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葉映紅、周素滿
容可敏(右前)帶太太張美嫻、兒子一起來捐血。攝影/羅憲弘
2018年紐約分會捐血活動,獲得上百人的響應,捐贈者,相約明年再見。
紐約分會於2018年8月19日在會所附近的 YMCA,舉行捐血活動,從上午9時30分至下午3時30分,共有103人參加,除六人不符捐血條件外,七十一人各捐出 500 cc 一袋的全血(whole blood),二十六人則是紅血球捐贈者(Automatic Red Cell Donor),所捐的 一袋血相當二 袋全血,共計取得一百二十三袋鮮血交予紐約捐血中心。 YMCA 二樓的籃球場是捐血會場,區分成報名區、等待區、問診區、捐血區和休息區。
花一點時間捐血,可以救一個人、改變另外一個人的生活,我覺得這是每個人的本分。
曾宇誠(化名)
助人不落人後 常客新人共襄盛舉

當天來捐血的民眾有許多是全家出動,父母帶著子女或是兄弟姐妹有志一同,每年固定捐血的佔多數,第一次挽起袖子助人的也不少。葉光歲是去年在布碌崙聯絡點義診時和慈濟結緣,雖然曾經中風,但拜經和掃街都不缺席,他說,拜經和掃街有助復健,去年就想捐血,今天終於如願。從成都來的陳川榮,到紐約不滿二年,也是第一次捐血,她表示,四川汶川大地震後就聽過慈濟志工協助災區重建的新聞,她很喜歡慈濟這個團體,主動要求領一個竹筒回家,並表示願意加入志工的行列。

捐血是無私;小錢存竹筒是捨得無求,因一念心善,讓愛循環,觸動大家歡喜領竹筒回家。
曾宇誠(化名)用流利的國語說,他覺得捐血是本分事,因為他的血型B−(B negative) ,有這種血型的人很少。他應該把他的血與別人分享;有人有需要,他一定要善用這個機會去幫助別人,「花一點時間捐血,可以救一個人、改變另外一個人的生活,我覺得這是每個人的本分。」
吉姆·西德里斯 (Jim Sideris ) 表示,如果個人的身體健康,1年可以多捐幾次,越多人捐,就能增加紐約血庫的存量。他不只捐血,也是當天五位骨髓捐贈登記者之一一
容可敏常上網看慈濟新聞,了解慈濟幫助的對象,不分黑、白,不分國界,有災難的地方就去幫助,慈濟人的愛心最讓他感動 ,他喜歡慈濟人安排的活動,他一定攜家帶眷參加。這次捐血他帶太太張美嫻、兒子一起來。他說,捐血、捐錢是他目前能做到的,他也希望更多人來共襄盛善舉。

攝影/羅憲弘

一念心善 讓愛循環
這次活動的成果,除了一百二十三袋血,還募得骨髓捐贈登記五位、新志工五位,是讓人記憶深刻,成功的一次捐血活動。

攝影/羅憲弘
捐血十多年的吳坤平收到捐血中心的通知,心想二年前(2016年)腎臟開刀停止捐血以來,身體健檢都正常,決定再續捐血善緣。以往每逢捐血他都力邀親朋好友一起來捐;這次捐血除了約朋友夏七洲同行,還帶了裝滿的竹筒回娘家。他在捐血等候區,巧遇曾經是他力邀的朋友之一周秀金,與周秀金邀約同來的朋友。捐過血,大家在休息區坐同一桌分享心得。因腿傷開刀暫停捐血近二年,才回來捐血的周秀金高興的說,「我愛你!」來回報技術人員的服務。志工說,捐血是無私;小錢存竹筒是捨得無求,因一念心善,讓愛循環,觸動大家歡喜領竹筒回家。吳坤平與夏七洲都填寫了志工、新會員等申請表,同時,夏七洲打電話邀弟弟夏九洲趕過來捐血,並相約下次捐血時再見!

這次活動的成果,除了一百二十三袋血,還募得骨髓捐贈登記五位、新志工五位,是讓人記憶深刻,成功的一次捐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