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校助力環保 健康生活從小培養

北加州分會  |  2022年12月31日
Cupertino Academy students recycling together

作者/劉鐘玲、 陳曉瑩

學校鼓勵學生參與環保任務,大家一起用雙手做環保分類。攝影/蔣國安

庫菩提諾人文學校已全面回歸實體上課,回到校園實體上課最大的好處就是「互動」,人文活動組配合十月主題「環保」,和十一月主題「感恩」設計了「環保嘉年華」和「茶道人文課」的活動,於2022年12月10日在校內進行,讓學生在學習中文之外也對人文有不同的體驗。

「環保嘉年華」的遊戲繽紛多彩,包含「找碴,什麼不應該在河流上」、「環保行動,回收、分類」、「大愛感恩科技、轉換垃圾再製成可用物資」、「水資源」、還有「竹筒歲月、匯聚點滴做大愛」。

神奇的「大愛感恩科技」

慈濟志工力行資源回收,受到鼓舞的企業家們為了將回收的寶特瓶再利用成立了「大愛感恩科技」。志工黃仁武在「大愛感恩科技」的攤位,介紹如何轉換垃圾再製成可用物資,學生們看到這些平常直接丟掉(進回收桶)的寶特瓶在志工和企業家的努力下二次生命化成能再使用的「企鵝存錢筒」、「防穿刺白球鞋」、「塑膠合成地磗」,深受感染。

為了贏得由一支寶特瓶製成的大愛原子筆,學生們熱烈參與問答,志工劉鐘玲身上穿的「大愛感恩科技的多口袋三合一背心」也成為答題,十一支寶特瓶華麗轉換成一件功能性的背心。

Cupertino Academy students playing Eco spot the difference game
學生們圍在河流的周圍認真的找碴,把不應該在河流上的東西一個一個的釣出來。攝影/朱文廣
Cupertino Academy students stomp the bottles together for recycling
在志工們的帶領下,大家一起用雙腳踩扁寶特瓶。攝影/蔣國安

「回收、分類」從小培養

志工呂宛潔利用回收物資製作了一條被各種不同東西佔滿的「垃圾河」,學生們要用「釣魚」的方式,把不應該在河流上的東西一個一個的釣出來,學生們圍在河流的周圍認真的「找碴」,還給魚兒、蝦蟹們一條清徹的河流。 s

透過釣魚的遊戲方式清理河流,一方面教導學生們辨認那些不屬於河流、海洋的東西,體認到維護自然環境生態是我們大家的責任。

「找碴」出來的物資有些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寶」,在志工陳文波和十年級的哥哥姐姐們帶領下,大家一起用雙手做環保分類,用雙腳踩扁寶特瓶。

學校多年來一直鼓勵學生參與家中的環保任務,將可兌換現金(cash redemption value)的塑膠製品、寶特瓶、玻璃瓶、和鋁罐於每個星期六上課帶到學校,在課堂間學生、家長、志工一起整理,志工們再將整理後的物品送到回收站兌換金錢,回收兌換得的金錢就捐給慈濟北加州分會。

「如果把垃圾隨手丟棄在河流、海洋旁邊,一到下雨,雨水就會把垃圾沖到河流、流到海洋中,我們應該要減少或是不要使用一次性的產品,多用可重複使用的物品。」

三年級老師劉齡珠分享說:「在「找碴」遊戲中,學生體認到什麼東西是不應該在海洋裏面後,在「回收、分類」的遊戲中,他們認識到有部份物資是可以再回收、再製造和利用的。透過活動學生能反思隨意丟棄垃圾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和對其他生物造成的困擾。 」

一起保護「水資源」

住在加州的我們,這幾年面對的是乾旱和森林野火肆虐的問題,以為用減少洗車、澆院子這樣的方式可以改善,卻不知道有利用「隱藏的水資源」的環保新方式。志工陳麗芬、華玉琳和家長梅琳達(Melinda)針對學生的不同年級製作了三個「水資源教案」。 

