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舍 所以走得更远

美国总会  |  2020年8月24日
TzuchiUSA-carole chen 20200801_0001_Picture 5_ 負責檢傷分類的護理站是看診的笫一站,陳淑燕特別學了幾句簡單的西語對話緩和患者的緊張心情

作者 /郑茹菁

负责检伤分类的护理站是看诊的笫一站,陈淑燕特别学了几句简单的西语对话缓和患者的紧张心情。照片提供/慈济医疗基金会

1982年,26岁的陈淑燕决定辞去台湾的护理工作,飞去美国陪伴接受专业医师培训的先生,哥哥姐姐们万般不舍为妹妹送行,彼时彼景堪比《诗经》的先秦民歌《国风·邶风·燕燕》所云: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陈淑燕就像是陈家的“小燕子”就此飞去美国,夫唱妇随,燕子双飞,家人一送再送,抬首远望,看不见妹妹的家人泪如雨下……

那是陈淑燕第一次离乡背井,当年的家人原只盼望小夫妻琴瑟和鸣、家庭美满,未曾想陈家娇娇女的成长远超预期,竟能在相夫教子之余,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陈淑燕的父亲在台北南港担任机房维修人员,为了养活一家七口,陈父一年有360天都在工作,只有过年才休息短短五天,平日从星期一工作到星期天,有时还要值班,工作非常勤奋。

未曾受教育的陈母是家庭主妇,虽然,她不识字,却无损作为优质母亲的气度,今日的环保达人挂在嘴边的“资源再生”、“资源回收”等观念,早在半世纪前陈母就爱惜水资源,将环保概念发挥到极致。例如,陈母每一滴水都要用过两、三次才舍得倒掉,洗米、洗菜、洗手,最后冲马桶。然而,陈母什么都省,就是孩子的事不能省。

为了节省伙食费,陈母每星期从南港走路到松山去买菜,来回要走80分钟,纤细的两只手提着一家人七天份的菜,屡屡走到汗水湿了衣裳,真的走不动了,陈母才会在树下稍作休息,拿出薄荷棒擦擦额头,继续前行!尽管家境不富裕,一日三餐都已捉襟见肘,但陈家人却非常慷慨,当乡下的堂哥、表哥北上求学,他们还是伸开双臂欢迎亲戚入住陈家。

宿舍的小房子只有两个房间,陈家的一儿四女就在这个拥挤却温暖的家成长。四个女儿睡一个房间,上下铺各睡两人,儿子在客厅铺起一片床板,入夜时分,移开小餐桌便成为一个临时睡房。窗外的小鸡笼及菜园是陈母贴补家用的园地,孩子们下课回家就向陈母报到,开始“家庭工厂”的业务,在毛衣上绣花是陈淑燕儿时最难忘的回忆。

因食指浩繁、家中人口众多,作为长女的大姐只能牺牲自己的学业,提早进入社会赚钱养家,即便如此,每当寒暑假,家中小孩还是要四处打工贴补家用。陈淑燕初中毕业的暑假就是去电子工厂当女工,也曾经帮人家带小孩,最让她念念不忘是“新东阳”的工作。打工的一群小女生常常趁老板不在偷吃零食,其实老板不是不知道,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满足店里打工的穷学生,陈淑燕从老板身上学会了“分享”。

当定居台北的陈家人偶尔返乡探亲,陈母都会准备小礼物,陈淑燕也像个小大人般地“筹办礼品”。她从小功课就很好,常常得到铅笔、橡皮擦、笔记本等奖品,她都存起来留给妈妈送礼,与乡下亲戚“分享”她的好东西;念了北医护专当护士,薪水也通通交给妈妈,在陈淑燕的优先排行榜当中,她总是把自己排在最后面。

燕燕于飞 之子于归

在陈淑燕眼中,长她两岁的刘明威医师是一个真诚的人,两人结识于台北医学院。当年就读医学系的刘明威总是穿着高中的卡其制服,系着中学时代的腰带穿梭在大学校园,他坦然自在的神情掳获了少女陈淑燕的芳心,两人相知相恋七年,终于携手走上红地毯。

