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廖怡景
海地貧民窟一隅。攝影/凱辛雅(Keziah Jean)
海地,是個被認為「苦不堪言」的國家,它的苦讓你走在海地的街道上,都會不自覺得的輕嘆。證嚴法師談到海地,最後的結語常會是:「我們該怎麼辦?」這十年來,慈濟志工們來來回回海地近百次,念茲在茲的也都是同樣的問題。因為沒有人可以忘記,在發放時,海地人期盼的眼神;更不捨的是,在勘災的路途中,所看見一個個在路邊找尋食物的身影。


十年了,在2010年1月12日大地震後,慈濟堅持在海地深耕社區,減少海地人民日出日落之間生活的苦,找尋未來人生的一點光。但是在海地要深耕慈善任務好難!那種困難,好像是面對無法回答考卷問題的困頓,覺得已經花了好多的精神,讀了好多的書,曾經有無數高分的記錄,但面對眼前這一場「海地考試」,就是有好多不知如何回答的問題……。
當喝一杯乾淨的水都是困難,一天的食糧只是手上的一碗豆時,真會心生沮喪。當看見富人豪宅區,一道牆隔開二個世界,牆內有前後院游泳池、漂亮整理乾淨的草坪和私人網球場;牆外,卻是以一片麵包作為一天糧食的海地居民時,那樣的鴻溝,讓人心生畏懼。


好多海地的真實,讓人覺得幫助海地人民有安定的生活好難,但慈濟志工們沒有一個人想要離開。慈善的路很長,慈濟志工們所能為海地人民做的是,當所有人都離開時,堅持陪他們走這段路,分擔路途中的苦。一袋袋的大米,是來自世界的關心和祝福,一個個的擁抱是對海地人不捨的牽掛。當然,這些可能無法解決萬分之一海地目前的問題,但那是來自萬里之外,慈濟志 工的努力和心意。
期待有那麼一天,看見海地人民有自己「乾淨」的天地,我們也回答了「考卷」上艱澀的問題,海地的居民可以迎接一個接著一個安定的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