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威明顿低收居民们带回一支支的竹筒

美国总会  |  2020年6月24日
TzuchiUSA_20200620_Wilmington Grocery_0000_IMG_1240

作者/钱美臻/洛杉矶报导

志工在威明顿食物发放中协助民众把食物搬到外面人行道处。摄影/钱美臻

位处于洛杉矶市港区一带的威明顿社区(Wilmington),与南加州其他富裕的滨海小城有着截然不同的街景,这里没有观光海滩、宽敞奢华的海景住宅和商业区,因邻近港湾有着美国第三大炼油厂区24小时在作业,并非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理想的生活环境,因此这里成为底层劳工和新移民家庭,在洛杉矶大都会落脚的栖息地。

贫困的威明顿社区

低矮老旧的房舍,狭窄肮脏的街巷,这里有着87%高比例的西语裔居民,且居民中有近半数是来自拉丁美洲的第一代新移民,不谙英语的移民多数从事低薪劳力工作,致使威明顿社区有四分之一的家庭是属于低收入户。尽管威明顿公寓的房租低于80%的加州区域租金,但两房一卫每月1,700美元的租屋费用,对许多居住在此的拉丁裔家庭而言,仍是一笔沉重的生活费用。

支持慈济灾疫中长期援助计划,陪伴疫情中受重创的弱势族群。

TzuchiUSA_20200620_Wilmington Grocery_0001_IMG_1225
一早就有许多民众到威明顿门诊中心外的人行道排队等候发放。摄影/钱美臻
TzuchiUSA_20200620_Wilmington Grocery_0002_IMG_1212
志工一早到威明顿门诊中心停车场设立食物发放的位置。摄影/钱美臻

早在2010年11月慈济威明顿门诊中心开业前,南洛杉矶地区的慈济志工已在这个社区服务多年,志工从1998年起与当地的威明顿天主教堂或社区临时家庭收容中心合作,举办常态性的社区物资发放,并从中辅导及帮助有需要照顾的家庭。当慈济在当地有了门诊中心据点,每月例行的食物发放成为鼓励邻里走入慈济最好的机会。

五十多位居民在6月20日一早七点多便拉着推车,自发地在慈济威明顿门诊中心外的人行道排队,在等候慈济志工设立发放区的期间,队伍中的居民们彼此问候交谈,经志工解说才了解到,原来许多长期来领取发放的居民,很多人已是在此相识十多年的老邻居。

接受帮助也帮助别人

近年因身体不适无法参与志工服务的玛丽亚·奥林匹亚。摄影/丹·费拉拉(Dan Ferrara)

每回发放都排在第一的玛丽亚·奥林匹亚(María Olimpia)已和慈济结缘八年,她微笑着说:“这几年要不是腰腿不方便,我先生身体不好,过去我们夫妻都会来帮忙食物发放一起做志工。”在社区中颇有影响力的玛丽亚,是威明顿门诊中心设立后第一批参与慈济的本土志工,她说受到慈济影响现在家庭餐饮也以素食为主,所以非常喜欢慈济发放的蔬果类食品。

支持慈济灾疫中长期援助计划,陪伴疫情中受重创的弱势族群。

志工黄彩智(左)和带回两支竹筒的格洛丽亚·巴拉科(右)。摄影/钱美臻
玛维拉·洛佩兹(左)接受慈济志工访问。摄影/钱美臻

一个人带回两支竹筒,目前单身的格洛丽亚·巴拉科(Gloria Barraco),腼腆地笑着说,一支竹筒是她的,另一支竹筒是她的妹妹所存的。她和妹妹领取慈济发放十二年,这段期间她们持续把生活中的零钱投入竹筒中,她默默要求自己每个月最少要投一张二十元的纸钞进去,独自一人生活尽管不易,但喜欢帮助别人的她,希望自己也能为其他有需要的人尽一份力量。

