同時在維和港皮斯洛伊區與聖塔安娜縣舉行,下午志工合力到聖塔安娜帶動居民清掃學校。 四月雨季正值學校放暑假,在受災嚴重的聖塔安娜中學,學校老師自行打掃兩個星期了,球場、教室還覆蓋著厚厚淤泥。 「我們本來要在上週一開學,已經遲了八天,」威爾森老師說:「原本預計要花一個月的時間清理淤泥,非常感恩得到慈濟的幫助,速度加快了很多。」 慈濟志工利用四月底的週末假日,帶動五百多人一起清理校園;一鏟又一鏟,黏稠爛泥的重量,加深志工群身體的負荷,卻也多了付出的承擔。 阿根廷慈濟志工洪慈承清楚記得,在4月25日進入學校時,看到滿地爛泥,副校長擔憂是否能如期在5月2日開學;但是如今看到螞蟻雄兵的力量,「校長跟副校長感恩地說,很希望5月2日所有慈濟人都能夠在場見證這個偉大的時刻,因為你們的幫忙,孩子們可以上課了!」 紐約慈濟志工張濟舵與老師們分享,幾天來看到聖塔安娜的改變,「不是因為我們來了,而是您們彼此的互助。受難人並非被幫助的人,受難的人也能幫助人,正如教宗所言,未來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是彼此互助的人。」 4月29日,慈濟志工在聖塔安娜中學帶動以工代賑清掃校園淤泥。攝影/海克特 淤泥淹沒了聖塔安娜中學足球場,經過太陽曝曬,呈現裂痕斑斑。攝影/海克特 付出讓自己富有 每天的以工代賑儀式中,各國志工為大家打氣,並輪流分享竹筒歲月的故事,告訴大家心靈富有,當下即可以助人;接下來,志工拿著竹筒撲滿走入人群募心募愛,總是聽到此起彼落的叮咚聲。 有人當場表示要認養竹筒,回家後每天存錢,「因為你們幫助了我,我也要去幫助別人,給孩子一個榜樣。」受災民眾蒙田歐(Montteo)說。 以工代賑最後一天,馬可(Marcos Cedeño)雙手捧著一個包沈甸甸的袋子,親自送給慈濟志工。志工打開當下一陣驚喜:一毛一毛零錢的存款,是他感恩慈濟幫助同胞的回饋。馬可說:「從參加以工代賑開始,聽到了竹筒歲月的故事,我就決心做個富有的人。」

Read More »
影音新聞

颶風過後 北卡發放現值卡

 /maxresdefault.jpg” /> 颶風侵襲了這裡,你可能站在暴風雨中,但你不想被它吞噬,我們需要大家真正的愛,明白我們遭受的困難,需要虔誠的心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居民 凱西 九月,佛羅倫斯颶風重創美國北卡羅萊納州,重災區新伯爾是一片狼藉,慈濟志工緊急前往勘災和發放,也跟著受災鄉親回家,親眼目賭,更能感受重建家園的困難。 志工莎曼莎:「今天我來到這裡,體驗一次難忘的志工之旅,這次是我第一次來賑災,我想知道他們為受災的民眾,在做些什麼,也開闊了眼界。」 居民希拉:「自從上週三後,我沒有再來過這裡,因為會讓我悲痛不已,我們先到廚房看看,至少你們還能走進屋裡,會看到裡面不會被絆倒,我想這塊區域,那邊的兩棟房子,以及周圍的一切,全都被洪水沖毀了。」 莎曼莎:「今天在新伯爾市天氣很好,你很難看出來,他們那時候究竟經歷了什麼,在外面看不出來,你走進去,你難以想像,他們過去的生活,他們已建立的一切。」 居民希拉:「今天我收到了600元現值卡,我能用現值卡採購,孩子們和家裡需要的東西,我很感恩有人願意幫助我,因為我失去了一切。」 小志工溫蒂:「颶風過後,我的家被毀了,我和我的媽媽填寫申請表,我來幫忙,因為總比什麼事都不做來得好。」 小志工:「我正幫忙貼紙,我喜歡幫助別人。」 居民 凱西:「颶風侵襲了這裡,你可能站在暴風雨中,但你不想被它吞噬,我們需要大家真正的愛,明白我們遭受的困難,需要虔誠的心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居民凱西:「這裡真的很糟糕,你想為你的孩子們,留下些東西,但災難卻改變了,你的計畫,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嗎?」 志工 莎曼莎:「做志工我有感受到,雖然只是聆聽或是和他們談話,這對災民的幫助,比我想像的還要多很多。 捐款協助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美國醫療廿五載 陪伴貧病

2018年12月8日,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於美國總會聖諦瑪斯園區舉辦醫療志業二十五周年感恩餐會,表達對所有參與醫療志業的志工與醫師們的敬意,及凝聚同仁及志工的心。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震殤七年後 愛一直在