刘明威在25岁那年结婚,隔年刘明威奉派到美国接受专业医师训练。刘明威的异国生活十分寂寞,因此陈淑燕决定飞去美国陪伴,小夫妻担心养不起襁褓中的儿子,只能拜托婆婆在台湾帮忙带小孩。当年住院医师薪水才1200美元,其中500美元要寄回台湾,想念儿子的陈淑燕只能打越洋电话回台湾,当时电话费非常贵,一分钟要两块钱,一个星期只能打一次,一次只能讲十分钟,挂断电话之后总要哭两小时。陈淑燕常在电话中要求儿子叫“妈妈”,但直到儿子一岁半接来美国,儿子才将陈淑燕与“妈妈”二字划上等号。

为了接儿子来美团聚,陈淑燕努力学英文并参加护理师执照考试,她的语文能力是一大挑战,所幸遇到贵人佩琪(Peggy Cummins)。佩琪的先生是空军,俩人都非常有爱心,佩琪一面指导陈淑燕英文会话,一面请她带小孩,每次都给30美元,真是雪中送炭!

考到护理师执照之后,陈淑燕意外怀孕,考虑到大着肚子做护理工作诸多不便,只好改去餐馆打工,然而,路途遥远的餐馆要开车40分钟,有天不小心擦撞到别人的车,陈淑燕受到惊吓,最后决定辞掉工作专心待产。直到老二出生,陈淑燕才开始做夜班护士,原本小夜班应该在晚间11点下班,但因为英文不够好,每天都熬到凌晨一点才把病历及各类报告全部完成,幸好努力不倦的陈淑燕看连续剧学英文,终于克服万难、渐入佳境。

在美培训七年之后,刘明威结束了专科医师训练,举家搬回台北,圆满他服务家乡的心愿。可惜两年之后,因为大环境的改变,陈淑燕全家又在1991年搬回美国,定居在南部的阿拉巴马州。

刘明威的专业主要是在心脏血管及介入性心血管专科,奔走在三家医院的急诊室之间守护病人的生命,陈淑燕眼中的刘明威既是人医,也是仁医,“视病犹亲”就是最贴切的形容词。曾经有一位心导管室的技术员说:“在导管室工作逾四十年,我从刘医生那里学到很多,凡是有关心血管导管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问刘医生,他就像一本百科全书,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得到他的解答。”陈淑燕早期的工作主要集中在ICU及心血管科,她跟着刘医师工作很舒心,他对她而言“亦夫亦师”,刘明威就是陈淑燕的活字典,凡是不懂的问他就有答案,被万般宠爱的陈淑燕一度以为自己可以永远躲在刘明威的羽翼下无忧无虑。

陈淑燕半百年纪重拾书本,感恩先夫的陪伴方能顺利完成学业。摄影/陈淑燕

疗伤之旅 走出阴霾

2017年1月,陈淑燕失去了挚爱,她在悲伤的大海中载浮载沉许久,陈淑燕悠悠地说:“刘医师往生之后,很多门诊病人不相信他真的走了,常常坐在刘医师诊间外的候诊椅等待,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刘医师从诊间走出来……”语声方落,她忍不住掩面痛哭,泪水沿着指缝滴落在最黑暗无助的深渊……

经过八、九个月反复自问“为什么?”太多太多的“为什么”找不到答案,再多的泪水也唤不回已离开尘间的他,终于有一天,一直在伤痛中的陈淑燕告诉自己,刘明威一定会不忍心也舍不得看到悲伤的她,他希望看到的是那快乐飞翔的小燕子。于是,陈淑燕擦干泪水,决心振作起来,去延续他与她对医学的热诚,也祝福远离的他华开见佛、乘愿再来。所以,陈淑燕决定参加十二月举办的墨西哥义诊,这是陈淑燕第一次参加国际赈灾义诊,深入墨西哥地震灾区之后,她很惊讶地发现:“居然有这么多人比我还苦!”

2017年冬天的墨西哥义诊遭遇非常寒冷的冬天,陈淑燕第一次深深体会到“见苦知福”的真义。眼前贫病交迫的人让她感到心酸,也激励她延续刘明威对贫病之人的不舍。清晨四、五点,陈淑燕跟着志工去做布置会场等前置工作,沿路尽是冻着排队的墨西哥人,他们一看到慈济志工便高兴地微笑打招呼,陈淑燕一边心疼穷人、病人的处境,一边赞叹前置志工起早摸黑、付出无所求的精神,冷得发抖做事的陈淑燕对慈济的幕后英雄肃然起敬。

在墨西哥期间,有一位妈妈走了一个小时的路,问慈济医师是否可以帮儿子看病。她的儿子不会走路,需要很多功夫才能到达义诊现场,医师赵有诚院长等了三个小时才看到孩子,发现他是脑性麻痹,而提供义诊的慈济只能给病人维他命……还有一位妈妈扶着和她身高一般的儿子来看病,她的儿子吃了就吐,已瘦到皮包骨,原来病人已被诊断出末期胃癌,慈济能做的也相当有限。

