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独老挨饿 提供物资到府服务

纽约分会  |  2020年4月6日
Play Video

作者 /刘又榕

避免过多的接触并保持社交距离,志工只能将食物放在长者家门口,等到长者拿到之后才离开。摄影/邱品豪

早上十点半,志工蒋昌栋与蒋珊珊夫妇,以及志工朱泽人,三人来到纽约会所,准备将仓库内的食物整理好送给住在皇后区公寓的独居长者。蒋昌栋说,孩子们每天打电话不断,叮咛他们减少出勤,但夫妻俩仍然心系纽约分会,每天忙于物资发放的志工。因此他们无论如何也要加入援助行列。

上周开始,大纽约地区志工着手电访长者的居家状况。不少志工回馈,由于疫情严峻,许多长者们没有交通工具,又担心搭乘大众运输工具有风险,出门购买食物相当不便。因此相当期盼着能有送食服务。蒋珊珊不忍心老人家们对生活感到忧心,决定和先生蒋昌栋召集志工打包各项物资给独居长者。

分装前的防护,志工们光是着装、洗手消毒,就花了15分钟。摄影/邱品豪

在食物打包前,蒋昌栋、蒋珊珊和朱泽人三人准备了抛弃式的防护衣、两层手套、口罩,以及帽子,连手机都用保鲜膜保护,避免联系时口沫或接触感染,减少发送食物过程中病菌的传递。蒋珊珊过去在手术室担任护理师,对于如何控制感染相当熟悉与专业,现场立刻示范正确穿脱手套的步骤。蒋珊珊笑着说:

每天家人与台湾的慈济家人们,不断稍来关心。为了让大家安心,我们出来做事要加强防护,辛苦一点都值得。

有了您的慷慨援助,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蒋珊珊高标准要求,防护措施滴水不漏,保护志工和长者们。摄影/邱品豪
慈济志工分装了20几包物资,计划未来一周陆续送往独老家中。摄影/刘又榕

考虑到营养价值和食物的长期保存,这次的发放物资包括豆子、坚果、马铃薯和蔬果罐头,精神食粮—慈济中文月刊以及慈济捐款文宣。希望能通过善的循环,让长者们把握因缘做好事。由于穿着防护衣,戴着口罩、手套,蒋昌栋动作上难免不顺畅,弄了好久才把慈济的标签贴纸贴在袋子上。蒋昌栋内心充满感恩地说道:

现在更能体会前线医护人员的辛苦,他们一整天戴着口罩、手套与防护衣,非常不方便又不舒服。我们做这点小事,真的不足以挂齿。

TzuchiUSA_food-distribution-20200402-5
慈济志工蒋昌栋,体会到戴着手套和口罩做事情相当不灵活。摄影/邱品豪
TzuchiUSA_food-distribution-20200402-8
朱泽人利用线上上课的空余时间,协助分配物资打包。摄影/刘又榕

等待一切准备就绪,蒋家夫妻开着车前往位于纽约会所外,大约三英里的公寓区。在车抵达前,远远就看到管委会与志工苏素香热情地招手着。虽然大家戴着口罩、眼镜,但招呼声藏不住内心的欣喜与感恩。“老人们知道今天你们要送食物来,开心得不得了。有些长辈已经吃了十几天的包心菜。邻居送的三盒鸡蛋也当成宝贝,舍不得吃。真的太感谢慈济了。”Iris Chen是住户委员会的成员之一,经常关心公寓内的长者,成了社区内的联系窗口,疫情爆发后,她几乎每天打电话确认他们的状况。

住户委员会 Iris经常关心公寓内的长者,协助慈济发送物资。摄影/邱品豪

居家避疫影响最大的是老人,他们不仅担心自己的健康,更担心无法出门采买而粮食不足,很需要大家的协助。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志工把九包物资(每袋超过五公斤)交由住户委员会发送。此时,刚好有老人下楼,提起沉甸甸的物资,开心地合不拢嘴,直说:“太多了,太多了!”频频点头道谢。

老人们拿到了物资,频频道感恩。摄影/邱品豪

苏素香特别将物资送到九十岁独居的马奶奶家中。马奶奶眼睛几乎看不到、耳朵重度重听,更是听不到电铃声。苏素香试着按电铃,等了五分钟,最后还是请住户委员会打电话,马奶奶才来开门。

奶奶靠了很近,才认出苏素香,感恩她带来的一大包物资。马奶奶的行动不便,让志工相当担心与不舍,着实感受到疫情对老人们的影响。

马奶奶视力与听力不好,慈济志工亲送物资到门口,表达关心。摄影/邱品豪

三月中纽约疫情爆发,住在公寓区的慈济志工苏素香与住户委员会联系,开始社区的居家关怀,促成了纽约分会第一次物资到府服务。苏素香说,

这段时间居家避疫,出去做志工的机会少了,但通过电话与关怀,一样可以做好事。

眼见独居长者的无助,纽约慈济志工联系大型食物发送公司。预计从下周开始,整合各社区的需求,继续发送物资到独居长者家中,期盼陪伴他们面对漫长又未知的疫情。

有了您的慷慨援助,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更多新闻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