資料提供/許智崴、岑慧意 太陽城布魯克林區大米發放,居民領到大米非常開心。攝影/岑慧意 「一包包的台灣愛心米,是慈濟對海地鄉親的信守承諾,一雙雙的台商愛心鞋,讓當地貧民展露笑顏」。         海地於2010年大地震之後,美國慈濟志工持續往返海地,從最初期的急難救災到中長期的陪伴關懷,自2010年至2017年6月慈濟志工前往海地共計66梯次。2013年起在海地發放臺灣農委會提供的大米,2013年至2016年共發放1500頓大米,2017年4月、6月,美國慈濟志工一本初衷,前往海地發放,因為去年馬修颶風重創海地,所以發放地點特別新增傑洛米市與萊凱鎮,加上太子港與海地角,發放900噸大米。 2013年至2017年總計發放2400噸的臺灣愛心米。   太陽城歐纳喜區及安東妮學校大米發放,居民高興地領米回家。攝影/岑慧意 一場不一樣的發放 慈濟與當地志工投入賑災工作,鄰國多明尼加台商公司 (Sun Jade International Footwear) 因認同慈濟多年對海地的協助,在物資匱乏的海地,有的人連一雙鞋也沒有,所以決定捐出1萬雙的鞋子,希望能保護海地人民的雙腳。即使有工作的人,穿的也是破損的鞋,因此只要在多人的人群裡,當地人會把鞋子拿在手裡,因為他們擔心把這唯一的鞋弄丟了。 2017年6月,慈濟志工再度於海地進行300噸的台灣愛心米發放,這次發放的物資裡,除了大米外,還有來自多明尼加台商捐贈的1萬雙愛心鞋。然而,1萬雙鞋的運送過程手續繁鎖,光一份文件就要蓋二十多個章,但當海關知道這是賑災物資,加上對慈濟與海外工程公司(Overseas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 簡稱OECC)的認同,原本可能需花二天以上的報關手續,在五個多小時後就完成所有手續,順利出關。 OPEPB 職業學校學生支援搬運大米。攝影/岑慧意 今年是慈濟第4年在太陽城聖安東尼幼兒園發放大米,當慈濟志工向來領米的鄉親宣布,今天除了每戶可領到2包大米外,還能領到一雙鞋子,全場歡呼雷動。 隨後如濟神父說明如何才能換取到正確尺碼的鞋子。原本關懷團志工沙盤推演的許多的方式,沒有一項可以完美無失,尤其擔心鄉親會鼓譟騷動起來。然而,鄉親領到鞋子後,大家紛紛試穿是否合腳,拿到合腳的鞋子,立刻手舞足蹈、又唱又笑,拿到不合適的,則高舉鞋子全場穿梭來回,有人覺得這雙鞋子可能合適自己,就請他停下來交換穿穿看,整個過程非常平和溫馨,幾乎人人都換到了合適的鞋子。 15歲的男孩詹姆士(James) 跟他父母以及五位兄弟姊妹住在太陽城,他說上學非常困難,有時候沒有食物可以吃,當不用擔心食物的時候又需要擔心安全以及暴力,常常都有人開槍。他今天非常開心,他和他的兄弟拿到了二包米,當他拿到鞋子的時候,他急著展示:「你看!這是我拿到的寶貝,我喜歡鞋子,這雙是我的鞋子,我原先沒有期待發放會有鞋子!」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坡地排隊看病 隊伍浩蕩長

作者/鄭茹菁 宏都拉斯志工以他們的創意讓病人的候診時間不留白。 攝影/鄭茹菁 宏都拉斯缺藥,因為拿不到藥的緣故,病人常常看了醫生卻治不了病。美國慈濟志工結合宏國醫學院志工,舉辦義診,看病又給藥,等候看病的隊伍浩蕩長。 2017年5月28日,位於宏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巴(Tegucigalpa)郊區的蘇雅白職業學校(Suyapa是宏都拉斯的守護女神名字)天未亮就門庭若市,油煎薄餅的小販或靠牆或沿街叫賣,參加義診的病人頭頂著大太陽,忍受著飢腸轆轆,用意志對抗街角飄來的陣陣煎餅香氣。 等候看病的隊伍仍是從下坡一直延伸到上坡,衣衫襤褸的宏國人民捏著手帕、打著傘、搖擺著扇子堅守住自己的方寸之地,一步一步移向半掩的大門,負責核實名單的志工認真把關、仔細查對,兩旁站著荷槍實彈的阿兵哥,讓誰都不敢造次! 排名中美洲第一窮國 根據2012年統計,宏都拉斯的人平均GDP只有2,323美元,長期面臨高額貿易赤字及外債等問題,被列為高負債貧窮國,始終擺脫不了貧窮的糾纏。 在21世紀的今時今日,宏都拉斯多數鄉村地區尚無「自來水」,百姓家均以各式各樣的容器購水,衛生條件落後,蚊蟲與疾病孳生,每年都有登革熱、奇坤庫雅傳染病發生。2016年開始有茲卡病毒盛行,誠如證嚴法師所說的:「貧與病,就像一雙孿生兄弟。」貧窮的宏國人民從此籠罩在諸多疾病的威脅之中。 由於宏國缺藥,病人常常看了醫生卻治不了病,因為拿不到藥的緣故,在宏都拉斯就醫可說是一場惡夢。 宏都拉斯嚴重缺藥,藥局忙到天黑才發藥完畢。 攝影/鄭茹菁 宏國行的三大目標 慈濟醫療基金會執行長葛濟捨幾度帶隊前去宏都拉斯消毒、援建大愛屋、義診及發放等,他說: 這次來宏都拉斯的三大目標是與本地志工互動與分享、義診,以及評估義診中心的可行性。 美國慈濟醫療團隊特別提早在義診前二天到達,為志工準備完整的培訓課程,讓本土志工能夠在義診活動中學以致用。果然,宏都拉斯志工團隊在本次義診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讓美國人醫會讚不絕口! 在漫長的就醫「旅程」中,宏都拉斯志工以他們的創意讓病人的候診時間不留白,有的宣導蚊蟲傳染病的防疫,醫學院的學生們將海報穿在身上到處行走,宣導衛生教育;還有營養學團隊為病患逐一解說「如何吃得健康」,遇有糖尿病或食物過敏的病人,還會請進去教室做個別輔導;更貼心的是,為了讓病人安心看病,有一位小丑打扮的小女孩在現場照顧小朋友,幫孩子在臉上畫彩妝,給孩子們吹氣球,玩遊戲。當她魔術般的筆在小朋友的臉上畫上飛舞的蝴蝶、頑皮的花貓,一張圍觀的小臉用崇拜、興奮及歡喜的眼光欣賞,小朋友不吵不鬧不插隊,乖乖地等候慈濟人帶來的小確幸! 因為牙醫師及志工的努力,教材又可愛生動,將牙科衛敎做的很棒!攝影/鄭茹菁 本土志工自動自發組隊做香積。 攝影/鄭茹菁 義診發現的疑難雜症 在忙碌的義診行動中,由四位醫師擔任篩檢工作,將病人分配到所屬部門,全日十個半小時(上午8時至晚間6時30分)的義診,動員了十二位醫師、十五位護士、六位藥劑師及三十六位醫學院學生等六十九位專業志工,另有一般志工四十二人;雖然病人總數遠遠超過預估的五百人,但是慈濟團隊延長義診時間,讓大多數前來就醫的病人都得到照顧。當天有內科、兒科、牙科、精神科、婦科及神經科診療,還有配老花眼鏡與營養諮詢服務。 義診後的感性分享 當夕陽西落,志工團隊共聚一堂,手牽手跟隨美國志工賴娜音邊唱歌邊比手語,一遍又一遍將〈一家人〉唱了又唱,欲罷不能,好不容易才坐定分享心得。葛執行長率先發言,張鴻才即席翻譯,當他正經八百地向志工團隊感恩大家的付出:「沒有大家的用心,就沒有今日的成功,希望大家與其他志工分享經驗,帶動宏都拉斯的社區志工。」沒想到張鴻才翻譯之後竟引得哄堂大笑,葛執行長入境隨俗地接著說:「我不知道他翻譯成甚麼,但大家都開心就好了!」 121位志工服務944病人(次)。 攝影/鄭茹菁 負責篩檢的帥哥醫師奈爾森(Nelson Ovidio Lara Robles)訴說著自己義診一天的感動,他從不知道所謂的「付出無所求,反而說感恩」,經過5月28日的洗禮,雖然身體很疲憊,但是他得到發自內心的法喜,他感恩慈濟人不遠千里而來關懷宏都拉斯人,因為慈濟,宏都拉斯人學會愛! 維克多醫師(Dr.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休士頓 風災之後