第一次墨西哥义诊给陈淑燕的感受只能以“不忍心”三字来形容,她心中唯一想做的是能为这些贫穷和生病的人贡献更多的力量。于是,她又参加2018年9月的墨西哥义诊,接着又参加2019年七月的厄瓜多的义诊。

第二次墨西哥义诊同样发生很多感人的的故事。有一天傍晚,当大家开始收拾场地时,一位老太太在义诊快结束的时候悄悄走进来,陈淑燕问她是否需要帮忙?老太太小心翼翼地打开手中的塑胶袋,原来是沉甸甸的两个竹筒,听老太太说是在慈济发放时,从慈济志工手中认养竹筒,当天特别把竹筒带回来给慈济,陈淑燕闻言十分感动,立刻将竹筒交给志工孙慈喜。

2018年9月第二次墨西哥义诊,感恩当地护校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加入我们的工作;南加佩凤师姊和台湾来的宝燕师姊都是护理的生力军。摄影/陈淑燕

培训精进 法喜充满

2002年,因为工作的变迁而搬到南加州,陈淑燕有更多机会接触慈济,并在时间许可下参与邻近的义诊活动。过去她曾越过圣地亚哥前往墨西哥贫区义诊,每次义诊都让她法喜充满,不但可以帮助不懂英文又没有钱买保险的病人,又可以为知识贫乏的人提供健康教育,守护社区的健康生命。

通过志工黄美照的引荐,陈淑燕开始参加慈济义诊,也对慈济环保站的设立及骨髓捐赠有了初步的认识。她佩服又好奇的是:“上人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远见呢?”后来有一位师兄赠书《无语良师的生命教育 以身相许》,读完书中每一位无语良师的故事,她几乎用尽一盒面纸擦拭止不住的泪水,“上人是如何转变人们对身后事的既有观念呢?”

其实,陈淑燕跟慈济的因缘始于《静思语》的一句话:“父母要放心,子女才能安心”,当两个儿子前往外州念大学,陈淑燕跟他们约好每个礼拜打电话报平安。一年以后,小儿子嫌麻烦,要求不要每个礼拜都打电话回家,陈淑燕当时就分享了上人的话:“父母要放心,子女才能安心”,此后就改成每月一、两次的电话报平安。

父母要放心,子女才能安心

当陈淑燕从电视新闻看到台湾921地震的报导,看到大批慈济人火速赶去现场救灾,很有效率地分组分工去救灾,她忍不住再次问自己:“上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英雌三姊妹,邹庆庆,黄美英和陈淑燕,一起送蔬食餐到医院(Loma Linda University Children hospital)。摄影/骆淑丽

义诊之后会有志工分享,与陈淑燕同桌有孙慈喜和邓博仁医师,邓博仁问陈淑燕:“想不想穿那件委员的旗袍?”孙慈喜师姊也在一旁鼓励她,陈淑燕不假思索地回答:“Yes!”她知道因缘已经成熟,她愿意把握当下,欢喜付出。

直到今日,每当想起义诊所见的情景,心中皆是满满的不舍与不忍,陈淑燕在心里许下了“跟随着上人,行菩萨道”的愿望,所以在2018年9月报名了慈济的见习培训,陈淑燕决心要走进慈济世界去了解、去学习,并找出答案。

陈淑燕学以致用为志工颜国兴量体温。摄影/骆淑丽

两年的见习及培训课程为陈淑燕打开了慈济宗门的视野,也为自己的好奇找到了答案,入门之后,经由课程及闻法的学习获益良多,更坚定自己跟随证严法师“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的道心,也会时常反思自己,祛除自身的习气,最大的改变是,原本害羞的自己,如今已能够自在“说慈济”。

2020培训圆满结束 法喜满满。摄影/曾永忠、杜宾

因为不舍挚爱的早逝,陈淑燕在菩萨道上努力精进,延续刘明威对病人的爱。她将自己的千百柔情尽数给了苦难深处的贫病之人,牵起病人的手,陪伴他们走向更长远、更健康的未来!

陈淑燕与志工邹庆庆一起为“万人晚餐救地球”活动做蔬食书签。摄影/骆淑丽

加入我们,一起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加入我们,一起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更多新闻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