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志工奉茶侍親 學習感恩、尊重、愛

美國總會  |  2019年5月14日
TzuchiUSA_tzuchiacademy_mothers_day_0427
Play Video

真善美志工/李律慈、陳蕙瑜/美國報導

慈濟美國總會洛杉磯核桃園區的小志工準備奉茶。攝影/杜賓

慈濟美國總會洛杉磯核桃園區的靜思小志工,每個月都有一次固定的聯誼,4月27日他們在四月份的聯誼中,提早慶祝母親節。藉由奉茶儀式,向父母表達感恩之情。

TzuchiUSA_walnut_little_volunteers_04272019
小志工準備奉茶。攝影/杜賓

這場由親子一同參與的孝親活動,小朋友和家長在「幸福的臉」音樂聲中入場。由一同觀賞五分鐘的小志工回顧帶,回顧這段期間小志工所參與的項目,為當日活動拉開序幕。

沙畫影片「獻給最偉大的媽媽」,透過用手指撥畫玻璃片上的沙,描繪出媽媽從孩子在腹中成長,含辛茹苦的養育子女,到媽媽年邁老去的過程。近四分鐘平實無華的視頻,卻令不少人看完後目中含著淚光。

然後,家長們陪著孩子一起繪畫,看小朋友畫出他們心目媽媽的畫像。

在向親長奉茶的項目,小朋友持三心,即感恩心、尊重心、愛心,向爸爸媽媽們奉茶,若有祖父母一起同來,小志工一樣備齊茶水,讓父母為祖父母奉茶。

TzuchiUSA_walnut_little_volunteers_04272019-1
慈濟美國總會核桃園區提前舉辦母親節活動。攝影/杜賓

奉茶不只是中華文化,在慈濟人文教育中,也是培養尊敬長輩、孝順的精神。

慈濟救援非洲莫三比克風災的影片,讓小志工直擊重災區和看見村民的喜悅,許多小朋友訝異的說:「那裏怎麼和這裏完全不一樣?」藉此機會小朋友們理解了,為什麼要帶「竹筒回娘家」。

每隻竹筒內的善款滑進大甕,家長和孩子都覺得這樣子捐銅板真有意義。許多家庭發願帶回空竹筒,會繼續努力存錢,來幫助有難的小朋友。

因為看到朋友的小孩,個性方面的進展,所以也讓孩子加入慈濟學習人文文化的小志工行列。家長胡煦芬表示,參加好幾次慈濟活動,但今年的母親節活動特別令她感動。她稱讚慈濟志工非常細心,注意很多的細節,也很有愛心,給媽媽準備了花、蛋糕,還有幫忙拍活動照片。

胡煦芬說:「今天其實還有一點點落淚,看到我家小孩畫的我,就想自己也要檢討自己,因為平常忙碌工作,弄小孩也很忙,所以可能平時就是一天到晚發脾氣,責備孩子。所以今天來到這裡,學到很多東西。」

家長黃正忠讚揚本次活動,安排沙畫視頻、奉茶儀式和畫心目中媽媽圖像的內容,令人有很多感觸。這些活動讓參加的小朋友,很好的學習敬愛、感恩母親的辛勞,也給予父母一些思考的空間。

黃正忠認為,「母親節」尤其對華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這個時間,更要思考一下,要好好地去愛母親。他也特別感謝妻子,花費很多時間在照顧小孩,和照顧全家人。

黃正忠指出,看到小朋友為爸爸媽媽奉茶。在慈濟來說,這是一個人文教育,但讓家長非常的感動。尤其是看到自己孩子,把茶端上來的那一瞬間,孩子甚至跪在父母面前把茶奉上,這種感覺實在是難以形容!非常的感動!

TzuchiUSA_walnut_little_volunteers_04272019-4
小朋友聆聽慈濟志工的解說。攝影/杜賓

希望他們(孩子)心中,永遠一直能夠有一個孝順的心理,以後不管是對爸爸媽媽,或對其他的長輩都一樣,能夠維持著一個有禮貌、謙卑的態度。

參加活動的家長馬俊良感恩慈濟志工,準備了很豐富的活動。他提到,以前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奉茶,其實,奉茶是中國的傳統禮儀。孩子這次給媽媽奉茶,不但學到了感恩的態度,也學到了中國傳統的禮儀。

馬俊良描述,孩子因為沒看過沙畫,所以對視頻非常感興趣。視頻以美妙的圖案,讓孩子看到媽媽把一個小孩,從嬰兒一直養到她長大,結婚生子。孩子學習到了,原來媽媽是那麼困難,那麼難、那麼難的一個角色,並不是一個非常容易的工作。

介紹非洲莫三比克風災還有竹筒回娘家的項目,也讓馬俊良認為非常有意義。他說道,孩子報名靜思小志工,慈濟志工就給了孩子一個竹筒,說明每天把零花錢放入竹筒,是每日一善最好的方法,這些錢將捐助給非洲那些受苦難的人群。孩子今天看到了非洲,和美國完全不一樣,受到很大的衝擊,甚至主動表示,回去會更加努力把竹筒填滿,然後回來交給慈濟。

TzuchiUSA_walnut_little_volunteers_04272019-5
小志工積極努力要把竹筒填滿,來幫助非洲小朋友。攝影/杜賓

慶祝母親節,不光是音樂、鮮花、蛋糕和拍漂亮的團體照,奉獻愛心讓世界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也能和家人幸福的過每一天,更是慈濟小志工在活動中學習到的大愛精神。

TzuchiUSA_walnut_little_volunteers_04272019-6
小志工從活動中,學到了孝親和關愛世界的美德。攝影/杜賓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