作者/全美人文真善美志工 聖約翰越裔社區發放,民眾聽過竹筒歲月的故事後,紛紛投下愛心。攝影/王純瑾 德州遭受半世紀以來最強烈颶風哈維侵襲,30萬棟房屋毀損,大水圍困休士頓,滿目瘡痍中,愛心接力湧入,為最需要的人帶來及時援助,讓溼冷的心重新溫暖、注入力量。 蓊鬱的行道樹依舊翠綠,大水後十天,迪金森市(Dickinson)居民趁著天氣放晴,紛紛返回住家清理。泡水毀壞的家具用品,都被拋出屋外,草地上堆積的雜物垃圾綿延,空氣中飄散黴味。位於休士頓(Houston)東南方,2萬人口的迪金森市,約有7成的房屋,因為水患嚴重受損。 望著泡水多日的住家,居民麗莎說: 真的是噩夢一場,我們試著鄰居間相互幫助,只能共患難了。 居民柯伊指著牆上的痕跡:「你看這就是水淹到的地方,水線下隨便一敲就破了⋯⋯」 大休士頓地區凱蒂市(Katy),撤離民眾陸續返回家園,發現家具衣物車輛等全毀,房屋布滿黴斑。風災期間2次洩洪,維多(Victor Chan)的家也全毀,回想在大水中奮力營救鄰居殷澤蘭一家,並游泳將他的姊姊接到自家安置,餘悸猶存。 災後家園滿目瘡痍,慈濟志工前來訪視,帶來香積飯、毛毯、祝福金,維多眼眶溼潤: 這些東西是我們一家四口最需要的。 哈維颶風破紀錄雨量造成休士頓市陸海空交通幾近癱瘓,大水中民眾倉皇撤離。攝影/德州分會 德州五十六年來最強烈風暴,四級颶風「哈維」(Harvey),8月25日登陸,在南部沿海造成嚴重破壞,臨海的美國第四大都會區休士頓,更因海水倒灌、市區河溪爆漲,而出現大規模淹水。 對於地勢低平、市區內又有多條溪流橫貫的休士頓來說,哈維所帶來的超強降雨,已超越防汛能量,二天降下全年平均降雨量,數十萬戶斷水斷電。休士頓警消連夜救出受困民眾,全市交通癱瘓,休士頓沿岸的煉油設備更是緊急關閉,相關災情被官方形容為:「史無前例的重大災難!」 人民保母,需要疼惜 哈維颶風橫掃,有230萬人口的休士頓成為水鄉澤國,同在德州位於北方約389公里的大城達拉斯(Dallas),政府開設收容中心,接納來自休士頓的撤離民眾。 位於達拉斯市中心最大的收容中心(Kay Baily Hutchinson Convention Center),可收容5,000多人,向慈濟請求提供禦寒物品;慈濟達拉斯分會迅速提供2,800條環保毛毯。 當志工將上百箱毛毯送達收容中心時,紅十字會和市府工作人員還記得二十年前古斯塔颶風、艾克颶風造成災難,也是達拉斯慈濟人來到收容所關懷。在工作人員、警消人員協助下,慈濟志工把握時間,一一在行軍床上放置毛毯,讓撤離民眾在此安全度過風雨。力 慈濟志工在休士頓綠點區致贈現值卡及物資給受災家庭。攝影/黃友彬 在達拉斯 Kay Baily Hutchinson Convention Center 收容中心,慈濟志工親手將環保毛毯、祝福卡一一放置在行軍床上,希望毛毯能溫暖撤離民眾的心。攝影/吳怡萱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每一人 每一天 每一餐 從我蔬醒

