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2018愛心健康日 守護健康全方位

紐約分會  |  2018年12月18日
zuChiUSA_ny-flushing-medical-outreach_20180812_3 (1)

作者/葉映紅、朱澤人

66歲的石玉梅(左)含淚說,去年底從中國來美辦理女兒後事,嘗盡辛酸,而人醫會醫師,「就像對親人一樣,讓我真的感受到溫暖。」攝影黃懷賢 

2018年8月12 日,紐約分會在皇后區喜來登飯店舉行「愛心健康日」活動。149位民眾接受獻出愛心的醫護人員「從頭到腳」細心診治後,對自己的健康有了更新的認識,滿懷感恩的離去。

義診活動從早上10時開始,但已有數十名民眾早早就來排隊。

慈濟一年一度義診活動召集人姚繁盛說,紐約地區新移民眾多,而且很多都沒有健康保險,紐約分會以義診為社區民眾服務,祝福他們能有健康的身體為生活打拚。姚醫師指出,今年的義診和往年一樣,科目繁多,而且中西合璧,參與的醫護人員超過七十人。中醫方面有七位針灸醫生,實際施針治療;西醫方面則是全方位服務,從眼科、牙科、耳鼻喉科、心臟科、腸胃科,直到腳科,都有醫師看診。

在張維建醫師和廖敬興醫師的大力推動,最新增購的眼科器材當天正式啓用,眼科不但有一般的視力檢查,在喜來登旁的羅斯福大道,停駐一輛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視力檢查車,可以檢查青光眼、白內障等病變,而綜合看診區的心電圖和超音波檢查,可以立即知道結果。

今年的義診和往年一樣,科目繁多,而且中西合璧,參與的醫護人員超過七十人。中醫方面有七位針灸醫生,實際施針治療,西醫方面則是全方位服務,從眼科、牙科、耳鼻喉科、心臟科、腸胃科,直到腳科,都有醫師看診。

義診科目多,西醫全方位服務,從眼科、牙科、耳鼻喉科、心臟科、腸胃科,直到腳科,都有醫師看診。攝影/劉輝


主流媒體派員採訪 「夢想基金會」願攜手合作

姚醫師強調,除了生理健康,醫療團隊也重視民眾的心理健康,有二位醫師提供心理諮詢,營養師指導民眾如何攝取均衡的飲食,此外還有身心靈健康講座。如此完備的義診活動,紐約地區主流媒體 NY 1 派出採訪人員報導,布碌崙非裔的慈善組織「夢想基金會」(DREAM Foundation)主席德寇斯塔·海德利(Decosta Headly)也到現場參觀慈濟志工的作業,並表示兩個組織理念相同,將來可為服務社區攜手合作。

牙科部門是義診中受人歡迎的焦點。攝影/黃懷賢

皇后區牙科學會會長楊廉,發揮他豐沛的人脈和影響力,使牙科部門成為義診中最受人歡迎的焦點,今年不僅有多位皇后區以外的醫生犧牲假期共襄盛舉,還有牙醫界知名的口腔外科醫生加入陣容,可以為病患現場拔牙,這是今年新增的項目。

哥大醫學中心的視力巡迴檢查車,為民眾做極其詳盡的全套檢查,每人耗時四十分鐘,眼底檢查可了解高血壓和糖尿病可能引起的病變,對罹患人數較多的亞裔很有幫助。檢查報告可迅速列印,由民眾交給專科醫師繼續診治,一般眼科醫師很少能如此仔細的檢查。

李祖鵠居士說,慈濟志工與醫療人員對每個病患都很客氣,志工幫忙翻譯,解釋很多醫學名詞,讓人感動到掉眼淚。攝影/朱澤人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視力檢查車,可以檢查青光眼、白內障;眼底檢查可了解高血壓和糖尿病可能引起的病變。攝影/朱澤人


視病如親 溫暖入心

今年慈濟首度購買驗光儀器,由驗光師莊家榮(中)與眼科醫師陳立武(右)啟用,提供多項檢驗。
攝影/黃懷賢

義診當天許多患者沒健康保險,66歲的石玉梅即是去年底從中國來美辦理女兒後事,仍等待法院文件核發。她含著淚說,過去八個多月嘗盡人在異鄉的辛酸,想到女兒就會哭泣,還飽受失眠、頭痛、流鼻水、肚子痛所苦,而人醫會醫師視病如親,年逾7旬的韓元明醫生尤其親切,悉心囑咐她如何照顧身體,「就像對親人一樣,讓我真的感受到溫暖。」

今年慈濟首度購買驗光儀器,由驗光師莊家榮與眼科醫師陳立武啟用提供多項檢驗,兩人手持便攜式設備。

來自緬甸的荳·后卡儀 (Daw Hlakyi) 患有糖尿病, 三個月前來美探望女兒,同樣缺乏健保,難以支付高昂糖尿病藥物費用。她表示,女兒在紐約上州奧巴尼(Albany)餐館當服務員,經濟情況本就不好,因而向佛寺求助,經法師轉介給人醫會緬甸華僑張維建醫師,打聽到12日法拉盛有義診,當天坐火車1個半小時,早晨8時已抵達會場,盼望慈濟每年都能辦義診。女兒很感恩醫師為她和媽媽的診治,尤其知道媽媽的健康並無大礙,讓她很放心,也表示路途雖遠,但非常值得。

來自緬甸的 荳·后卡儀 Daw Hlakyi(左)患有糖尿病,難以支付高昂藥費。打聽到慈濟有義診,她與女兒(中)坐火車一個半小時來看病,感恩醫師診治。攝影/朱澤人

紐約莊嚴寺全職志工李祖鵠居士長期患有飛蚊症,5日剛於慈濟在莊嚴寺院舉辦的法親義診看醫,聽醫師建議,12日又開車一個半小時來法拉盛義診檢查青光眼。他說,「慈濟志工與醫療人員對每個病患都很客氣,主動讓位給我們坐,還有志工幫忙翻譯,解釋很多醫學名詞,讓人感動到掉眼淚。」

陳立武表示,許多眼睛疾病都可預防,但華人新移民缺乏經濟條件或健保,未每年定期檢查眼睛,等罹患急性青光眼、視網膜穿孔才看醫已太遲,顯示社區急需眼科義診。

今年慈濟首度購買驗光儀器,由驗光師莊家榮與眼科醫師陳立武啟用提供多項檢驗,兩人手持便攜式設備,經常得彎著腰檢查患者,對腰部與頸部都是不小負擔,而一整套檢驗服務加上回答病患所有疑慮,看一位患者至少要四十分鐘,忙到下午2時30分義診結束後,仍不斷有民眾詢問能否檢查眼睛。  

陳立武表示,許多眼睛疾病都可預防,但華人新移民缺乏經濟條件或健保,未每年定期檢查眼睛,等罹患急性青光眼、視網膜穿孔才看醫已太遲,顯示社區急需眼科義診。莊家榮則說,慈濟購入愈來愈多眼科設備,還期盼接引更多同行加入,才能幫助更多人預防眼疾。

非裔慈善組織「夢想基金會」(DREAM Foundation)主席德寇斯塔·海德利(Decosta Headly)(右四)也到現場參觀慈濟志工的作業,並表示兩個組織理念相同,將來可為服務社區攜手合作。攝影/黃懷賢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