Cupertino Academy teacher telling story to students
志工陳麗芬用說故事的方式介紹水的循環。攝影/蔣國安
Gallery of Chinese character 'Dryness'
老師向中年級學生介紹中國字「旱」的由來和字義,讓學生們以圖畫畫出對「旱」的聯想。攝影/蔣國安

「小水滴的旅行」是針對幼兒班到三年級的教案,以故事表演的方式介紹水的循環,在面對乾旱和野火的我們,都渴望有足夠的雨量滋潤大地。

中年級(四到七年級)的教案是介紹中國字「旱」的由來和字義,讓學生們以圖畫畫出對「旱」的聯想。四年級的學生畫出了不同的作品。

何昱柔畫了「動物大遷徙」,他分享說:「因為太熱,植物都乾枯掉了,動物們沒有東西吃,只好遷徙到其他有水有食物的地方。」

高年級學生(八到十年級)觀看影片後共同探討「隱藏的水資源」,原來大家都愛的牛仔褲,製作一條牛仔褲需要耗費2,866 加侖的水,製造漢堡要634 加侖的水,生產2公升的可樂要用132 加侖的水,製造一磅紙要3 加侖的水,「水」資源浪費隱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個教案目的是讓學生們思考一下我們可以怎麼做來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如何身體力行節省水資源。學生們深受感觸,紛紛提議大家一起少買新衣服、多吃菜少吃漢堡、少開車、走路上學,節省水資源,保護地球。

「茶道」中體悟尊重與感恩

Tzu Chi tea ceremony tutor giving Cupertino Academy students lecture
慈濟茶道老師吳燕玲用小茶壺幫助路人喝水的故事,讓低年級學生理解茶道中的歡喜心及恭敬心。攝影/蔣國安

「茶道人文課」是由慈濟茶道老師吳燕玲和郭美玲來介紹。志工吳燕玲多年在台灣,有機會認識及學習慈濟茶道,回到美國時,住在舊金山地區,離本校校區有50分鐘的車程,藉由志工廖瓊玉的邀約,吳燕玲不辭路途遙遠從2021年就開始為本校提供茶道課程。

課程的安排也根據學生的年齡分低、中、高年級來授課,每一個年齡的課程都不同, 所以非常吸引學生。低年級以「幫助別人」為主題,用「小茶壺幫助路人喝水」的故事,讓孩子以歡喜心及恭敬心,幫同學們倒茶;中、高年級以感恩水資源的方式,看到了非洲小孩,水資源缺乏的故事,大家喝到手上這杯自己泡的茶,都感到特別的甜。

Cupertino Academy students experiencing tea ceremony
學生們的體驗從倒茶開始,根據老師的指導,一一練習。攝影/蔣國安

學生們的體驗從「倒茶」開始,志工吳燕玲教導學生們說:「不要小看倒茶,做事要從最基本的開始,倒茶不要倒滿。奉茶要提到「敬心奉茶」,以感恩心、尊重心、愛心,眼睛看著對方雙手奉茶。喝茶時要分三口喝「三好茶」,一品心發心願,二品口說好話,三品身行好事。 」學生們根據老師的指導,一一練習,小心翼翼拿著茶杯,奉茶給老師及長輩。

「學生們上了茶道課後回家就會用雙手倒茶、倒水給爸爸媽媽喝,表示感謝。」

幼兒班黃麟媗的媽媽黃穎捷對於學校安排茶道課程都非常開心,她分享說:「茶道人文課程的安排讓學生可以這麼早接觸到茶道及中國傳統文化,孩子下次喝珍珠奶茶時,應該也會有不同的感覺。」

茶道老師吳燕玲在課堂中,教導學生們藉著「奉茶」能夠把溫暖傳遞給家人,將課堂上所學的運用在生活中,期許學生們回家後,都能為父母及家人都多一分感恩及關懷。

一顆顆善的種子已然遍撒出去, 靜待萌芽。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