資料來源/全美人文真善美志工 紐約慈濟人走入時代廣場的人群中,邀請大家一起茹素愛地球。 美國慈濟人推動「 111世界蔬醒日」,在全英文網站,用事實說明為什麼要素食。 慈濟基金會結合志工力量,歷經將近一年的討論與籌備,從2016年12月正式展開「一個人,一天素,一起愛地球」的連署行動,全球慈濟志工也透過網路與走上街頭、深入社區來宣導,展現了地方特色與創意,佛教的慈悲理念,化為應世能行的生活實踐。  美國慈濟人推動「 111世界蔬醒日」,在英文網站,用事實說明為什麼要素食。 紐約 紐約慈濟志工與「一神普救教會」(Unitarian Church of All Souls)攜手 ,世界蔬醒日(1月11日)在曼哈頓發放熱食。 紐約的時代廣場-跨年夜時,可聚集好幾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地點,美國時間的從2017年1月7日,紐約慈濟人決定走入時代廣場的人群中,邀請大家一起茹素愛地球,後來轉往地鐵站的地下街道,與人群互動。 紐約慈濟志工與「一神普救教會」(Unitarian Church of All Souls)攜手,世界蔬醒日(1月11日)在曼哈頓發放熱食,傳達蔬食的健康美味。  北加州 北加州庫菩提諾慈濟人發現,在矽谷南灣最大、人潮最多的 Westfield Mall 商場裡,開放讓非政府組織(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免費申請攤位。佳節時刻,人潮很多,慈濟人把握機會介紹慈濟、環保賑災、還有「111全球蔬醒日」。 舊金山慈濟人也把握各種活動因緣,積極廣邀人群響應世界蔬醒日。2017年的第一天,舊金山13位志工至舊金山最大的教堂 – 「瑪麗教堂」( St.

新聞故事

大愛蔬果車 駛向南加

作者/林綺芬 自幼生長於墨西哥孤兒院的羅曼,一心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奉獻。攝影/林志隆 「你們的研究完全正確,我們學區裡的中、小學,的確有90%以上的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5萬多位學生裡,有4萬多名學生不知下一餐從哪裡來。 繼「大愛醫療巡迴車」開到鄉間義診,改善村民的交通與醫療問題,美國南加州慈濟志工啟動「大愛蔬果車」計畫,將新鮮食物送到偏遠的聖伯納汀諾縣,讓不知下一餐在哪裡的偏遠小學孩童得以溫飽。 這項計畫已於2016年11月20日結合義診及二手衣發放,於印地安泉(Indian Springs )高中首次試行;12月15日於瓊斯小學(Juanita Blakely Jones Elementary School)做第二次發放。 大愛蔬果車試行前置作業-物資領取及整理。攝影/曾永忠 吃不飽的孩子 慈濟志工在聖伯納汀諾舉辦義診已有23年。2015年底的某一天,志工照例在高梅茲小學(Gomez Elementary School)舉辦義診,校長波特(Potter)女士不經意提及:「上週我們學校餐廳失竊!」慈濟志工關心地問:「有沒有貴重物品遺失?」志工聽到的回覆是,「貴重倒還好,是學生闖進來拿走食物。」這一句話讓在場志工一陣心酸。 在美國就讀小學,從週一到週五,政府為低收入戶孩子免費提供營養早餐和午餐,但週末就要自已想辦法。在家中食物不夠的情況下,孩子只好回到熟悉的學校拿走食物。於是志工開始研究聖伯納汀諾高梅茲小學附近的貧窮家庭數據,發現竟然有高達9成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 慈濟志工非常驚訝,特地拜訪聖伯納汀諾學區教育廳長馬斯登(Dr. Dale Marsden)。馬斯登告訴志工: 你們的研究完全正確,我們學區裡的中、小學,的確有90%以上的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 5萬多位學生裡,有4萬多名學生不知下一餐從哪裡來。 在橙縣的聖塔安娜市及遊民眾多的拉斯維加斯,慈濟志工推動「幸福校園計畫」已多年,就是為幫助週末沒有食物吃的孩子們,在週五放學前先送上裝滿食物的背包;沒想到聖伯納汀諾區的貧窮狀況如此嚴重。 發放前志工們在總會做分裝工作。攝影/曾永忠 看到暗角眾生 高梅茲小學波特校長也告訴志工:「我們小學有6百名多學生,其中5百多人需要食物的幫助。」志工明白這不是個案,而是常態性、普遍化的問題。 「這是基本的人性尊嚴,當基本的溫飽都無法滿足,如何要求其他事?」美國慈濟總會副執行長蔡濟晉親自參與這項計畫,他沉重地說:「研究擴大到整個南加州,我們發現類似情況比比皆是。」 雖然美國有食物銀行,慈善機構可以低價取得食物再轉送貧民,但一來物資較難送達離定點機構較遠的家庭;二來,拿到的食物多數是能長久保存的罐頭食品。 慈濟志工以深耕社區義診的經驗,發現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許多慢性疾病發生,於是有了「大愛蔬果車」的想法,凝聚附近善心人士的物資,希望用有冷藏設備的卡車,將食物送到貧窮居民手中。許多超市與農場主人知道此一計畫後均熱心饗應,也有許多社區大德捐款護持,志工們將匯聚這些社區愛心,親手將物資送到孩童手中。 大愛蔬果車首次食物發放及義診廖慧岑。