因疫情关系与丈夫双双失业的玛维拉·洛佩兹(Marvila Lopez),是第三次来慈济领取食物,她的手上也带回了一支竹筒。她解说,家里从三月起就没收入,从邻居那里得知慈济在发放食物,第一次来领取时志工在登记后便给了她一支竹筒,并向她说明慈济“竹筒岁月”的故事,她很感动希望自己也能帮助别人,因此她在第二次领取发放开始,便带回了竹筒加入爱的循环。

慈济志工毫无歧视的接纳

每月固定会带回一支竹筒的卡门·里埃拉。摄影/钱美臻

两年前丈夫过世的卡门·里埃拉(Carmen Riera),因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一度缴不出房租,寻求不到任何协助下只能来每月领取食物的慈济门诊中心哭着求援,慈济人帮助她和孩子不致流落街头,更陪伴她度过艰困的日子。现在她固定会在每月带回一支竹筒,加入点滴行善的行列。

我很感激慈济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了援助,更令我感动的是,当初我来这里求援,志工们是毫无歧视的接纳了我。

来领取食物的玛丽亚·麦德娜(Maria Madrna)举起手机屏幕给志工看,里面有好几通房东催缴四月起房租的短信。她哀愁地说,前几年,丈夫因白血病过世,她自己一人抚养四个孩子。过去住在一起的大女儿还能一起打工协助补贴家计,但近半年来大女儿搬走了,她一个人养家又发现罹患了乳癌,疫情后她无法打工家里已好久没收入。

支持慈济灾疫中长期援助计划,陪伴疫情中受重创的弱势族群。

玛丽亚·麦德娜(右)向志工黄彩智(左)说明其家中的处境。摄影/钱美臻
玛丽亚·麦德娜手机中满是房东催租的短信。摄影/钱美臻

与慈济一同行善

上午九点开始的发放,到十点左右第一批排队的民众都已领取到物资离开,威明顿门诊中心经理王惠平在出来观察发放进度时,诊所停车场出口小巷对面的邻居喊住了她,那位男士交给了她一支竹筒。王惠平笑着说:“那是固定来我们诊所看诊的邻居。”

对比于其他社区的例行发放,威明顿社区的居民带回竹筒的比例显著较其他社区更高,王惠平认为,这与慈济深耕社区二十多年有关,在疫情还没发生之前,每次发放前志工会安排居民入内坐着等候发放,并在发放前介绍慈济和竹筒岁月的精神,再加上社区诊所的服务,让这个地区的居民认同与慈济一同行善的理念。

发放井然有序的进行。摄影/钱美臻

当日发放到上午十一点多时,志工们决定带着剩下的三十多份食物前往附近两个街友帐篷区,一个帐棚区是位在一间社区教堂后方的小巷中,另一个帐篷区是在附近公路地区。志工们逐一问候街友是否需要食物,并协助有些不方便搬取食物的人,把食物箱搬到他们的帐篷或推车处,每一位领到食物的街友,都欢喜地笑开了,并真诚地回应一句“谢谢”。

来自威明顿社区的一支支竹筒,代表一颗颗希望帮助他人的善心,这正是慈济竹筒岁月影响社区的见证。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重创美国经济之际,慈济美国【有爱无惧·慈悲相系】募心募爱行动,希望劝募50万颗爱心,期许在每个人10美元的参与中筹募到500万美元的灾疫中长期援助善款,让慈济美国能提供现值卡、食物袋、个人防疫物资等,来帮助有迫切需要的个人与家庭,与美国民众一起度过这段艰困的日子。

支持慈济灾疫中长期援助计划,陪伴疫情中受重创的弱势族群。

在门诊中心发放后,志工带着三十多份物资到街友帐篷区发放。摄影/钱美臻
街友们听到有人来发放食物,赶忙走过来排队领取。摄影/钱美臻

慈济美国将从【抚平美国疫情线】防疫工作,转入灾疫中长期援助计划,陪伴疫情中受重创的弱势族群,协助他们重返正常生活。此时此刻,因为有爱,而心无恐惧,慈悲的心念将我们紧紧相系,成为安定人心的暖流。

更多新闻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