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刘又榕
大爱眼科车在疫情爆发后,首次开入西语社区,提供西语裔民众免费配眼镜服务。摄影/海克特
每隔一小时,眼科义诊现场就会有一阵欢呼!志工高高捧着配好的眼镜,在大伙儿的注目下,献给眼镜的新主人。这样的仪式背后,象征着给予者与受赠者内心的喜乐与感恩!

暖阳下的第一场义诊
秋末冬初的纽约,难得出现摄氏20度的暖阳,就如同西语族裔的热情与善良。11月7日早晨,纽约大爱眼科车一早八点不到,开进皇后区艾姆赫斯特(Elmhurst)的哥伦比亚裔市民中心(Centro Civico Columbiano),展开一天的眼科义诊活动。

“大家一定要穿好防护衣与口罩!” 卡门法官(Carmen Velásquez),是这次共同主办 “纽约希望组织”(Brigada de Esperanza NY) 的董事会成员 (board member),提醒现场20多位西语志工要做好防护措施。为了保护志工与民众,申请者被要求要通过Covid的测试,才能前来,并采行预约制,平均半个小时接受两个个案。卡门说,活动前三天,他们把信息贴到组织的脸书上,短短三天就有2900多人浏览,志工们接到300多通询问与报名电话,受到社区热烈的回响。
只要符合低收入资格,我们的志工打开双手欢迎各位来申请。不需要等很久,同一天内就可以拿到眼镜!
卡门法官

卡门兴奋的说,每位志工都经过三次培训课程,今天终于第一次要上场服务。他激动地感谢慈济纽约分会执行长苏煜升,给予这么多的资源,以及验光师庄家荣对志工们的培训,成就了这次这么好的义诊。
上天赐予的礼物
“一副眼镜300多美金,这比我一个礼拜的薪水还要多!”艾莉西雅(Alicia Degro)是个单亲妈妈,要扶养四个孩子,最大的刚读大学,最小的是幼稚园。疫情开始,她的小餐厅停业一阵子,现在因为疫情营业收入也少了一半。手上那副磨损严重、配了一年多的多焦眼镜,度数早已经不足,但是因为保险没有给付,迟迟没去配新的眼镜。

这副眼镜对我来说帮助很大,孩子们都在家上课,需要我帮忙功课,如果没有眼镜,我没法阅读,无法开车与工作!
西语裔民众 艾莉西雅
需要眼镜的还有这位业余摄影师马伏罗(Mavro Quintuna)。他是第一个报名配眼镜的人。马伏罗平时是个建筑工人,收入不稳定,也没有医疗保险,中年后视力开始变差,但配眼镜需要一笔花费,所以没有特别理会。
我是一个业余摄影师,工作需要好的视力。还好有这副免费眼镜,很明显感觉到看得清楚多了,还好慈济有免费配眼镜的服务,否则我都不知道自己视力受损的严重程度。
摄影师 马伏罗

新眼镜 启善根
这次服务的22位个案,大都是中老年族群,以老花眼镜为主,与过去眼科车服务对象,学龄儿童完全不同。一位66岁的艾贝多(Alberto Alarcon),有老花眼已经多年,由于不能负担高额的配镜费用,因此随便买了一副十几块美金,但度数根本不合的眼镜。当艾贝多戴上新眼镜的那一刻,他整个人兴奋不已。
戴上眼镜的那一刻是喜悦的,志工们的努力与慈济的专业服务,真的让我很满意。我没有等很久,一个小时内就马上拿到。真的很感谢!
西语裔民众 艾贝多

把眼镜交给艾贝的,是慈济纽约人医会牙医师杨廉。眼科车义诊的惯例,就是每位收到眼镜的人,都会拿到一个爱的竹筒,回去后也开始行善,带动这份爱的循环。
他们带着刚配好的眼镜,读着介绍慈济的文宣,每个人都看得很清楚,内心非常感动与兴奋,这就是我们持续的目的。
慈济人医会医师 杨廉
支持慈济灾疫中长期援助计划,陪伴疫情中受重创的弱势族群。


22副新眼镜,在22位西语裔的民众心中,种下22颗善种子。纽约慈济眼科车第一次开进了西语裔社区,更走入他们的心中。
慈济美国【有爱无惧・慈悲相系】灾疫中长期纾困计划,与您携手帮助无数家庭度过这段艰困苦涩的黑暗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