新聞故事

瞬息間萬變 慈濟人都在

作者/陳秀美、范聖宗、劉翰卿、許淑芬、蔡雅美 北加水災現場幫助清理及受災戶協助所探勘。 攝影/蔣國安 人心的不平衡造成四大不調,災難頻傳。2017年才剛開始2、3個月,美國北加州已遭受洪災,德州則有龍捲風及暴雨,中西部芝加哥亦連續發生龍捲風侵襲,造成家園毀損及人命傷亡。慈濟志工與紅十字會緊密合作,協助緊急安頓災民,發放物資及救援金,協助災民打掃重建家園。  旱災轉洪澇 北加州志工送暖 早在1月初,北加州的天氣預報即顯示,一個特大的暴風雨將抵達灣區和北加州,由於太平洋暖濕氣流的暴風雨,雨量將會極集中,預計會造成河流氾濫,市區淹水釀成水災。 慈濟北加州分會從水災發生前接到警告就開始参與「庇護所」(shelter)設置的準備工作,每日密切觀察、追蹤郊狼溪(Coyote Creek)的水流狀況,並到沿岸各河橋勸離河邊遊民。 2月22日晚間開始的暴雨,導致舊金山灣區多地洪災。由於安德森水庫(Anderson Reservoir)溢洪,致使聖荷西(San Jose)的郊狼溪沿岸地區成澤國,民眾被消防隊使用小船緊急撤離,聖荷西市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水災主要發生在地勢較低之地區,這些地區居民大多數為越南裔或墨西哥裔的租屋者,許多為低收入者。慈濟北加州分會急難救助組立即與紅十字會緊密合作,設立庇難所,提供災民關懷膚慰,生活服務,熱食便當,熟悉越南語的志工即時為越南裔民眾協助翻譯。 市長參與發放儀式。攝影 / 周鑫儀 在庇護所服務後,自2月25日開始,慈濟参與救難组織聯合服務中心(Local Assistance Center,簡稱LAC),依據每一位災民的受災情况與需求發放緊急救難金,讓災民做最緊急而靈活的運用,協助解決短期困境。針對特殊需求的受災戶個案,慈濟持續個別協助與關懷。 在庇護所的災民歷經驚恐的逃生過程,緊繃一星期擔憂的心情,終於展開笑容,連聲感謝慈濟人的幫助。基督教的鄉親聽完證嚴法師的慰問信以及志工的解說,紅了眼、流下淚說:「我們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另一位災民安東尼領到現值卡後說: 「我覺得慈濟提供的幫助,很快也很務實,尤其是親自送來關懷,這是很不簡單的事。」他特別向志工表達他的謝意。志工安撫他並拍拍他的肩膀,誠心地祝福,亦給了一個溫暖的擁抱,輕聲說著:「祝你好運!」 這是我一生歷經最驚恐的事,我失去了我所有的東西,被迫離家;你們給了我很多的愛,也支持了我和受災的人,所以我很喜歡來到這裡,因為這裡有很多人的關懷,我是幸運的。 攝影 / 姜至真 災民安娜回憶那一段因水患而不得不逃離家園的情景,仍心有餘悸。志工很不捨,緊緊地擁抱她給予一分溫暖的愛。 聖荷西市政府動員社區志工,一起來幫災民打掃,慈濟志工也參與了這個活動。 聖荷西市長里卡多說:「謝謝你們大家來幫忙,很感謝慈濟志工,對整個社區的付出。」 受災民眾說:「這是我第一次認識慈濟,從志工來的這幾天有接觸,慈濟為災民所做的讓我很感動。」 災民並且鄭重的說:「我一定要把竹筒拿回家存滿,並加入慈濟當志工!」 德州慈濟志工探訪遭龍捲風受損民宅。 龍捲風肆虐 風雨交加家園變 2月19日,初春的德州中部遭逢了氣候的劇變。原本晴朗溫暖的春天,入夜後卻開始風雨交加。狂風、大雨、閃電、冰雹接連重擊中部奧斯汀及聖安東尼附近城市。根據氣象中心紀錄,近午夜時分這地區共有6個龍捲風接連著登陸。以每小時105英哩的風速,造成了逾百戶民宅受損。許多夜深準備入眠的民眾們,突然發現自己只能任由大自然擺佈。

