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採訪/蘇素珍、周君偉、王秀娟、李芳盈/邁阿密報導;編輯/李成林
人文學校的學生一起合作在草地上撿垃圾。攝影/陳肇華
每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Earth Day),慈濟邁阿密聯絡處暨邁阿密慈濟人文學校偕同社區志工、全校師生、家長,約有近百人,一起用身體力行來愛地球,響應邁阿密戴德郡(Miami-Dade County, Fl)年度的拜贊納海灘「Baynanza 2023 」淨灘活動。這也是人文學校於疫情後首次恢復「淨灘」户外教學。
環保是成長和自律
2023年4月15日,大家在志工和家長的協助下,分發淨灘的工具、手套、垃圾袋等用品後,淨灘行動開始。慈濟大專青年聯誼社(簡稱:慈青社)和慈濟少年團(簡稱:慈少)在撿拾垃圾的過程中領悟到,無論是無意或是刻意,留在海灘上的廢棄物都會汙染海洋,為了美麗的海岸線,我們都必須積極地潔淨海灘。

環保一直是慈濟人文教育的訴求,學校特別由家長、志工以海洋環境保護為主題,舉辦了一場人文課,提供知識點及創意十足的主講活動,讓學生們認識海洋資源的重要,了解海洋污染問題對地球的影響,以及可以對海洋環保做出哪些行動及努力,為即將舉辦的淨灘活動行前暖身,並在活動中發揮活潑創意,思考如何更多的實踐。


周君偉覺得海灘汙染的情況比往年改進很多:「因為我的家人在二到三個小時內只收集到10磅垃圾;五年前,我們收集到20多磅。不過,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只會撿起更少的垃圾。因為我們必須了解地球暖化的問題、必須教育自己和年幼的孩子保護我們的環境,愛護環境是一種成長和自律。」
人人為海洋環保盡力
王秀娟和家人第二次參加淨灘活動:「我們帶著兩個男孩過來,讓他們了解乾淨的海岸線對海洋動物和環境的重要性;看到海岸線上那麼多的瓶蓋、易拉罐和垃圾,我們既難過又生氣。我們很傷心,因為這些垃圾對環境和海洋生物都有害; 我們生氣,因為到海灘遊玩的人應該對所處的環境更加負責。請為我們的子孫後代保留潔淨的海灘。」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為海洋環保盡一份力!從分享個人的經驗和邀請其他人加入實踐環保!大家一起俯身撿起垃圾,拯救我們的海洋動物。
民眾 李芳盈




「我們從實踐中學習,今天是一次精彩的環保教育,我們實踐了在人文學校環保宣講會上的所學。當天在奧利塔州立公園(Oleta River State Park),僅只兩個小時,大家就發現了很多人們留下的垃圾、塑料水瓶蓋、啤酒罐蓋、吸管、破碎的塑料、整個寶特瓶等……。」李芳盈感謝慈濟把課堂上的海洋環保和實地的淨灘活動放在一起,讓大家可以從實踐中學習。這是她第一次參加淨灘活動,但不會是最後一次,而且她相信以後都會更留意環境和俯身撿垃圾。
實踐環保的綠色生活
身體力行的淨灘活動令參加者對海洋保育有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有志工表示和一班小朋友一起做義工的感覺很特別:「他們平日『來沙灘玩』,今天卻很專心地投入撿拾海灘垃圾。當大家看到海灘上有些微小的廢物,深感若要保護海洋,首先要避免亂丟垃圾,因為海灘上的垃圾轉瞬就被捲入大海,無法分解,甚至捲入海洋動物的食物鏈……。」



保護海洋,從源頭開始,大家一同推動「戶外不留痕!無塑!重複使用!」(Leave no trace! No plastic! Reuse!)的綠色生活態度!志工蘇素珍說:「我們可以嘗試改變生活和消費習慣,日常消費盡量實行減塑、自備食物盒和購物袋,盡量重複使用,並將廢物分類再回收。」
家長們都很開心來參加這個兼具環保教育的親子活動,父母與孩子一同做義工,以身作則,共同為維護一個乾淨的地球而努力。


歡迎各地想要學習中文及人文的家庭加入慈濟人文學校。