新聞故事

大水退去 鄉情湧現

作者/王純瑾 4月29日在維和港皮斯洛伊區以工代賑民眾出發前,美國慈濟志工葛濟覺(中)帶頭喊:「GO!GO!GO!」激勵士氣,讓大家以歡喜心一起為清理家園努力。攝影/海克特 「求求您幫助我們,好嗎?我的家被洪水淹了,什麼都沒了!我們老了,沒有錢再重新開始⋯⋯」簡陋的竹子高腳屋裏,老夫妻見到慈濟志工到來,忍不住緊緊握著志工的雙手,訴說多日來的苦痛。 南美洲厄瓜多四月初豪雨釀災,十二萬人受到影響,其中曼納比省(Manabi)災情最為嚴重,暴漲的維和港河,造成上游聖塔安娜縣(Santa Ana)與下游維和港市(Portoviejo)洪患,大水從建築物中沖出的物品阻塞排水系統,使得大量淤泥堆積街道。 經過太陽曝曬乾裂的土地,看起來堅硬,一踏上去,卻是一步步深陷的腳印,這是維和港市皮斯洛伊區(Pisloy),水患重災區之一。 經過去年強震,許多房屋受損被列為危樓,尚未修復,如今又因豪雨水患,不少居民喪失家當、失去工作,環境惡臭,災後兩週仍陷困境。 4月24日起,來自7個國家的慈濟志工與當地志工進入災區,以每人每天美金15元代賑金,先後於聖塔安娜縣與維和港市啟動「以工代賑」。除了帶動居民清除堆積的爛泥,也走入社區居家關懷,清掃房屋內外淤泥。 志工來到蘇妮妲一家,樓下依然積水,全家暫居僅存頂蓋的二樓,95歲的老爸爸失明,洪水來時,幸好兒女及時援救;老爸爸非常恐懼,志工安慰他寬心。 「我們老了,沒有錢再重新開始,感謝您們來到這裏幫忙我們!」另一戶年邁夫妻對這群生力軍再三感謝。 以工代賑圓緣日,聖塔安娜縣民眾製作海報,表達對慈濟志工援助的感謝。攝影/海克特 來自厄瓜多卡諾亞鎮的志工阿妮塔(Anita)始終含著淚,心疼地看著老爺爺。今年34歲的阿妮塔,是五個小孩的單親媽媽,2016年4月厄瓜多發生大地震時,她剛好出門在外工作,房屋倒塌了,很幸運的是孩子們與母親都平安無事。 臉上總是掛著燦爛笑容的阿妮塔告訴大家,「一定是平日我喜歡助人,所以上帝才保護我的家人,讓我繼續再服務別人。」今年得知洪水肆虐的消息,她決定把握機會,與慈濟志工一起為鄉親盡點心力。 阿妮塔說,出門前小兒子吵著:「媽媽您要留下來,慶祝我的生日!」阿妮塔告訴孩子:「你的生日天天都可以慶祝,但是那些受難的災民,現在需要媽媽去幫助,他們的苦是不能等的!」 二個小時車程外的卡諾瓦鎮,在去年地震後慈濟帶動以工代賑重啟生機,此次有八位鎮民前來水患災區付出。 來自卡諾亞的羅伯特(Robert),與朋友搭車來到維和港,一路沈默地跟著慈濟人,體驗受災居民的困境;第3天,終於打破沈默,見到鄉親苦訴不幸時,他說:「我也跟您一樣,同是災民。不過我是因爲去年地震,您是因爲水災。所以您的苦,我能感受!我們都因爲無預期的災難失去所有,可是我們都還有機會,重新再開始。所以今天我站在這裏,要幫助您!」 螞蟻雄兵的力量 以工代賑上午同時在維和港皮斯洛伊區與聖塔安娜縣舉行,下午志工合力到聖塔安娜帶動居民清掃學校。 四月雨季正值學校放暑假,在受災嚴重的聖塔安娜中學,學校老師自行打掃兩個星期了,球場、教室還覆蓋著厚厚淤泥。 「我們本來要在上週一開學,已經遲了八天,」威爾森老師說:「原本預計要花一個月的時間清理淤泥,非常感恩得到慈濟的幫助,速度加快了很多。」 慈濟志工利用四月底的週末假日,帶動五百多人一起清理校園;一鏟又一鏟,黏稠爛泥的重量,加深志工群身體的負荷,卻也多了付出的承擔。 阿根廷慈濟志工洪慈承清楚記得,在4月25日進入學校時,看到滿地爛泥,副校長擔憂是否能如期在5月2日開學;但是如今看到螞蟻雄兵的力量,「校長跟副校長感恩地說,很希望5月2日所有慈濟人都能夠在場見證這個偉大的時刻,因為你們的幫忙,孩子們可以上課了!」 紐約慈濟志工張濟舵與老師們分享,幾天來看到聖塔安娜的改變,「不是因為我們來了,而是您們彼此的互助。受難人並非被幫助的人,受難的人也能幫助人,正如教宗所言,未來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是彼此互助的人。」 4月29日,慈濟志工在聖塔安娜中學帶動以工代賑清掃校園淤泥。攝影/海克特 淤泥淹沒了聖塔安娜中學足球場,經過太陽曝曬,呈現裂痕斑斑。攝影/海克特 付出讓自己富有 每天的以工代賑儀式中,各國志工為大家打氣,並輪流分享竹筒歲月的故事,告訴大家心靈富有,當下即可以助人;接下來,志工拿著竹筒撲滿走入人群募心募愛,總是聽到此起彼落的叮咚聲。 有人當場表示要認養竹筒,回家後每天存錢,「因為你們幫助了我,我也要去幫助別人,給孩子一個榜樣。」受災民眾蒙田歐(Montteo)說。 以工代賑最後一天,馬可(Marcos Cedeño)雙手捧著一個包沈甸甸的袋子,親自送給慈濟志工。志工打開當下一陣驚喜:一毛一毛零錢的存款,是他感恩慈濟幫助同胞的回饋。馬可說:「從參加以工代賑開始,聽到了竹筒歲月的故事,我就決心做個富有的人。」

影音新聞

颶風過後 北卡發放現值卡

 /maxresdefault.jpg” /> 颶風侵襲了這裡,你可能站在暴風雨中,但你不想被它吞噬,我們需要大家真正的愛,明白我們遭受的困難,需要虔誠的心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居民 凱西 九月,佛羅倫斯颶風重創美國北卡羅萊納州,重災區新伯爾是一片狼藉,慈濟志工緊急前往勘災和發放,也跟著受災鄉親回家,親眼目賭,更能感受重建家園的困難。 志工莎曼莎:「今天我來到這裡,體驗一次難忘的志工之旅,這次是我第一次來賑災,我想知道他們為受災的民眾,在做些什麼,也開闊了眼界。」 居民希拉:「自從上週三後,我沒有再來過這裡,因為會讓我悲痛不已,我們先到廚房看看,至少你們還能走進屋裡,會看到裡面不會被絆倒,我想這塊區域,那邊的兩棟房子,以及周圍的一切,全都被洪水沖毀了。」 莎曼莎:「今天在新伯爾市天氣很好,你很難看出來,他們那時候究竟經歷了什麼,在外面看不出來,你走進去,你難以想像,他們過去的生活,他們已建立的一切。」 居民希拉:「今天我收到了600元現值卡,我能用現值卡採購,孩子們和家裡需要的東西,我很感恩有人願意幫助我,因為我失去了一切。」 小志工溫蒂:「颶風過後,我的家被毀了,我和我的媽媽填寫申請表,我來幫忙,因為總比什麼事都不做來得好。」 小志工:「我正幫忙貼紙,我喜歡幫助別人。」 居民 凱西:「颶風侵襲了這裡,你可能站在暴風雨中,但你不想被它吞噬,我們需要大家真正的愛,明白我們遭受的困難,需要虔誠的心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居民凱西:「這裡真的很糟糕,你想為你的孩子們,留下些東西,但災難卻改變了,你的計畫,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嗎?」 志工 莎曼莎:「做志工我有感受到,雖然只是聆聽或是和他們談話,這對災民的幫助,比我想像的還要多很多。 捐款協助

新聞故事

美國醫療廿五載 陪伴貧病

2018年12月8日,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於美國總會聖諦瑪斯園區舉辦醫療志業二十五周年感恩餐會,表達對所有參與醫療志業的志工與醫師們的敬意,及凝聚同仁及志工的心。

新聞故事

震殤七年後 愛一直在

資料提供/許智崴、岑慧意 太陽城布魯克林區大米發放,居民領到大米非常開心。攝影/岑慧意 「一包包的台灣愛心米,是慈濟對海地鄉親的信守承諾,一雙雙的台商愛心鞋,讓當地貧民展露笑顏」。         海地於2010年大地震之後,美國慈濟志工持續往返海地,從最初期的急難救災到中長期的陪伴關懷,自2010年至2017年6月慈濟志工前往海地共計66梯次。2013年起在海地發放臺灣農委會提供的大米,2013年至2016年共發放1500頓大米,2017年4月、6月,美國慈濟志工一本初衷,前往海地發放,因為去年馬修颶風重創海地,所以發放地點特別新增傑洛米市與萊凱鎮,加上太子港與海地角,發放900噸大米。 2013年至2017年總計發放2400噸的臺灣愛心米。   太陽城歐纳喜區及安東妮學校大米發放,居民高興地領米回家。攝影/岑慧意 一場不一樣的發放 慈濟與當地志工投入賑災工作,鄰國多明尼加台商公司 (Sun Jade International Footwear) 因認同慈濟多年對海地的協助,在物資匱乏的海地,有的人連一雙鞋也沒有,所以決定捐出1萬雙的鞋子,希望能保護海地人民的雙腳。即使有工作的人,穿的也是破損的鞋,因此只要在多人的人群裡,當地人會把鞋子拿在手裡,因為他們擔心把這唯一的鞋弄丟了。 2017年6月,慈濟志工再度於海地進行300噸的台灣愛心米發放,這次發放的物資裡,除了大米外,還有來自多明尼加台商捐贈的1萬雙愛心鞋。然而,1萬雙鞋的運送過程手續繁鎖,光一份文件就要蓋二十多個章,但當海關知道這是賑災物資,加上對慈濟與海外工程公司(Overseas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 簡稱OECC)的認同,原本可能需花二天以上的報關手續,在五個多小時後就完成所有手續,順利出關。 OPEPB 職業學校學生支援搬運大米。攝影/岑慧意 今年是慈濟第4年在太陽城聖安東尼幼兒園發放大米,當慈濟志工向來領米的鄉親宣布,今天除了每戶可領到2包大米外,還能領到一雙鞋子,全場歡呼雷動。 隨後如濟神父說明如何才能換取到正確尺碼的鞋子。原本關懷團志工沙盤推演的許多的方式,沒有一項可以完美無失,尤其擔心鄉親會鼓譟騷動起來。然而,鄉親領到鞋子後,大家紛紛試穿是否合腳,拿到合腳的鞋子,立刻手舞足蹈、又唱又笑,拿到不合適的,則高舉鞋子全場穿梭來回,有人覺得這雙鞋子可能合適自己,就請他停下來交換穿穿看,整個過程非常平和溫馨,幾乎人人都換到了合適的鞋子。 15歲的男孩詹姆士(James) 跟他父母以及五位兄弟姊妹住在太陽城,他說上學非常困難,有時候沒有食物可以吃,當不用擔心食物的時候又需要擔心安全以及暴力,常常都有人開槍。他今天非常開心,他和他的兄弟拿到了二包米,當他拿到鞋子的時候,他急著展示:「你看!這是我拿到的寶貝,我喜歡鞋子,這雙是我的鞋子,我原先沒有期待發放會有鞋子!」

新聞故事

坡地排隊看病 隊伍浩蕩長

作者/鄭茹菁 宏都拉斯志工以他們的創意讓病人的候診時間不留白。 攝影/鄭茹菁 宏都拉斯缺藥,因為拿不到藥的緣故,病人常常看了醫生卻治不了病。美國慈濟志工結合宏國醫學院志工,舉辦義診,看病又給藥,等候看病的隊伍浩蕩長。 2017年5月28日,位於宏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巴(Tegucigalpa)郊區的蘇雅白職業學校(Suyapa是宏都拉斯的守護女神名字)天未亮就門庭若市,油煎薄餅的小販或靠牆或沿街叫賣,參加義診的病人頭頂著大太陽,忍受著飢腸轆轆,用意志對抗街角飄來的陣陣煎餅香氣。 等候看病的隊伍仍是從下坡一直延伸到上坡,衣衫襤褸的宏國人民捏著手帕、打著傘、搖擺著扇子堅守住自己的方寸之地,一步一步移向半掩的大門,負責核實名單的志工認真把關、仔細查對,兩旁站著荷槍實彈的阿兵哥,讓誰都不敢造次! 排名中美洲第一窮國 根據2012年統計,宏都拉斯的人平均GDP只有2,323美元,長期面臨高額貿易赤字及外債等問題,被列為高負債貧窮國,始終擺脫不了貧窮的糾纏。 在21世紀的今時今日,宏都拉斯多數鄉村地區尚無「自來水」,百姓家均以各式各樣的容器購水,衛生條件落後,蚊蟲與疾病孳生,每年都有登革熱、奇坤庫雅傳染病發生。2016年開始有茲卡病毒盛行,誠如證嚴法師所說的:「貧與病,就像一雙孿生兄弟。」貧窮的宏國人民從此籠罩在諸多疾病的威脅之中。 由於宏國缺藥,病人常常看了醫生卻治不了病,因為拿不到藥的緣故,在宏都拉斯就醫可說是一場惡夢。 宏都拉斯嚴重缺藥,藥局忙到天黑才發藥完畢。 攝影/鄭茹菁 宏國行的三大目標 慈濟醫療基金會執行長葛濟捨幾度帶隊前去宏都拉斯消毒、援建大愛屋、義診及發放等,他說: 這次來宏都拉斯的三大目標是與本地志工互動與分享、義診,以及評估義診中心的可行性。 美國慈濟醫療團隊特別提早在義診前二天到達,為志工準備完整的培訓課程,讓本土志工能夠在義診活動中學以致用。果然,宏都拉斯志工團隊在本次義診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讓美國人醫會讚不絕口! 在漫長的就醫「旅程」中,宏都拉斯志工以他們的創意讓病人的候診時間不留白,有的宣導蚊蟲傳染病的防疫,醫學院的學生們將海報穿在身上到處行走,宣導衛生教育;還有營養學團隊為病患逐一解說「如何吃得健康」,遇有糖尿病或食物過敏的病人,還會請進去教室做個別輔導;更貼心的是,為了讓病人安心看病,有一位小丑打扮的小女孩在現場照顧小朋友,幫孩子在臉上畫彩妝,給孩子們吹氣球,玩遊戲。當她魔術般的筆在小朋友的臉上畫上飛舞的蝴蝶、頑皮的花貓,一張圍觀的小臉用崇拜、興奮及歡喜的眼光欣賞,小朋友不吵不鬧不插隊,乖乖地等候慈濟人帶來的小確幸! 因為牙醫師及志工的努力,教材又可愛生動,將牙科衛敎做的很棒!攝影/鄭茹菁 本土志工自動自發組隊做香積。 攝影/鄭茹菁 義診發現的疑難雜症 在忙碌的義診行動中,由四位醫師擔任篩檢工作,將病人分配到所屬部門,全日十個半小時(上午8時至晚間6時30分)的義診,動員了十二位醫師、十五位護士、六位藥劑師及三十六位醫學院學生等六十九位專業志工,另有一般志工四十二人;雖然病人總數遠遠超過預估的五百人,但是慈濟團隊延長義診時間,讓大多數前來就醫的病人都得到照顧。當天有內科、兒科、牙科、精神科、婦科及神經科診療,還有配老花眼鏡與營養諮詢服務。 義診後的感性分享 當夕陽西落,志工團隊共聚一堂,手牽手跟隨美國志工賴娜音邊唱歌邊比手語,一遍又一遍將〈一家人〉唱了又唱,欲罷不能,好不容易才坐定分享心得。葛執行長率先發言,張鴻才即席翻譯,當他正經八百地向志工團隊感恩大家的付出:「沒有大家的用心,就沒有今日的成功,希望大家與其他志工分享經驗,帶動宏都拉斯的社區志工。」沒想到張鴻才翻譯之後竟引得哄堂大笑,葛執行長入境隨俗地接著說:「我不知道他翻譯成甚麼,但大家都開心就好了!」 121位志工服務944病人(次)。 攝影/鄭茹菁 負責篩檢的帥哥醫師奈爾森(Nelson Ovidio Lara Robles)訴說著自己義診一天的感動,他從不知道所謂的「付出無所求,反而說感恩」,經過5月28日的洗禮,雖然身體很疲憊,但是他得到發自內心的法喜,他感恩慈濟人不遠千里而來關懷宏都拉斯人,因為慈濟,宏都拉斯人學會愛! 維克多醫師(Dr.

新聞故事

休士頓 風災之後

作者/全美人文真善美志工 聖約翰越裔社區發放,民眾聽過竹筒歲月的故事後,紛紛投下愛心。攝影/王純瑾 德州遭受半世紀以來最強烈颶風哈維侵襲,30萬棟房屋毀損,大水圍困休士頓,滿目瘡痍中,愛心接力湧入,為最需要的人帶來及時援助,讓溼冷的心重新溫暖、注入力量。 蓊鬱的行道樹依舊翠綠,大水後十天,迪金森市(Dickinson)居民趁著天氣放晴,紛紛返回住家清理。泡水毀壞的家具用品,都被拋出屋外,草地上堆積的雜物垃圾綿延,空氣中飄散黴味。位於休士頓(Houston)東南方,2萬人口的迪金森市,約有7成的房屋,因為水患嚴重受損。 望著泡水多日的住家,居民麗莎說: 真的是噩夢一場,我們試著鄰居間相互幫助,只能共患難了。 居民柯伊指著牆上的痕跡:「你看這就是水淹到的地方,水線下隨便一敲就破了⋯⋯」 大休士頓地區凱蒂市(Katy),撤離民眾陸續返回家園,發現家具衣物車輛等全毀,房屋布滿黴斑。風災期間2次洩洪,維多(Victor Chan)的家也全毀,回想在大水中奮力營救鄰居殷澤蘭一家,並游泳將他的姊姊接到自家安置,餘悸猶存。 災後家園滿目瘡痍,慈濟志工前來訪視,帶來香積飯、毛毯、祝福金,維多眼眶溼潤: 這些東西是我們一家四口最需要的。 哈維颶風破紀錄雨量造成休士頓市陸海空交通幾近癱瘓,大水中民眾倉皇撤離。攝影/德州分會 德州五十六年來最強烈風暴,四級颶風「哈維」(Harvey),8月25日登陸,在南部沿海造成嚴重破壞,臨海的美國第四大都會區休士頓,更因海水倒灌、市區河溪爆漲,而出現大規模淹水。 對於地勢低平、市區內又有多條溪流橫貫的休士頓來說,哈維所帶來的超強降雨,已超越防汛能量,二天降下全年平均降雨量,數十萬戶斷水斷電。休士頓警消連夜救出受困民眾,全市交通癱瘓,休士頓沿岸的煉油設備更是緊急關閉,相關災情被官方形容為:「史無前例的重大災難!」 人民保母,需要疼惜 哈維颶風橫掃,有230萬人口的休士頓成為水鄉澤國,同在德州位於北方約389公里的大城達拉斯(Dallas),政府開設收容中心,接納來自休士頓的撤離民眾。 位於達拉斯市中心最大的收容中心(Kay Baily Hutchinson Convention Center),可收容5,000多人,向慈濟請求提供禦寒物品;慈濟達拉斯分會迅速提供2,800條環保毛毯。 當志工將上百箱毛毯送達收容中心時,紅十字會和市府工作人員還記得二十年前古斯塔颶風、艾克颶風造成災難,也是達拉斯慈濟人來到收容所關懷。在工作人員、警消人員協助下,慈濟志工把握時間,一一在行軍床上放置毛毯,讓撤離民眾在此安全度過風雨。力 慈濟志工在休士頓綠點區致贈現值卡及物資給受災家庭。攝影/黃友彬 在達拉斯 Kay Baily Hutchinson Convention Center 收容中心,慈濟志工親手將環保毛毯、祝福卡一一放置在行軍床上,希望毛毯能溫暖撤離民眾的心。攝影/吳怡萱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